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本站经授权转载。
我没胆量犯错,才把一切错过。 田馥甄《我对不起我》 拆房:张舒雅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不怕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就怕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提前努力。 智商随时有可能下线,时间却永远不会重启。
都说枪打出头鸟,但如果有一只小鸟悄么声起早,穿隐身衣出门,提前探好路,随身带地图——迎接ta的就是整片森林的免费自助餐。
抢跑这种事儿,有裁判的时候才叫犯规。现实世界里你不抢,连红包都没有。 二十年前,你还没学建筑村里没通网,有人已经抢了你2020年想投的那个标。
二十年前,不是上个世纪。而是本世纪的第一年,公元2000年。
那一年,周杰伦发布了第一张专辑《JAY》;《西游记》拍了续集;windows2000替代了windows98;你的苹果还没有推出Mac OS。
那一年,法国人夺得了欧洲杯;中国人开始申办2008年奥运会;德国人举办了长达五个月的汉诺威世博会。
汉诺威世博会主题也特别新世纪——人·自然·技术:展示一个全新的世界。
新世界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但东道主德国人发挥了自己严谨又朴素的想象力,得出了一个严谨又朴素的结论:新的世界一定不!能!浪!费!
所以,主办方要求世界各国在进行场馆设计时,要遵循“不建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东西” 这一勤俭节约的指导方针。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世博会后有用的东西? 答案一:土地。有地就有gdp,种花种菜种房子。所以,搞个轻质便携易拆除的场馆,建成就是为了拆——土地永远活在开发商的生意里,建筑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答案二:建筑。全都拆了虽然不浪费地,但是浪费钱。而且怎么说也是世界博览会,不是世界临时博览会,搞一堆简易场馆世博会不要面子的吗?这个答案就是说在世博会后将展览场馆改造成其他功能再利用。
但麻烦的是世博会的场馆建筑过于特(hua)殊(shao)——就好像春节晚会的演出服,出了电视台你要还敢穿着上街我敬你是条汉子。
其实,大型赛事展会会后场馆再利用一直都是个磨人的小妖精。捉妖的很多,能捉住的很少。
彼时,出道不久的MVRDV被选中代表荷兰设计汉诺威世博会荷兰国家馆。荷兰馆被分到了一块长条形的基地。
作为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新晋男女混合团体,能接到世博会这种大IP项目无疑是成名立腕一夜爆红的好机会。
但MVRDV想要的更多。一夜爆红就像中彩票,一夜之后能利用爆红站稳一线才是长期饭票。 为了长期饭票,MVRDV下了一盘大棋。也就是会后利用的第三种答案——建筑再利用,土地也要再利用。说白了,就是搞分期建设。场馆作为一期工程,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剩余的基地留着搞开发。开发后,场馆也随之转型,重新投入使用。
听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却一点儿也不简单。
因为你不能大张旗鼓的搞分期,不然好好的世博会秒变东一块西一块的破落户,展会本会都开不好,还搞神马会后利用?
所以你得神不知鬼不觉在主办方眼皮子底下悄咪咪的分期暗度陈仓保证荷兰馆的面子撑住世博会的场子再在会后出其不意一鸣惊人的放大招——这个第三种答案才能得分。
既然想分期,那么国家馆就得减少占地。把各个展示单元由平铺变为竖向堆叠,一节更比六节强。
展馆体量确定了,把它放到基地里。
那么,问题又来了:现在怎么摆&以后怎么用?
其实,这俩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因为用法直接决定了摆法。也就是后续加建的建筑如何与国家馆本身产生关系是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后续开发功能大概率会是个能卖钱的功能,也就是商业办公写字楼之类的;否则展馆改展馆都是做公益,还有啥好开发的?如果把国家馆直接改为后期商业功能中的一栋,那就怎么都不会太协调。好歹也是个国家级别的展馆,复制粘贴铺满场地也太折寿了吧。
既然改造为商业功能空间不会协调,那就只能改为场地共用的独立公共空间了。这样扩建前场馆为展示作用的Formal功能,周边场地作为Informal的休闲广场。
扩建后场馆作为基地组团的Informal功能,周边可自由发展适应新需求的其它Formal功能。
至于整体的体块摆法,掐指一算也就这么几种可能性:A.并列式。
B.半包围式。
C.围合式。
为了神不知鬼不觉在世博会期间不露出分期建设的马脚,选择占据核心战略位置的围合式布局。
布局确定,接下来就是展馆设计。由于MVRDV自行提高了难度,导致现在荷兰馆的设计要比原来复杂很多。因为既要撑住世博会的风车国的场子,又要考虑到改造后作为Informal空间的适用情况。 那么,问题又又来了:什么样的改造最简单?当然是不伤筋动骨(不动结构)的改造最简单。 简单说,MVRDV的设计策略就是在最经济适用的开放框架空间里尽可能花哨的布置展厅。借用家装界的一句话说就是“轻装修重装饰“。
于是,MVRDV给每层展厅都设计了一个场景特别浮夸鲜明的主题,并调整层高。一层沙丘。模拟荷兰独特的沙丘景观。
二层郁金香花圃。不用解释,你懂得。
三、四层森林。四层种树,呼应世博会的自然主题。
三层是上层树木下面的根茎,做成花盆状,暗示支撑荷兰社会的基础设施。花盆内部被做成一个个小的展示单元。
五层剧场。主要用于放映展示荷兰的短片。
六层屋顶花园。设置最不可或缺的荷兰元素——风车。
然后把这一堆主题竖向堆叠。
建筑外侧挂上交通核。
至此,荷兰国家馆的设计基本就完成了。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的框架体系,方便未来改造成其他类型的空间使用。虽然本质简单,但包裹本质的现象还是很有趣很好玩很funny的。
基本空间结构确定了,长期计划也想好了。
最后的问题就是怎么在世博会期间给主办方交待了——给了你这么大一片地,就做了这点东西?你仿佛在逗我笑?
