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欢迎关注。
Treading water's the same as drowning for people like you and me. 勉强生存,与死无异。
拆房:宋晓彤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肯定不是不会。就算库总不会,堂堂OMA辣么多人还能找不出一个漂漂亮亮做立面的? MVRDV最近的立面就比以前精致多了,估计是村里来新人了。
不是不会,那就是不想了。前者是客观条件,后者属于主观选择。 这年头,敢运用主观能动性这种超能力满世界say no的——要么是个神,本事大觉得你没用;要么是位爷,脾气大觉得没意思。 很明显,库总两个都占着。
也就是说,库哈斯觉得立面这玩意儿既没用又没意思。有闲功夫去做立面还不如去做碗方便面呢~ 人家库总的脑子很清楚:立面的主要作用不就是门面担当树立形象和甲方要钱吗?我已经记忆深刻形象感人让甲方多给钱了,还要立面干什么?留着过年吗?
佛兰芒语广播公司(简称VRT)位于比利时首都,是一个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媒介于一体,拥有超过2200名员工的大大大大大公司。
大公司一般都爱搞点大动静。比如盖个大房子啥的。于是VRT董事会决定新建一座面积约55,000平方米的办公楼。 新媒体大楼坐落在媒体公园之中,周围环境优美,树林、广场啥也不缺。基地左侧为原有的媒体大楼,甲方经过一顿讨论已经决定将其拆除了——所以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传统媒体大公司要跑步进入互联网时代了。VRT在任务书里号称要脱离传统办公模式,打造更开放舒适、更鼓励交流、更可持续、更充满活力、更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的网络时代办公模式balabala…… 简单说就是告诉各位参赛选手——我要搞开放办公。
其实真的好想告诉VRT的甲方爸爸人家互联网现在都在家SOHO了,连办公室都省了呢~ 按你胃,开放办公就是创造更多更便捷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人在开放空间中面对面办公和交流也意味着相互影响。一堆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坐在一块儿就开工开聊,这不叫办公,叫办酒。
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办公,前提都是先好好把事儿给老板办了。
所以要对面对面的需求进一步细分,究竟谁跟谁需要更多面对面的工作交流。 媒体大楼中包含的功能还比较复杂。
先对适合并需要面对面工作的部门归到一起进行分层。
首层为大厅及管理部门包括政策与人力资源部门、一般服务、数据中心、控制中心以及人流较大的报告厅和配套的90人培训室;其中控制中心位于中间位置,两侧设置交通核。
二层设置电视台的核心部门——新闻中心(主要就是各种新闻采编)以及新闻广播和直播中心。三层设置技术和运营这一对相爱相杀的cp,方便运营部门随时向技术找茬儿。四层设置媒体广播部门,主要做一些音乐广播和音乐APP。五层设置电视节目制作室及餐厅,让加班加点搞后期的小伙伴掐着点儿干饭。六层则主要设置一些学习培训功能。
演播室及相关设施就放在地下两层中。
再从人员配置上来看,制作一档新闻节目需要多人配合,至少需要包含制片、编导、记者、主播、摄像、后期等6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所以按照4-6人组团设计一般工位。
项目前期策划团队可能需要一段时期内集体抱团工作,构思、选题、制定计划等等。因此设置多个4-5人团队工作室。
一个节目组讨论需要会议空间,就算每个岗位抽一个人也有6个人了,再多抽几个基本就奔10人+了。所以会议室分为6人间与10人间两种常用规模,以及个别40人的大规模会议室。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安静单独办公,针对这种需求库哈斯还设置了部分单人工作仓。
将会议、单人位这些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且需要一定私密性的功能集中设置在空间中部免干扰,四周开放设置常规的办公位。
同时,你要明白就算甲方一直强调开放办公也不可能是绝对的开放。否则整层就会变成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菜市场。
敲黑板!设计开放空间的本质不是让空间开放而是在开放中制定弱边界对空间进行划分。 垂直分层之前我们已经做完了,现在开始在水平层上进行划分。 首先是分成多少份。每层有3或5个大部门,其中单个面积较大的部门如每日新闻部及运营部门还会再次分成2-5个小组团,比如新闻1部,新闻2部等等。其中被划分最多的一层——运营与技术层,运营部门大致可分为品牌创意推广、市场拓展,节目运营,广告运营、整体策划编排5部分,技术部门又被分为了技术1部、2部和技术研发实验室,再加上中部的直播中心上空,一共被划分成9个部分。 也就是说水平层上切最碎也就切9份了,我们先采取平均分的方法切成九宫格。
然后根据各个组团的面积需求进行调整。
调整方式简单粗暴,就是按照交通核连线以及实际面积需求对九宫格进行扭转。
但还有问题。要知道不仅每个部门面积不同,每一层面积也是不同的。
根据各层面积对每层进行减法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结果——露。台。
每层出平台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就当是景观休闲了。关键是每层哪里出平台。 可不可以像现在这样每层一个大花园供全体人员使用?当然可以。
但是干啥都要考虑代价,这样室内必然需要一条明确且独立的路线连接花园,不然很容易对办公区产生干扰,同时还要设置与之衔接的公共过渡区域。 更重要的是,这个新办公楼本来就在一个大公园里啊!!!冒着被逮住摸鱼的风险跨过众多办公区跑到大平台就为看两眼风景,那直接坐电梯下楼逛不好么。
所以库哈斯果断选择化整为零——将大平台分解成小平台。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分?
