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365770892 于 2012-7-31 23:35 编辑
这个视频时长一小时,堪比一部普通电影,通过一个实例讲解了上海设计院的工作流程和各个软件的使用情况以及配合经验,是一段非常赞的视频,我觉得很有必要看一看,这事在AU技术社区的,题目标榜的是revit····实际上却一直在讲犀牛以及GH(囧···)
这个视频可以让我们对现在设计院的工作流程,尤其是以大型公建为主要设计项目的大型设计院的一套工作方式以及设计软件,分工合作。
说实话看了之后很有感触,但是的确视频过长,估计很少有人能坚持看下去,尤其在这个奥运周····所以我走了一个目录提纲外加心得,算是给大家一点分享,因为真是一个很好的视频。
黑瞎子岛植物园项目在bim助力下全过程协作
一.区位分析——对这个项目的一个简要介绍,造型也算是比较复杂的了,虽然比不上我们看到的那些世界顶级概念建筑,但是其幕墙和膜结构等等的结合,还是相当复杂的
二.地理位置——高寒地带,军事管制区,去一次要三天···还是灰机·····还是很不容易的···做设计不容易啊····战略要地上第一栋公共建筑,bim的重要作用就是使得方案的可实施性大大增强,不会使得建筑发生所得非所想这种悲情发生。毕竟很多时候会发生建出来的和想建出来的相差过大的情况
三.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很牛叉就是了
四.项目难点——钢结构 ETFE膜结构 双曲面幕墙
五.解决方案——软件选择
重点来了,bim核心还不过是一个工具,撑死了是改革,不是变革,不像当年机绘代替手绘那会,那叫变革,多少手绘杠杠的设计师差点被电脑给淘汰了,现在这些老一辈的设计师还心有余悸
六.以植物需求定位建筑朝向
常规日照辐射分析流程——常规方式是建模-分析再倒回,修改周期灰常长,很不适应时代潮流,有了bim,哼哼,由bim开始,平面轴网的概念开始被淡化,说实话,一切都是由模型来,包括后期的各个项目之间的配合已经开始脱离图纸,依靠建筑模型,现在有个很大的矛盾就是模型的数字化优势表现和图纸落后的表现方式之间的矛盾。
七.夏季室内空调调节
八室外风环境
九参数化的图形运算器——利用GH的参数化极大地增加模型的可控性,这个不仅仅是体现在模型的造型阶段,还体现在建筑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上,任何的改变都从模型上来推墙
十.效果对比——设计环节结构专业就开始介入,直接从模型输出数据给建筑施工,从流水作业进化成平行作业,毕竟中国建筑设计一个通病就是设计等结构,结构等建筑。GH的数据相当准确,并且可控性相当强
十一.空间杆件姿态定位——设计阶段和施工单位紧密合作,为了加工精度,模型必须做得很细
,通过数学计算,得出所有杆件的定位,并且是批量完成
十二钢结构深化处理
十三.非线性运算器配合推敲重塑
十四高寒地区融雪天沟——一体化融雪,高寒地区用于除雪,外立面没有一个雨水管,所有的一切进行模型论证之后才进行深化实施,到现在为止,revit还木有出现,还是犀牛··········收头的处理灰常难,难得人家建模建的这么细····电脑跑得动啊·····
十五.曲面幕墙优化——尝试四点拍平运用四面体形成幕墙,GH验证失败,改为三角面优化曲面,还是来自模型推敲
十六.融合创新——revit终于出现了,说是最大作用是数据的整合····听不懂·····模型精细度高的情况下,出图才可以精细。空间逻辑体系进行驱动,平面轴网开始淡化,目前的一大矛盾就是图纸表达方式过于落后,数字化造型先进,比如nurbs曲面精度很高,工艺很好,可以用数学很好的表示,但是施工图很难描述·····牺牲曲面曲率,转化nurbs曲线为多个圆弧
十七钢结构网架定位——现在施工定位已经很方便了,如果有数据的话,GH恰好可以很精确的给出这个数据。civil 3d处理了场地环境,并且很好的计算土方量等,易于施工
十八MEP系统——水暖给排水受苦了····全都是异性管道·····
十九.三维打印——这个犀利了,3d打印机直接打出来了···五个小时·····比自己做方便多了···很给力,但是也不是那么容易建模的····毕竟打印仓有限·····
二十.工作机制
二十一结语——再一次强调,最重要的是专业本身而不是工具,还是要抓紧自己的专业,BIM并不能代替传统方式,而是带来一个融合,让设计师能更多地把精力放在设计方案上,这个和revit当年提倡的也是一样的,不仅仅是设计本身,甚至施工上。但是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revit干嘛用了······
表示还是很受用的,这个笔记也算是为了比我自己看完这个电影······希望有追求的人看一看,不要再说这种大型建筑和我没关,一辈子也碰不上,一生没能参加几个大型公建,有没有什么好的小作品,岂不白受了建筑那么多年苦啊。奋起吧,各位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