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欢迎关注。
时代是英雄的时代, 生活是人民的生活。
老舍《茶馆》 拆房:盖岑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一个做什么门槛都很高的时代。 想说粉个爱豆,还得先会打投修图; 想说追个综艺,还得先充视频会员; 想说拼个网购,还得先算明白满减; 想说啥也不干, 就安静的宅在家里行不行?
当然行—— 但你要先买得起一套房子。
有人说,未来会是三种人的天下: 一是手握资本,利用资本驱动世界的人; 二是掌握技术,能够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三是各行各业的高效能生产力输出,也就是所谓的行业精英。
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大概率既没有第一类人的资本,也很难竞争得过第二类人的专业,想在市场厮杀中存活,努力成为第三种人是最现实的选择。
可人人都是精英,那精英就成了标配。 然后你就得更精英, 996的更6,白加黑的更黑, 图画的更多,秃的也更快。
按时髦的说法,这就叫内卷。
然而,很多人都忘了, 所谓高效能输出的重点, 不是高效,而是—— 高。能。
与时间赛跑的叫高效, 而与时代共振的才叫高能。
德黑兰政府打算在主要文化区修建一个 新媒体中心。
基地周边交通便利,北侧和西侧毗邻Afrigha Blv和Hemmat Hwy两条高速公路。此外,该地区被称为德黑兰的肺,周围绿地和公园资源非常丰富。
基地内部除了南北向存在高差外,基本没什么棘手的。
但问题是你要建个媒体中心, 首先得有个媒体吧? 报纸、广播、电视台? 或者门户网站、电影公司?
德黑兰政府不走寻常路,未引入任何传媒公司和集团,因为人家要建设的是一个—— 新媒体中心。
注意断句: 新媒体·中心; 而不是新·媒体中心。
什么是新媒体?
简单且狭义的说,就是自媒体。 你每天吃瓜用的微博、抖音、公众号等等都是。
新媒体的本质在于: 人人都可以是生产者, 人人也都是传播者。
换句话说, 这个新媒体中心就是给“人人”用的。 也就是要面向公众开放。 谁让这年头看似平平无奇的路人甲也有可能是千万大V呢?
任务书的要求也是以小而多而杂的功能设置为主。
既然定了开放自由的基调,那建筑师要提供的空间自然也是高度自由,人们可以在其中四处溜达,无组织无纪律无障碍。
这特么不就是个商场吗? 每个人都可以来这里选购,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需要的商品(媒体工具)。有明确方向的直奔目的地,没有明确目标的就先走一走瞧一瞧,随意挑选。
划重点: 所谓新媒体中心说白了就是一个提供媒体服务的商场。 具体到建筑空间上,至少要设计两条流线:直达目标的快捷流线以及漫游瞎逛流线。
所谓快捷流线,快不快其实还在其次, 最重要的是—— 平。均。
正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你到A点走两步,到B点走两百米,那么要去B点的小伙伴就会骂死你。而对一个自由开放的商场空间来讲,鬼知道进来的每个人都想去哪儿啊~ 所以,最能避免挨骂的做法就是到达各点的距离相对平均,各个功能空间与交通空间的亲疏远近大差不差。
然而当水平层面积较大时,无论交通核位于哪儿都不可能对所有点平均。因此在建筑中采用垂直分区的方式,大家各管各的,互不相扰。
漫游流线相对就简单多了,全方位的环绕和嵌入式的参观能够帮助大众深入了解各功能空间,选出适合自己的媒体手段。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快速交通和漫游交通的关系应该咋组织。 这事儿,很多年前UNSTUDIO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一个字—— 绕。 漫游系统环绕快速交通,一个负责高效,一个负责闲逛。
首先依据功能特点及面积要求将建筑空间大致分为3组: 画廊组、影剧院组以及专业共享组。
为了平衡建筑体量并疏散人流,将影院、圆形剧场及后勤机械室设置在地下,同样呈三足鼎立状。
拉开建筑体块,置入环绕式交通空间,形成慢行流线系统。
错动建筑体块,增大首层空间高度并增加漫游系统的丰富性。
然后在三个功能组中分别置入高效流线,各自满足自己功能组团的快速交通。
继续完善漫游路线,加入直跑楼梯联系上下层廊道,形成三维空间上的漫游体系。
至此,一个既独立又复合的新媒体中心的雏形就差不多了。
接下来再细化一下功能空间,丰富一下竖向流线的形式,罩个透明外壳,让大家从外面就可以看到我内部丰富的空间就可以收工了吧?
