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欢迎关注。
不要用满腔的愤怒和眼泪结束, 要凝视真实直到最后。 《熔炉》 拆房:翟飞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小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后,我觉得孤单是很惨的一件事。 学了设计,我觉得孤单就不是一件事儿。
明明是我的方案,听我说话的人越来越少,让我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表达者的宿命不是被误解,而是最终无话可说。 当我以为的指点,都变成了指指点点。当我逃离的是非,都变成了是是非非。画地为牢可能是最孤勇的自我拥抱。
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是离贝加尔湖最近的城市,拥有300多年历史,也是西伯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熟悉历史的同学应该知道这里曾经属于中国。传说苏武牧羊的北海就是贝加尔湖。直到《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贝加尔湖才划给俄国。然而,这里的冬季太过荒芜漫长,是历史上的流放之地,堪称“没有围墙的监狱”。这里不仅流放过汉朝的苏武,还流放过俄国十二月党人和列宁。 大概也正因为如此,伊尔库茨克的孤儿问题也是整个俄罗斯最严重的。
土生土长的伊尔库茨克土豪谢尔盖·契梅佐夫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家乡恩。谢土豪决定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专门为家乡修建孤儿院。 修孤儿院不是目的,解决孤儿问题才是根本。那么,孤儿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首先肯定是生存。但谢土豪不差钱,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肯定有保障。 解决生存问题之后,凸显出来的就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这个很复杂,简单说就是孤儿院里的孩子容易生活在在自己封闭、孤立的世界里,缺乏来自家庭性的特别关心和温暖。传统方式上,我们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寄希望于领养家庭。对孩子们来说,就是看运气。所以,谢土豪的基金会在深入思考之后,试图探索一种新的孤儿院模式来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孤儿成长中的心理问题。
基金会的研究成果很多,具体到孤儿院建筑上——就是以聚落式的教育社区取代传统孤立的孤儿院。
再具体一点,这个综合教育社区包括n个学校,为3-18岁儿童提供新型教育模式;以及n处家庭寄养方式的孤儿住所——孩子们不再像传统孤儿院一样居住在联排宿舍中,而是5-6个孤儿组成一个混龄家庭,每个家庭配备工作人员”爸爸妈妈”进行照顾。2015年,基金会发起了建立第一个新式孤儿院的国际竞赛。基地选在了伊尔库茨克市边界,贝加尔卡斯卡亚街(Baikalskaya Street)和安加拉河之间的一块斜坡上。
基地总占地20公顷,北侧是高速公路,南侧是安加拉河,西侧是别墅区,东侧是一片茂盛的森林,更远处是成片的乡村。北高南低,坡度变化平缓。
竞赛的建筑可以分为两大类,学校服务部分和孤儿住所部分。学校服务部分需要包括一个10班幼儿园、一个可容纳360人的小学、一个可容纳480人的中学、体育中心(包括篮球场、游泳馆、健身房)、行政服务中心、医疗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包括剧院、图书馆、活动室、餐饮在内的休闲中心。并且这些公共空间也为周边市民提供文化娱乐场所。
孤儿住所部分就是为30个新式寄养家庭提供独立住宅。 由于高差的存在,我们把占地更大的学校部分放在坡度变化平缓的北侧;将孤儿住所放在邻近学校南部且坡度较平缓的西侧;室外运动区域则放在了南侧。
如果你足够敏锐就会发现,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面积比一般情况要大了许多。事实上,日常使用的教室部分确实也只占掉了总面积的一小部分;那剩余这么多空间是用来做什么的?
对!这部分空间就是基金会实现新教育模式的部分。
除了设置普通教室获得常规教育外,还要能够设置多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空间让3-18岁的儿童通过自主选择来获取课外知识并培养兴趣爱好;同时通过混龄模式增强社交能力。 围绕每个建筑,儿童的行为活动空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① formal空间(常规教室)② 有功能的informal空间(混龄课外知识空间)③ 无功能的informal空间(完全的公共空间)
整个校园分成了六个部分,够做一个规划的了。将六个体块呈三排摆在场地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组团与其余三个中心岔开摆放;将服务中心放在靠近孤儿居所的一侧,方便服务住宿区;将体育中心摆在靠近室外运动场的区域;将文化中心摆在靠近入口位置,方便周围的村民使用。
摆好后,六个体块内都由formal空间以及有功能的informal空间组成,而六个体块之间的位置则散布一些无功能的informal空间。
设计目标是让3-18岁的儿童在混龄空间里增强社交能力,那么首先我们得让这一堆不同年龄的孩子呆在一个空间里。 有过童年的都知道,小孩子喜欢和大孩子玩,而大孩子不喜欢带小孩子玩。鉴于人类幼崽的智力水平差一岁就能差出一个银河系的发展现状,大孩子如果想在一个有六栋楼的校园里不让小孩子找到他们,估计比王者虐青铜还要丝滑。
而作为一个建筑师,想要彻底杜绝大孩子甩开小孩子的操作——是根本不可能的。
智商的鸿沟不可逾越。 但是!我们可以帮小孩子降低找大孩子的难度。比如说,把所有informal的空间连成一个圈。
小孩子跑不出这个圈,大孩子也跑不出这个圈。只要顺着圈找,总能抓到那个没藏好的。 反正CERBA就是想的。
思路是这么个思路,但具体到实际操作上也有难易之分。
Hard模式当然就是把整个校园当成一个建筑来设计,informal空间上下翻飞天马行空一气呵成。Easy模式就很easy了,基本原理就是瓷砖拼花差不多,只要接口能对齐,就能闭眼吹成一朵花。 作为一个高bigger的著名事务所,CERBA果断选择了——easy模式。
每个建筑体块都采用formal空间围合informal空间的形式,并在两端留出入口与其他建筑相连。
接下来,按这种模式细化各个建筑。 除了正常的上课,儿童的行为活动可以分为三大类。
接下来依据六个建筑的组团属性细分informal空间。三个教育组团都具备上述三类活动,但是根据年龄的不同,侧重点会不同。
细分以后会发现,有一些informal空间需要封闭房间用于特定的功能,而有一些则需要完全开放以承载多种行为。
因此,每个建筑调整成formal空间及需要封闭房间的informal空间来围合开放的informal空间。
①幼儿园
②服务中心
③小学
④体育中心
⑤中学
⑥文化中心
然后将六个建筑体块放到场地中。由于每个体块都有连接口,因此自然形成了一圈连续的路径。
现在的各个部分都是规整的方盒子,间隔距离很大,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之间的联系。
所以接下来是不是应该调整体块形态增强联系?比如说,圆形的向心力最强,是不是应该将各个体块都调整成圆弧形呢?
