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欢迎关注。
我不能没有尊严也没有钱的走掉。 《破产姐妹》
拆房:陈天骄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捡钱时除外。 建筑师也不能低下高贵的头,谈设计费时除外。
最纯洁的关系是金钱关系,最平等的关系是契约关系。按理说,签了设计合同的甲方乙方就是这世间最纯洁最平等的天使王中王。 但很可惜,现实是建筑师不想和甲方谈钱,甲方又不愿和建筑师谈合同。前者觉得不止这个价,后者觉得不值这个价。生生让虚假的人情关系玷污了本应很纯洁的金钱关系。
所谓设计费,顾名思义是支付给设计的费用。可建筑师觉得我出卖的是秃了头的设计智慧,而甲方觉得我买的就是你动动手的设计图纸。 是智慧还是纸,根本就是掰扯不清楚的鸡同鸭讲。想达成共识的唯二方法——要么物种变异,要么等价交换。
说白了,你的设计不但要能花钱,还要会挣钱。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市的主城区南部,有一片位于布鲁塞尔运河东岸的工业区。工业区里坐落着奥迪、大众、雷诺、斯柯达、西雅特等数家汽车企业的经销商公司。
随着工业区的发展,以及化工、能源等其他企业的入驻,有一些问题慢慢的就需要打市长热线了。比如,停车问题。 有问题就得解决。2019年,市政府联手土豪财产管理公司D’IeterenImmo打算在主城区和工业区的中间地带建设一座停车楼,主要就是服务周边的汽车经销商以及其他企业。
基地面积约9800㎡,并不直接临河,与河岸之间还夹着公共绿地和一家石油公司。基地东北角是一个五岔路口,北侧道路直接与运河大桥相连,可以通往西侧的居民区。
停车楼的定位是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共停车楼,功能主要包括至少250个小客车停车位和25个维修车位,以及约1100㎡内部办公区。 停车楼这种事儿用不上十八般武艺,三板斧走起~
第一板斧画柱网。众所周知,8.1m的柱跨对停车场非常友好,正好并排停下3辆车。那么结合场地的宽度,定下8.1m×18m的柱网尺寸,刚好可以容纳两排车位和一条行车道。
顺应场地形状稍微调整一下柱网。
第二板斧加坡道。车辆只能从东南角进入场地,因此在中间一跨设置由南向北的汽车坡道。
第三板斧排车位。首层最多可以排下177个标准车位,全都用于停车。二层顺着东侧布置25个维修工位,东侧一跨的其余部分作为维修保养区使用。留出两个中庭改善采光,剩下的面积挤一挤还能排下87个车位。不但完美符合要求,还多送14个车位!
至此,我们已经用两分钟时间把停车部分做好了。然后再找地儿把办公区塞进去就齐活了。
由于停车区和维修区所需要的层高不一样——停车只需要两三米的净高,但维修区要放置举升机、烤漆房、隧道式洗车机等维修保养设备,往往需要4-5m的净高。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维修区的对面,也就是大饼的西侧设置一个夹层来放置办公区。这样办公区与业务区联系紧密,且东侧能借助中庭采光,西侧还能欣赏到河畔景观。
打完收工,交图去喽!
至此,我们成功搞了一个只有造价,没有报价的停车楼。下面,该给这个设计上点儿价值了。 作为一个成熟的建筑师,我们的方案要学会自己赚钱。 现在这个停车楼里除了可以停车,还可以维护保养,还附带办公区——门口再停辆车这不就是个4S店吗?
