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利他主义、立面消隐、被动形态南昌OCT当代艺术馆,建设地块的周围的文脉要素并不复杂,远处是湿地自然景观、近处是庆典广场,设计团队以“一个没有主立面的文化建筑”为设计结果,抛开鹤立鸡群的形象,建立一个某种供人休憩以远眺(湿地)近观(广场及庆典活动)的公共场所。于是,很顺理成章地,在面对主朝向一侧,地面被掀起,这地面是建筑形成前的公共场地,并且进化成更适合“眺望”的“看台型”场所。这个被掀起的地面对内是建筑的屋盖,对外是城市领域的延伸。由此,实现场地的公共性最大化。
B 自组织系统、非平衡体系、建筑诚实性敏感系统,通过与周围文脉的各种反馈作用,可实现出自组织的秩序,诚实的建筑应尽可能体现这种秩序掀起的地面最终形成具备某种自然野趣的坡,坡本身对内部空间产生挤压效应,一方面使得东北角多功能区下沉至地下,同时也使得西南区域的室内功能区域被挤出,形成大悬挑状态,最后必然导致一个非平衡的体系。
D 非线性系统、内部非平衡态非线性空间是创造非平衡态的前提遵从自组织原则,提升了敏感度的建筑系统由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形成。通过剖面观察,这种外部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遵从客观规律而形成的人造文脉或自然系统通常而言都是非线性系统)产生了对内部的传导,形成了非线性的内部空间体系。掀起的地面挤压出非线性内部空间,空间内不同子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被拉大,这些共处同一连通空间中的不同区域必然会诱发不同的事件,而空间的开放连通保证了不同事件之间的信息交流,而这种不同事件的信息交流本身亦会促进人的流动,毕竟,同质的事件不可能诱发人们的兴趣。
E 实现措施为了解决这个非平衡体的结构问题,结构设计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项目采用板柱-剪力墙结构,清水混凝土浇筑,为了抵消力学分布不均衡性带来的某种扭动影响,设计团队把剪力墙置于高(西南)低(东北)对角点,承担了由自重及负载带来的巨大水平力,从而让平面中的柱子得以从容的承担竖向荷载。同时,不连续跨和弧形屋面,尤其是屋面的非壳体形态,对板柱结构的设计带来挑战,建筑结构通过出挑板边+型钢剪力架等方式放大容许承载能力,让柱帽尺寸得以精简的同时实现了跨高比40的跨越,实现超薄的非线性非壳体大跨度屋盖。最后通过采用极致轻薄的空腹桁架实现跨高比30的大悬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