事情没那么简单。 高效能输出就是 要高效的让甲方理解你的高能。
又是一波儿兜售自己方案的骚操作。 媒体的多元化让建筑师想到了直接在建筑空间上的对应:将相对独立的、处于同一级别的各个功能空间,想象成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物理形式;而想要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联系,我们可以将水平面折叠,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儿。这样原本互不相干的各个功能将被一个整体的折叠的片儿包裹,在形式和功能上都呈现出复合统一的状态。
以上翻译给甲方听就是: 新媒体的终端就是手机,咱们把手机扭曲折叠就是咱们的新媒体中心,各个app就这么均匀分散在建筑各个角落,你看中不中?
装逼完毕,现在来点儿实际的。
手机具体应该怎么折呢? 由于建筑外壳在此处主要是给连续变化的内部空间打辅助的,所以罩上壳后,并不涉及很大程度的内部空间的变动。因此只要保持三部分形体内聚,折面向中庭倾斜的基本原则就成了。
接下来依据形体对内部进行调整细化。
将面积较大的影院和一个剧场放置在地下一层,方便疏散人流并解放首层大厅空间。以流线包裹建筑空间,强调出人的行为在塑造空间时的所起的主导作用,以坡道、直跑楼梯等多种交通形式塑造漫游系统。
影院上方设置开放式画廊,内部以隔墙简单划分空间。
继续设置向上的慢行流线。
上部继续设置开放画廊及辅助空间,贯彻垂直交通盒的快速流线系统,同时完善慢行交通体系。
完成画廊组团的设计后,继续剧院竖向分区。负一层设置大剧场,置入快速交通及漫游路径。
首层设置小剧场,继续贯彻快速交通,完善漫游路径。
将封闭图书室设置在顶层,保证相对安静的氛围。
接下来,细化专业共享部门竖向分区。 将后勤机械室置于地下二层,保证地下一层公共活动空间的纯粹性,同时置入快速交通和漫游路径。
一层设置封闭培训室、办公室、餐厅空间,同时继续落实快速交通和漫游路径。
二层设置封闭的多媒体工作室和音乐工作室,沿外部墙体继续完善漫游路径。
夹层设置摄影工作室,并与画廊组团建立路径联系。
三层设置媒体部门。
至此,内部功能空间完成。 再罩上我们折叠出来的壳儿媒体中心就基本成形了。
建筑立面设置成玻璃,夜间可通过投影炫技,充分显示新媒体中心的建筑性质;并在建筑表皮上设置观展区,丰富折叠后的“褶皱”。
结构上以柱子和全包建筑形体的网架结构组合,共同支撑起高大上的新型媒体建筑。
最后的最后,融入环境,在建筑基地中同样设立环绕建筑的坡道平衡场地高差,方便来自四面八方的大众。
这就是CAAT 设计并中标的 德黑兰Media Complex。
一个追随时代,为大众媒体打造的 新媒体中心。
最后,再来看一遍全部过程。
建筑师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 为这个时代创造美; 而不是, 为给个交代创造美图。
任何时代都像一间房子, 大多数人眼前都是墙, 只有少数人能找到门。
但时代的残酷之处在于 你以为只要呆在房子里也能安度余生, 却不知房子已然摇摇欲坠。 在埋没你的那一刻, 连个白眼都懒得给你。
图片来源: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