有钱不赚是傻子。我只要再增加一些展览洽谈区,原本平平无奇的停车楼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多品牌合一的4S综合体了呀~ 敲黑板!这不是简单的建筑功能重组,而是因设计而改变的经营模式升级。道理其实很简单,停车生意靠的就是收停车费,基本都是短期且临时的,随停随走;想忽悠一个包年的停车用户,靠的不是实力是运气。但如果停车楼变成了新的共享4S店,那就不一样了。开店的汽车品牌必然是稳定的包年用户啊,更何况你还能收店铺租金呢~
那么,问题来了:4S店铺区放在哪儿?我们有3个选择。 选择1:4S店铺区放到停车楼上面。这种方式对结构最友好,也最为经济。而且大平层这种形式对汽车展示也比较友好。但缺点是公共空间在房顶,不够开放,对市民的吸引力不足。 选择2:4S店铺区放到停车楼旁边。停车楼变为3层,腾出一块地来放4S店铺区。虽然成本要比选择1稍高一些,但这样公共空间可以与城市充分接触。但缺点是空间面积有限,不利于展览汽车这类大型商品。 选择3:4S店铺区放到停车楼下面。也就是把停车楼架空,这样做的结构成本最高,但换来的是适合展出汽车的大平层空间、与城市空间更加充分的接触以及没有层数差异的招租环境(这一点比方案2的盈利能力可就强多了)。
比利时本地事务所OYO Architect和荷兰Studioninedots事务所组合的内心OS就是:富贵险中求,没有高风险哪来的高收益。
OS组合果断选择了方案3。
停车楼架空之后,客户来给爱车做保养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公共区休息等待,顺便就可以看看新车讯息。再顺便添加一些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快递驿站、咖啡厅等等,极大方便了周边市民的生活。
当然了,既然你说要服务于周边居民,那就得拿出个端正的态度。干点儿实事。 现在运河西岸的市民想要进入场地得绕一个大圈(场地入口不能离五岔路口太近,否则不安全),这个问题是不是得解决?
必须解决。直接给底层公共区开一条内街,让市民下了桥就能进入场地。
既然做了内街,那么OS组合就顺着这个思路继续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去做这个公共区。 首先梳理一下公共区需要的空间。除了汽车展区外,剩下的可以分成4类。餐饮区:餐厅、咖啡厅;公共服务区: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快递驿站等;办公洽谈区:洽谈室、客户休息室、会议室等;体验交流区:趣味体验教室、讨论室、主题展厅。 目前内街和汽车坡道形成一个十字,将公共区分成了四份,顺势继续细分,将整个公共区分成8个“街区”用于布置功能。
选择S形相连的4个街区用于汽车展区,剩下的4个街区中北侧靠近路口的两个用于布置公共服务区,南侧的两个布置趣味体验教室、洽谈室、客户休息室、会议室等等。
除了把房间做成街区之外,营造街道感的另一个要素是每座建筑都要各有特色。比如公共服务区内,将共享单车与快递驿站组合布置,再穿插几间公共studio,用外廊组织交通。
餐饮区采用模块堆叠设计以便形成多样化的就餐空间以及休闲平台。
办公洽谈区呈线性布置,外墙进行凸起变化营造“街道感”,同时顶部平台可作为公共休息区使用。
体验交流区同样将房间呈线性布置,但1层和2层的空间间隔交叉布置,满足不同形式活动需求的同时形成独特的序列。
最后再布置4个汽车展区。
坡道下面的空间也要好好利用,在坡道背面装上电子屏幕,妥妥的微缩版世贸天阶有木有!
然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将两个部分合体!为了尽可能减少汽车坡道的长度,需要把停车区的首层尽量压低。
同时停车部分的车位排布也要根据新的坡道形态进行调整。现在首层最多可以排下168个标准车位,二层除去25个维修工位之外,还能排下84个车位。刚好符合要求!
至此,内部空间就算都OK了。造型上把靠近路口的一角稍稍提起,让停车楼不那么呆板。立面处理上,底层直接用玻璃幕,上层部分采用半透明百叶,保障充足光照的同时减少阳光直射,保护车辆漆面。
当然,首层布置是可变不固定的。看甲方的心情和需求这四个模块的形式和功能都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真·打完收工。
这就是OYO Architect事务所与Studioninedots事务所合作设计的布鲁塞尔MOBILIS停车楼方案。
这个经营模式大于建筑模式的方案成功进入了最终入围名单。
最后再看一下完整过程。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很有钱。但一个建筑得很有远虑,才能很有钱。 借《傲慢与偏见》的话说,只考虑金钱的设计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设计是愚蠢的。 设计一个对人类社会有可歌可泣艺术价值的建筑当然是伟大的;但设计一个对甲方有可丁可卯经济价值的建筑,才是双赢。
图片来源:
图[1]来源于https://ss0.baidu.com/6ON1bjeh1BF3odCf/it/u=1542057935,2868788218&fm=27&gp=0.jpg
图[2]、图[9]来源于http://www.oyo.eu/work/mobility-house
图[3]-图[8]来源于https://studioninedots.nl/project/mobilis/
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允许转载, 禁止修改和演绎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