本帖最后由 kaiit 于 2012-9-18 14:00 编辑
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工科类家庭的孩子来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高二那一年,为了读建筑系,我阴差阳错得走上了艺考的道路,却顺利得考进了许多艺考学生梦寐以求的中国美院。同时也进入了现今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澍院长所带领的建筑学院。 刚开学就听说建筑专业是个苦逼还要读五年的专业,许多女建筑师要么早衰要么早逝,虽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专业,但所要付出的精神与体力上的代价实在是令人为之一颤。再加上学长学姐们绘声绘色得描绘出一幅幅痛苦的学习生活画面,大家都说微微为自己今后的“美好生活”感到担忧。 既然来到了美院,自然文化课也与我所认识的大学相差了很多,除了中国人民必须上的毛概马原之类的课程,就是各种艺术设计理论和历史课,完全没有我又期待又担忧的理科课程,这不禁让我有种小失落。 大一上的专业课氛围测绘,现象素描,渲染与木工课。测绘课历时5周,这也是我们见识建筑苦逼何在的第一课。由于老王(王澍院长)的太湖房实在独特,各种转折角度不同的墙体,坡度长短毫无规律的楼梯实则给我们测绘增加了难度,再加上绘图标准不明和自我摸索,导致一栋只有50平米的类似于楼梯间的建筑,我们一共绘制了五遍A1的草图! 我还清晰的记得“中秋节”放假前老师留下的一句话“中秋节的浪漫何在?对着月亮画图纸啊!”A1的图纸,我每一张都要花几乎整整24小时的时间,为了尽早完成,我每天晚上都要奋战到凌晨4点,再上去睡两个多小时,6点半起来继续第二天的学习和画图。整个“十一”我也只休息了两天,其余的时间都花在了图纸上。那时不管是电话还是QQ上别人问我在干嘛的时候,回答永远是两个字“画图!”,甚至最后别人习惯了开始直接问我“还在画图么“。 虽然满是抱怨,但是绘制图纸还是一件很让人愉快的事情,不仅是因为自己绘制的图纸线条清晰干净,经常受到表扬或作为范本,常有一种视觉性的美感和自豪感。更是因为绘制平面图、剖面图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建筑,发现一栋好建筑不只有优雅的立面,其平面剖面也能传达出空间的丰富性。也逐渐开始体会到建筑的设计过程就是从这些图纸开始和设计师们绘制出令人欣喜的平面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测绘阶段应该是大一上最辛苦的一个时段了,不过也让我开始接触建筑,喜欢建筑的重要课程!
空间渲染,这个课程估计只有我们国美有吧~我觉得这是一个奇妙的课程,跟一般建筑色彩建筑速写课都不同,用一种淡淡的黑白水墨的方式将空间最精彩的地方展现出来,有一种静静展开在眼前的感觉。渲染的过程也是非常需要耐心的,一遍遍的渲染,一遍遍的等干,一张画就要渲上个五六十遍,真实修身养性的好课程啊。 当然,让我最欣喜的还是木工课了吧,我外公就是个喜欢捯饬制作的人,这也让我从小对动手制作的东西尤为感兴趣,可以前做的都是小件,终于有一天可以自己设计和制作家具了,这让我额外兴奋。当然这个设计也不是那么好做的,首先就是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再就是我们设计的椅子必须要纯榫卯拼接,完美的还原老祖宗的绝技!榫卯什么的看得多了,但还真从来都没做过,仅仅做一个节点就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挑选木头,将表面刨光滑还必须保证平整和四个直角,真是难度极高啊。再者就是锯榫头了,原本就只有30cm的木头要锯出只有10cm的榫头,超级容易断,第一根榫头我就废了好几根木头!更别提凿榫眼了,要凿出一个底边水平两边竖直的榫眼需要精湛的技艺!这之后也随之而来的是两根木头的接缝问题,要保证连接紧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丝毫差错。 最后一道工艺则是打磨,即使穿了破旧的衣服,每次完工之后回去也总是一身木屑,有时候连头发都能被磨出的木屑“染“白了。 为了做1:1的椅子,我们女生也不得不扛两三根五六十厘米的长木棍到工坊,我们有时候常开玩笑的说自己是来学着当民工的。木工课要的就是耐心和体力,慢慢的锯才能保证线条的平直,凿洞手绝对不能抖,要保证每一锤都平稳的落下。我的椅子所需要的木头数叠起来都快有一般个人高了,经过了大约两个星期所有木料基本都处理完毕,仅剩下拼接了。看着自己胜利在望,我异常的开心,结果一个不小心榔头敲到了手——师傅说我榔头敲得太轻了频率太快不够力道要我大力的敲,我一咬牙一狠心狠狠的锤了下去,哪知就是这一锤落到了我自己的手指上。当场那个眼泪就要喷出来了,手指立马肿起来,同学围过来问我怎么样,我都疼得说不出话来,傍晚回到寝室一看手指头,指甲盖里全是黑色的淤血,由于皮没有破血出不来,整个手指肿的跟馒头一样弯都弯不下来,我那一刻瞬间觉得我的手指是不是就这样被我敲断了。那你问我木工怎么办,没办法吖只能接着做呗,还好我就差一点点了,忍痛完成了剩下的作业。而我的手指由于淤血太多整整两个月指甲盖才长到完全看不到淤血,我为了掩盖黑色淤血的指甲,也就涂了整整两个月的黑色指甲油。 当然椅子最后做出来我非常满意,因为按照自己的身材比例设计的椅子当然非常“合身“做起来再舒适不过了,可惜最后椅子作为作业交了上去,我就再也没有了见到它的机会。 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建筑系大一课程相比,我还是果断喜欢我们自己的专业课。设计什么时候不好做,不需要大一一上来就做吧,我们的课程都是能让我们更好得了解建筑,不只是从图纸书本上出发,而是亲身经历,感受建筑甚至是建筑工匠的魅力。而我们王院长所做的建筑也都是建立在他自身对整个建筑建造的体验之上,我想这样是他最想培养的我们的综合素质吧。 回忆了这么半天,好像都在回忆课程,我大一的生活当然不只是课程,结实五湖四海的朋友是必然的,美术院校嘛复读的学生当然是再自然不过了,我们甚至有80年的叔叔辈的同学。我与四个同学结为“铿锵五人组”,我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完全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学习辛苦压抑了好久,我们会去发泄,可是时间不够怎么办,于是“通宵唱歌”成为最经常的发泄办法。也由此有了“文化课睡大觉”的不良好习惯。我们聚餐、台球、唱歌、旅游,除去作业之外,大学实在是享乐的世界啊。 大一的生活充实而快乐。当然没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除了读书学习之外,还要更好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