以我等凡人匮乏的创造力来说,从一侧有平台变成四周都有平台就够费脑细胞了。然后我们就可以成功得到一个——金字塔梯田。
先别管丑不丑怪不怪,关键是这样中间的人还是很难使用到平台。
前方有毒!你库大爷的神操作又来了!既然之前把每层切成了9份,那么平台也这么分,从1个大梯田分成9个小梯田! 将平台按照之前画好的网格分配到各个部分之中,各层平台宽度约8米,各部分平台具有不同的朝向。
每一块各自形成一个小梯田,这样基本每一层每个组团都有自己的一小片平台,紧挨着自己的办公区。说走就走,再也不用担心摸鱼被逮住了。
由于上方梯田单层面积较小,因此电视制作室与餐厅占用两层空间。顶层一小块室内空间做成一个独特的小工作室。
入口区域也顺应梯田形式设置成楔形吸引人流。
至此,大平台问题基本解决。 为啥说这个操作神奇,因为它不仅很好地解决了平台问题,同时很大程度还解决了开放空间的弱限定问题。
之前将平面划分成9块,其实只是一个你脑子中的假设。具体落地是采用高差限定、铺地限定或者其他方式——鬼都不知道。
而现在各个部分的室外露台自然就将紧邻的两个空间限定出来了,一整层开放办公安排的明明白白。
咱们分层看。
首层设置大厅及休闲餐饮。由于首层外来人员较多,办公区不能过于开放,各个部门环绕中部控制中心进行设置,同时沿着控制中心北侧设直跑楼梯。
二层右侧在两个部门组团间设置小平台。
但二层面积较大,可出平台区域较少,所以可以采用一些其他方式辅助限定空间。中部直播中心作为控场C位,楼板与四周脱开。部门之间采用交通核墙体与半透明的会议室辅助隔开,但又能保持很开放的视线联系。
其他办公桌等家具向各自方向扭转,同一组团内保持家具方向一致,自然限定出小组团。
三层退台形成的院落面积更大,可以更好的限定每一部分的空间轮廓。中部为直播中心上空,其他无平台分隔的部分同样是沿分割线设置半透明的会议室限定出各组团区域。
再上面几层也同理进行空间限定。存在尖角不好用的空间可以用来设置各种设备储藏间。
接下来细化平台区域。
每个平台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设硬质铺地,可以进行一些非正式的办公;另一部分为绿化景观。
加柱子解决结构问题。
打完收工。 做立面?不存在的。交叉拼贴的梯田早已经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了,有别于自然环境又能呼应融合自然的人造景观,自带良好形象和标志性,还用做啥立面。
这就是OMA设计并入围的佛兰芒语广播公司媒体大楼方案。
最后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立面只是实现建筑的手段,不是设计建筑的目的。如果已经达到了目的,又何必在意有没有用完所有的手段? 都说比三观更重要的是五官;但比五官更迷人的肯定是三观。 明晰的五官或许会让你长得美,明确的三观才敢让你想得美——想怎么没章法就怎么抄近路。 章法是别人设定的规矩,近路才是自己坚定的方向。
图片来源:
图[1]、图[2]、图[3]、图[4]、图[5]、图[8]来源于https://www.vlaamsbouwmeester.be/sites/default/files/open_call_project_submission_presentation_bundles/OMA.pdf
图[6]、图[7]、来源于http://www.ideabooom.com/10287
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允许转载, 禁止修改和演绎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