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本站经授权转载。
对于我来说, 陆地,只是一艘太大的船。《海上钢琴师》 拆房:宋晓彤 翟飞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现代人都有病,其中有个病叫做——深海恐惧症。
但我觉得这个病挺好的,有恐惧才有敬畏。
要是全世界人都得了这个病,估计白鲸蓝鲸抹香鲸、虎鲨灰鲨巨齿鲨都能活的更舒坦点儿。 对于地球上各路生物来说,被人类这个无敌破坏王喜欢或者恐惧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家根本就不认识你,第一次见到名字就是在灭绝物种名单上。 据《现代人类导致的物种加速流失: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一文的统计,在过去的114年里,共有468种脊椎动物灭绝。这其中包括69种大型哺乳动物,80种鸟类,24种爬行动物,146种两栖动物,158种鱼类。
而你可能一种也没听说过。
因为我们最大的罪恶并不是猎杀了某种动物,而是破坏了动物栖息的生态环境。
墨西哥马萨特兰市准备打造一个international的中央公园,公园内包括一个新的城市博物馆,一个国际水族馆,一个植物园以及一系列城市休闲景观。
马萨特兰市毗邻加利福尼亚湾,而加利福尼亚湾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多样化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本身就有世界水族馆之称。所以,在中央公园的内部掰头里,水族馆以得天独厚的优势C位出道。
甲方壮志凌云的喊出应援口号:我们要做整个拉丁美洲规模最大、最独一无二的水族馆! 先看看基地。水族馆与博物馆各自占据公园一端,场地够大,两面环路一面临水。妥妥的,没毛病。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水族馆才是独一无二的呢?是展示的水生物越珍稀越濒危,就越独一无二吗? 这世界上的大部分水族馆估计都是这个思路,所以大部分水族馆的模式也都是一个封闭的盒子包裹着核心水族箱。
对于建筑师来说,能发挥的就是这个封闭的盒子长什么样。
于是五花八门一个比一个炫酷的水族馆横空出世。
大多数水族馆的布局也和博物馆类似,就边走边看鱼,本质就是——看。当然有人灵机一动,选择颠覆看鱼方式。例如之前拆过的巴塞尔动物园水族馆,把人看鱼变成了鱼看人,但本质还是“看”。
来自墨西哥本土的女建筑师塔蒂亚娜·毕尔巴鄂不想跟大鱼小鱼们商量谁看谁的问题。因为只要是“看”,人的本能就是去寻找更好看更新奇更珍贵的鱼去看,所以水族馆的明星永远都是鲸鱼海豚大鲨鱼。 果然建筑是人类社会最真实的反应。现实中,我们对于某种珍稀海洋生物的关注就是远远大于对于海洋整体环境的关注。比如,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要保护蓝鲸,却很少有人知道由于全球变暖,某些海域已经消失了50%的海洋物种。好像我们在水族馆里直奔鲸鲨,而忽略掉其他小鱼的样子。
更何况,人类与鲸鱼之间其实还隔了18个春暖花开的生态系统,压根儿没机会进水族馆。
所以,T女士想要创造的是一个开放的水族馆体系。谁也别去刻意的看谁,人和鱼在这个世界上本就是自来水不犯海水的和谐共生关系。
换句话说,水族馆里装的不是各种鱼缸,而是从陆地到海洋不同的生态系统。仿佛野生动物园一样,T女士想要设计的就是一座开放的野生水族馆。
搞事情之前还是要做好基础工作。首先在靠近水体一侧拉起体块,留出较大的外部空间。
然后扭转体块以获取更大朝向水景的景观面。
确定主次入口方向,建筑体块削减形成次入口,便于大型设备进出。
根据任务书要求规划功能分区。底层安排行政办公及研究中心;二层安排所有的展览空间及公共服务空间,其中展览区域中大致按照生态系统分区;局部三层安排设备及办公。
至此,都是常规水族馆的操作,下面开始进行野生放养。
想要把完整的加利福尼亚湾生态系统置入建筑打造一个开放共生的水族馆,是一个听起来很不错的概念。但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概念。
好建筑师的本事不是提出一个好概念,而是把好概念转化成好空间。
陆地、湿地、深海等不同生态系统对于人适宜生存程度是不同的,比如你可以在陆地随风奔跑,却不能在深海多呆一秒。换句话说,能产生的行为种类和范围是不同的。
而同样能影响行为种类和范围的是建筑空间不同的开放程度。
划重点:T女士将从开放到封闭的生态系统与从开放到封闭的空间系统相叠合,也就是从开放度入手,将生态系统、人类行为、建筑空间三者紧密联系起来。然后,建筑师T女士选择用网格渐变碎化来量化控制空间开放度。
但有一个小问题:用过ps的都知道,渐变其实有很多种。到底选哪一种来量化?