理是这么个理儿。圆形的向心力确实最强,但不一定非要把体块调整成圆环。因为,太麻烦啦~ 持续选择easy模式的CERBA可能熟读过《西游记》——相信只要法力高强,就能画地为牢保护师父。
然后他们就真的特么画了......一个圈……一个非常圆的圈……六个体块象征性的缩了缩……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不管怎样,反正缩成了一个圈后各个部分的距离拉近,各教育组团内部的informal空间也打散成多个更加便于细分不同开放程度的活动。
接下来细化各个部分开放的informal空间。
①幼儿园幼儿园活动单元与餐饮空间、趣味活动室、教师办公室一起围合出两个大空间。
与文化中心相近的大空间挖掉二层楼板成为通高门厅,围绕门厅布置健身玩耍器材;并通过大台阶引导到达二层玩耍平台。
离服务中心较近的大空间开放性较低,用于儿童交流观演等较安静的活动;用梯形台阶连接上下两层;并在临近服务中心处设置出入口。
②小学小学部分通过教室与餐厅、运动馆及趣味教室、教师办公室的围合形成三个无功能空间。
离服务中心较近的大空间作为入口大厅;挖掉二层楼板成为通高门厅。底层为咨询服务;通过大台阶引导进入二层平台,设置休闲区。
中间的大空间较安静;挖出梯形通高增加上下层联系。底层作为小组讨论区;顶层为开放阅览区及自习区。
邻近体育中心的大空间使用梯形台阶联系上下层,可以用于报告演讲以及交流休息。梯形台阶限定出的空间用于玩耍休闲。
③中学中学部分通过教室与餐厅、阅览室、实验室、教室办公室的围合形成两个大空间。
离文化中心较近的空间形成主入口门厅,设梯形大台阶满足观演观影等功能,并在底层设舞台,梯形限定出的两侧空间则用作小组研讨交流。
离体育馆较近的大空间由于和上一个空间之间存在高差,因此用台阶联系;这一空间设定较安静的功能,如自习、研讨、阅览等。二层挖中庭加强视线上的联系,使用斜向台阶分区。
至此,informal空间的连续路径形成。
为了继续强化连续性,进一步细化六个部分之间的informal空间。
由于场地存在高差,先建立六个部分在地面层的联系,用台阶连接有高差的部分。中学部分靠近南侧也存在高差,局部调整楼板高度并使用台阶连接。
不管怎样,按照最初的设定,这六个建筑最终要连成一体。
Easy到底的CEBRA采用强限定的连廊以及半限定的屋顶来联系各个部分。换句话说,这个连成一体的真正一体只有屋顶。
在二层,将中学部分及小学部分通过连廊与体育中心连接;由于三个部分二层楼板高度不同,内部用台阶来解决高差。
然后,就将六个部分用屋顶全部连起来。 这里CEBRA祭出了自己的惯用招数——坡屋顶。用不同坡度和方向的坡屋顶连接六个部分。屋顶边缘顺应圆形控制圈切掉不必要的屋顶部分;屋顶内部对应开放的informal空间的位置局部改变屋顶坡度,通过高度的错位形成侧面的采光口。
在屋檐下加入细柱进行支撑。
为了丰富informal空间在垂直方向的连接,在二层局部加设平台与楼梯,形成室外平台。
建筑立面采用和周围村庄相似的木材及镀锌板;屋顶及柱子使用镀锌板。为建筑开大大小小的方形窗,散布在立面上。
最后,将孤儿居所的双拼住宅也采用和学校同样的坡屋顶形式以及立面材质。
打完收工。
这就是CEBRA设计并中标的伊尔库茨克Smart School。
最后,再来看一遍完整过程。
每个设计对建筑师来说都是一个圈,弧度就是决心,永远没有终点。只不过,有的圈是为了@世界,有的圈是为了套住自己。 有人说,走越远越发现世界本是孤儿院。
如果人生注定独行,设计注定孤勇;那么,请你用智慧来证明孤独的价值,用真实来缓释孤独的寒冷。
图片来源:
图[1]、[2]、[3]、[4]、[5]、[6]、[7]、[8]来源于https://archi.ru/en/86177/architecture-as-an-educational-tool。
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