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97890242 于 2012-6-1 09:08 编辑
不知道大家对碉楼有过了解不,它的建筑融合和中西方的建筑特点,又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已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保护起来,不过改得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下面简单介绍还有配上我自己照的图片。
开平自力村系由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
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力,来华招募劳工,开邑地区很多人离乡别井,到国外谋生。自力村的人也是这个时期开始旅居海外的。以后一个带一个,旅外者众。他们赚了钱,便纷纷回来购田置业,尔后又返回国外,如此循环往复。20世纪20年代间,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一些华侨、港澳同胞便拿出部分积蓄兴建碉楼和居庐一般以始建人的名字或其意愿而命名。
该村现存碉楼和庐十五座,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1917年)、养闲别墅(1919年)、球安居庐(1920年)、云幻楼(1921年)、居安楼(1922年)、耀光别墅(1923年)、竹林楼(1924年)、振安楼(1924年)、铭石楼(1925年)、安庐(1926年)、逸农楼(1929年)、叶生居庐(1930年)、官生居庐(1934年)、兰生居庐(1935年)、湛庐(1948年)。
结构特点:
碉楼的楼身高大,多为四五层,其中标准层二至三层。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门、窗皆为较厚铁板所造。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楼冈产的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后面悬挑。建筑风格方面,很多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为了防御土匪劫掠,碉楼一般都设有枪眼,先是配置鹅卵石、碱水、水枪等工龄,后又有华侨从外国购回枪械。配置水枪的目的是,因水枪里装有碱水,当土匪靠近楼体时喷射匪徒的眼睛,使其丧失战斗力,知难而退。为了增强自卫能力,很多妇女都学会开枪射击。
二十世纪20年代间,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侨胞便陆续兴建了15座能居能守的碉楼。这些碉楼均是铁门、铁窗,遍布枪眼,配备了枪械、铜锣、探照灯,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一旦有贼匪入侵,村民便躲进楼内与之抗衡,令贼匪望楼兴叹,无功而返。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本地出产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正面悬挑、后面悬挑。
2007年6月28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经开平市人民政府整治维修后,更加体现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协调性,以她独特的面貌吸引前来观瞻的海内外游人。
更详细资料请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0600.htm
下面视频有时间可以看看,会有更深的理解。
下面是图片:
下面两张两间展览馆拍的,介绍了村落布局,村落多为三间两廊。
下面是几栋碉楼,由于时间不足,只拍了几栋。
个人最喜欢这一栋。称为庐(差不多是别墅的意思)
下面是里面保护起来的家具和其他东西,很多大家估计都想不到,哈哈。
水泥桶
鹿角(摆设用)
灯
婴儿坐的
残破了的沙发
当时的酒香
不知道是什么乐器
办公桌
保险柜
估计大家想不出是什么,其实是猫笼。
钟
洗脸盆
梳妆台
炉灶(他们的炉灶都很矮)
下面是祭祀的牌位什么的
每年族人回来都会来着祭拜祖先。
下面重点放在建筑细部上。
窗户,都是铁皮的,防盗用。
俗称”猫眼“,观察山贼强盗用,也是射击孔。
经典的柱式。
到此为止,有兴趣的拓友可以去看看,不过门票贵了点,得80元,那些导游又不是很尽责。
不知道符不符合周年庆原创帖要求,如果不符合请版主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