其实哪种都行,只要你不卡机。
这里T女士考虑到水族馆位于公园当中,四周都较开阔,所以采取了同心圆的形式。就像洋葱一样层层深入,越到里面越封闭,越往外面越开放。而深海生态系统作为对人开放程度最低的部分,必然就是洋葱的内芯了。
所以我们先从最开放的外围开始,一层一层走向深海。 从踏入基地起,设计就已经开始了。首先拒绝没啥内容的入口大广场,仅设一条曲折小路,周边种上树。穿越树林接近建筑,迈出开放到封闭的第一步。
划分6mx6m的网格,形成正交构架体系。
将构架向xy两个方向延伸,相当于建筑内部空间通过延伸的片墙反映到了外部空间中,使建筑表面向外打开。同时将包裹在建筑表皮的外部空间碎化,成为内外过渡空间。
继续往里推进,是不是就能直接进入建筑了?No!虽然建筑四周向环境打开了,但还差顶面没有利用。
把三层局部做成室外平台,建筑两侧设大台阶将人流引上平台,顺便还能眺望海景,安排的明明白白。
从屋顶平台继续向里推进,这次确实可以进入建筑了。将主入口置于平台上并做成下沉式,建筑内部通过圆形入口广场再次向外部开放。
由于三层室内空间主要为设备用房,暂且不提。直接掀开屋顶露出二层内部空间。
目前内部空间的状态还是一群均质的方格,先根据功能进行一些基本调整。教育空间为完整大空间,面积根据需求调整。
在功能区交接处及展示区两端设置条状服务空间,集中布置卫生间、楼梯间等,顺便解决疏散问题。
接下来咱们继续按照开放到封闭的过程,朝着深海区域迈进。先大致确定不同板块的范围及位置。
① 公共服务区——远离深海区域,主要是休闲空间。平面多做突出或者凹进的错落布置或部分直接打开成为室外平台。局部通高联系下层空间。
接下来进入展区部分。② 陆地&森林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对人的开放程度最高,因此空间最为开放,采用较低的碎化程度,上下两层通高,保持大空间。同时打破墙体围合,并以网架代替墙体,局部加设片墙增加空间层次。
③ 湿地系统——开放程度比陆地系统稍低,空间碎化程度中等,错落布置展厅空间,从而形成多个直通展厅的室外平台。同时局部开天窗,加强展厅开放度。
④ 深海系统——随着逐渐深入,到达一个人类无法生存的世界。深海区整体空间最为封闭,设置两个主要深海展厅,其余部分采取较高碎化程度。
不同系统板块之间设置过渡区域连接。
墙体开洞,产生更加多样化的迷宫式探索路径。
完善游览流线。
首层及三层均以二层为基准进行平面设计。
最后再根据最终平面,调整一下之前向外延伸的片墙,并将其沿z轴拉伸,增加空间层次。教育空间上方使用穹顶,呼应圆形广场。
至此,这座野生水族馆已经初步完成,接下来还要对展示空间进行细化。
各个空间的细化也要时刻谨记我们从开放到封闭的设计原则。
随着实际生态系统对人开放程度的降低,空间开放度也相应降低,各个生态系统的呈现方式也要做出相应改变。对于人较为熟悉或能够到达的生态系统,采用模拟环境的呈现方式;而对于人们陌生且难以到达的生态系统,则主要采用展示的呈现方式,同时也相对限制人的行为活动。
① 陆地&森林系统——陆地系统内设置森林、溪水,曲折的架空步道以模拟陆地及雨林环境,在这一部分人的行为活动最为多样。
② 湿地系统——湿地系统中设置浅水池及少量树木模拟浅滩环境,同时四周设置下沉台阶供人休闲。
③ 深海系统——这一部分不再采取“模拟”的呈现方式,而是通过隧道,全面玻璃展墙等进行多样化的展示,人的行为多样性也随之降低。
最后的最后,再附上一个做旧的表皮,屋顶局部做瀑布水池。
打完收工。
这就是墨西哥建筑师塔蒂亚娜·毕尔巴鄂中标在建的墨西哥马萨特兰水族馆。 一座开放的野生水族馆。
最后,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海洋危险,大鱼凶猛。所有人都应该退避三舍。 我们的征途不是星辰大海,我们心中装的是星辰大海。 人类的力量很强大,却也永远无法真正征服海洋。建筑师的力量很弱小,但至少可以避免让海洋馆成为一座精致的水晶坟墓。
图片来源:
图[1]、[2]、[3]、[4]、[5]、[6]来源于https://www.archdaily.com/924373/tatiana-bilbao-the-greatest-challenge-in-designing-the-mazatlan-aquarium-was-recreating-what-goes-on-in-the-gulf-of-california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