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貌特征“七山二水一分田”,而在浙南温州区域则近乎90%都以山地为主,本设计对于我国特别是浙江山地区域,如何更好的利用山地空间与资源,探索将城市、建筑、人文与山地、环境、自然形成最佳的融合,以节省宝贵的平原耕地空间,有着特殊的空间规划价值与示范意义。
总体鸟瞰(初中部/高中部)
初中部动画 新校区地处小横山,比邻甬台温高速瑞安段,拟建设初中部与高中部,各36班,合计建筑面积超15万平方米。项目同时也受到高架对校园布局的限制。此外场地本身地形复杂,存在约60m-80m高差,给校园的实际功能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设计将教学组团控制在高架远端,减少不利条件对教学的影响;对于部分共用的公共服务功能,结合山体集中布置,合理地最大化共享资源,也是校园建设与使用一体化的重点。 本校园依山而建,将山景与自然融入校园与教学之中,设计利用山地环境的丰富性,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与对话,形成了丰富的山地自然与人文规划空间效果, 设计理念以山为图底,校园的规划与设计与山地背景融合,成为一副优美的现代建筑山水画卷。
初中部动画
高中部透视 立体庭院 校园规划布局结合地貌与规划条件,建筑组团依山取势,层层设院,整体规划强调纵向轴线与横向序列的协调,交叉形成大小各异形态不同的丰富的立体空间院落体系。同时校园设计丰富的多层次平台也构架了一整个极具山地特色的立体校园,通过各种山地设计手法与可行性理念,解决由山地带来的关于交通、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诸多设计问题。初中部整体用地为北高南低,北宽南窄的三角形地块。在整体布局上,将教学组团、生活组团和运动区放置在用地较为宽敞的北侧用地上,三者成三角关系布置,增强了功能之间的联系;同时利用削山的土方,叠台筑层,消化彼此之间的高差。将主入口和较小体量的综合楼、行政图书功能布置在用地局促但是平缓的南侧,方便地块与城市的联系,营造校园主入口形象;同时利用高差就近设置地下停车场,满足校园停车需求。
初中部透视
初中部功能分析 相邻的百好乳品厂原工业片区,是一处百年历史的工业遗产,设计中借鉴工业建筑文化元素,锯齿状采光天窗,锈红色金属板材,穿孔金属网,融合“烟囱”元素的校园钟塔,承载着人们对工业厂房的记忆。
初中部透视
初中部透视 高中部通过削山与填土,在场地西侧构建了空中平台。由南及北,将生活组团、公共艺术楼、教学组团布置在远离高架与城市道路的平台之上,亲近自然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采光通风和视野。沿东北侧城市道路上布置场地主次入口,同时将运动操场部分架空,作为空中平台的延伸。操场空中平台下布置停车、风雨操场和食堂等功能,打造立体三维的山地校园。
高中部鸟瞰
高中立面以浅灰色清水混凝土涂料为主基调,给人山地与原始自然的状态与质感,质感混凝土肌理与周边天然山地岩石形成对比与互补,体现了建筑与场所环境融合的设计理念。
高中部透视
高中部动画 建筑空间形态充分与山地对话,同时也与基地西侧的百好工业文化传承相呼应。建筑体块硬朗,线条简洁干净。建筑外墙的清水混凝土材料呼应周边山地环境的灰色石材背景,红砖,钢,穿孔金属网的作用使工业文化特点得到体现,绿植屋面自然生态,营造山地建筑独特的在地特质。
高中部透视
初中部透视
初中部透视 初中部:通过最小幅度地挖山,以及对山脚陡坡的回填,将场地陡坡化解为缓坡,提高场地利用率的同时,也打造出山地特色。 高中部:以利用平台构建立体校园为原则,通过挖方及对平台下方空间的填方,实现整体建设的土方平衡,在适当处露出山体,将山体融入校园环境。
高中部动画
地下部分建筑功能分析 小横山山脉的末段之端因甬台温高速而被切断破坏,因此在校园规划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将这个绿色的山地空间还原恢复。以建筑的势修复山体,将校园结合部,公共配套与宿舍区建筑形体以山体的理念进行设计,既最大限度利用山地景观,又将被高速建设破坏的山势还原。
鸟瞰(初中部/高中部) 本设计从山地建筑文化特色及功能出发,融合山地规划、校园设计、城市更新等多方面的特点的同时,营造出与众不同的的多样化学习、生活及交流的校园形态与空间。对于推动山地建筑的发展与建设有着标志性意义。
初中首层平面图
初中标准层平面图
高中一层平面图
高中标准层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设计主创:秦洛峰(STI创始人/主持建筑师/浙江省院特聘副总建筑师)建筑团队:陈一帆 张海龙 张杰 张晓静 吴长庚 吕镞远 姚新楠 洪婷 吕凯程 等 设计机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Z+STI Studio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建日筑闻」,搜索「ADCNews」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