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本站经授权转载。
你是警察,我们是黑社会。 各安天命吧。 《无间道》 拆房:宋晓彤 翟飞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拆房也能拆出连续剧来。还是半年更一集的。
欢迎收看《拆不完的赫尔辛基图书馆》第五集。
先来回忆回忆故事设定。基地位于赫尔辛基文化区中心,面积不太富裕,还被各种神仙周边无死角包围,而且还得跟全芬兰最重要的政府机构建筑议会大厦正面硬刚。So, 这仅仅是个图书馆么?
不!它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相亲相爱的象征!是知识、民主、言论自由的化身!
因此各路影帝影后也很默契的没把这当作一个单纯的图书馆来表演设计。前情提要:
第一集《开脑洞之磁悬浮图书馆》
第二集《钻空子之一根筋图书馆》
第三集《加奶盖之大boss图书馆》
第四集《飞上天之杀马特图书馆》
所以,你猜今天这一集还能是个什么路数?港真,和前面几集妖魔鬼怪比起来,今天这个真的是有点“平”——一碗水端平的平。
为什么图书馆竞赛这么多,偏偏赫尔辛基这么招人稀罕?主要就是因为赫尔辛基图书馆——它像雾像雨又像风,就是不像个图书馆。
所处地理位置及周边设施已经决定了这个图书馆不管像个什么都不违和,只要不像个安静的图书馆就行。换句话说,它承载了太多其他城市公共功能,反而使本身的图书馆功能变得无足轻重。
这种人设,建筑师当然喜闻乐见;但你们问过图书馆本馆的意见吗?图书馆做错了什么,明明是人家的主场怎么就莫名其妙退居二线了?
资深端水大师STL就是一个特别有正义感的事务所:铁了心要为图书馆伸张正义,玩了命也要把图书馆功能与城市功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划重点:STL想给赫尔辛基一个完整城市客厅的同!时!又给赫尔辛基一座完整的图书馆。二者关系相互平行,不分主次。换句话说,也就意味着两种行为:读书行为与社交行为的互相平行、互不干扰。
图书馆就有个图书馆的样儿,大家来了就是安安静静好好读书,阅览室是阅览室,自习室是自习室;书库该分类就分类,空间该封闭就封闭。
城市客厅就大大方方的把我家大门常打开,来去自由,活动丰富。想唱就唱,要唱的响亮!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一个空间中同时容纳两种互不打扰的平行关系呢?
按照常规思维,不是上下就是左右了。A. 上下关系。简单分层的方法就能实现,但两种体系存在等级差异,显然位于下方的体系占据主导地位。
B. 左右关系。
消除了两者的等级差异,但二者各占据一半空间,也就意味着各自的使用人群对场地都没有完全的可达性。说白了,就是两栋楼。
那按照不常规的思维呢?STL提出了一种新的关系——梳。子。关。系。也就是一种上下咬合的关系。就像两把梳子,它们对一起会形成一块完整的木块;但是拆开后又是独立的个体。
敲黑板!想要梳子关系能够成立,除了梳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各自独立的梳背。如果没有梳背,梳齿就只是一堆木条。
换句话说,两种功能复合以后的平行系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1.梳背A——图书馆交通体系2.梳背B——城市客厅交通体系3.咬合梳齿——功能空间(图书馆空间+城市客厅空间)
其中,咬合梳齿部分其实就是一个个肩负双重使命小盒子,这个小盒子内部容纳传统图书馆功能,盒子上表皮的“虚盒子”容纳开放的城市功能。
可以简单理解为,每个图书馆的功能盒子的屋顶就是城市广场。所以,城市客厅面积相对图书馆面积来说,只能说大于等于的关系。毕竟,城市客厅小了的话,图书馆就连顶盖都没有了。
既然图书馆面积一定小于或者等于城市客厅面积,那么我们就先从图书馆开始设计。
STEP2:规划图书馆的交通系统。图书馆部分追求效率至上,因此将交通核与辅助空间集中设置成为一面“辅助墙”,放置在远离公园的一侧。
STEP3:在体块中插入图书馆盒子。根据柱网确定最小的单元盒子尺寸,长向采取单跨尺度,盒子尺寸为8mx28m,空间比例失调;所以长向采取双跨尺度,盒子尺寸16mx28m为最小单元。
STEP4:面向广场确定主次入口并在背面设置后勤入口。
STEP5:首层敲掉一部分盒子作为入口大厅。
STEP6:向里移动辅助墙留出各层前厅空间,并在辅助墙开洞加强空间渗透。
STEP7:在各层平台开洞并加入直跑楼梯,进一步加强各层联系。
STEP8:对图书馆进行具体的功能分区设置。一层主要为管理办公及公共服务空间;其余层主要为阅览室、教室以及研讨室等学习空间;局部设置地下一层容纳两个报告厅及书库;设置地下二层容纳书库及装载空间。
STEP9:在此基础上完善图书馆的阅览流线、办公流线以及藏书流线。
至此,一个中规中矩、效率至上的图书馆就基本完成了。但挑战才刚刚开始。
不会做还不会找现成的吗?逃避可耻,但有用。 STL不是UNstudio,对交通没那么大执念,几乎没啥犹豫就果断决定找个现成的——将周边的城市路网延伸到建筑中去,照猫画虎的打造了一个立体漫游的交通系统。
STEP1:让周边路网与建筑硬碰硬,碰到的地方都搞成入口。
STEP2:周边路网与建筑碰撞的位置也顺势设置垂直方向上的平台,并互相连接形成立体交通。你可以螺旋、也可以任意穿插,在这里STL用了剪刀式上升的方式。
对路径进行调整并适应图书馆盒子。
但是现在建筑里还是图书馆盒子密布的状态,所谓城市交通系统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下一步就是要对图书馆盒子进行删减。
STEP3:根据现有立体路径平台的位置删掉重叠的图书盒子,同时删掉阻挡路径的盒子。
STEP4:为城市平台置入丰富多彩的公共开放功能。
STEP5:调整盒子大小,形成不同的通高空间,使立体客厅更加丰富,同时相应调整路径。
STEP6:局部添加梯段,增强各层城市客厅平台的联系。
STEP7:将梯段细化成各种网红大台阶,成为人们交流、观演、休息的场所。
至此,整个建筑基本完成。最后再来深化一下细节。
A. 结构采用桁架结构作为外部骨架。
盒子内部加入结构柱,面向公园的一侧斜切,加入斜向结构支撑;盒子整体相当于一块大楼板,以辅助墙与外部桁架系统作为支撑,从而实现盒子上表皮为无柱大空间。
B. 表皮在桁架结构外罩一层透明膜材质,让建筑内的所有开放空间都能沐浴阳光;并将入口处向上提起。
打完收工。
这就是STL事务所设计的赫尔辛基图书馆竞赛方案。
最后,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实兼得也没什么不可以,只要你有一张饼——不是大饼夹一切么~ 重要的是,建筑师愿意当那张饼,而不是自诩为熊掌和鱼待价而沽。 好了,半年后再见~
图片来源:
图[1]来源于http://mendozapartida.com/project/cultural-center-astoria-victoria/
图[2]来源于https://www.arquine.com/biblioteca-central-oodi-de-helsinki/
图[3]来源于https://www.archdaily.com/299829/helsinki-central-library-competition-entry-praud
图[4]、[5]、[6]、[7]、[8]、[9]来源于https://www.archdaily.com/299904/helsinki-central-library-competition-entry-stl-architects?ad_medium=gallery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