既然建筑体量不足以控制场地,那就用流线继续控制。加入向四面延伸的螺旋形外挂楼梯,再进一步向四周发散出小径,通过环绕的流线与场地契合。
配合三层的森林主题,少盖房子多种树。小径之外的其他地方全都绿地植被占领覆盖,也进一步呼应人与自然的展示主题。
至此,整个荷兰馆就算完活儿了。大概因为单纯直率毫不矫揉造作,竟然还被评选为汉诺威世博会最“酷”的建筑。在展览的五个月时间里赚足了眼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汉诺威世博会轰轰烈烈的落幕了,落幕之后就是无尽的落寞。
主办方既没拆了卖地再规划,也没场馆改造再利用。所谓不浪费,有时候就像日常减肥——口号喊过了就算成功了。
但是!生活不是连续剧,不论好坏都要强行结局。
生活更像永远预报不准的天气,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也不知道哪次雨后除了落汤鸡的狼狈还有遇见彩虹的幸运。 MVRDV的这块云彩就在20年后——才下了雨。
当年选址在城市边缘地区的世博会园区终于在20年后与不断扩展的城市交了圈。新甲方开启场馆改造计划,MVRDV秒上线营业——甲方要求把原来的地块改为宿舍+办公综合体;MVRDV表示,方案20年前都做好了就等你了。
Step 1:按照计划,新建体量以围合式布局放在展馆四周。
Step 2:按任务书要求的面积布置基本体块。
A.办公楼:五个地上层和一个地下层。上三层为办公室和会议室。地下室和前两层为整个场地提供停车位。 B.宿舍楼:地面上有9层,为学生提供370套公寓。底部包括具有300个以上自行车停放点的自行车停放系统。
把围合体量断开,减轻对于原场馆的遮挡,也把体块分为办公楼与宿舍区两部分。
Step 3:原场馆改造为Informal共享办公空间。
一层的“沙丘”将保留作为小咖啡馆和展览区的集合空间。
最初用作温室栽种郁金香的二层将保持其严格的直线布局,进一步划分成办公小空间。
而三层的“花盆”将被转换为多功能会议活动室。
五层剧院改为开放办公区。
四层的森林层与顶部花园保持不变,继续用作休闲空间。 Step 4:进一步加强宿舍楼办公楼与原场馆的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系统。
两侧建筑通过屋顶平台的逐层后退,凸显出原场馆的核心地位。
加入连接原场馆门前广场与两侧退台的休闲台阶。
进一步在退台产生的屋顶平台上延续公共活动空间。置入各种活动功能,添加跑道与楼梯等交通连接,激活整个场地。
最后,在场地空余处配建停车楼。收工回家。
这就是MVRDV设计的汉诺威世博会荷兰馆及其更新方案。一场为中标潜伏了20年的布局。
二十年后的今天,MVRDV早已声名鹊起今非昔比。这场布局了20年的中标也无所谓名利。 但细思极恐的是,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多少人已经在十几二十年前开始为今天布局;又有多少人已经开始为十几二十年后谋划打算。 你听到枪响以为比赛刚刚开始,实际上那是别人庆功的礼炮。 人生不是比赛,没有起跑线终点线和公平正义的裁判。人生就是一场大逃杀,前有狼后有虎。
你可以跑不过虎狼,但你必须跑得过其他人。
图片来源:
[1]改自https://www.google.com/maps;
[2]、[3]、[4]、[5]来源于https://www.mvrdv.nl/projects/158/expo-2000
[6]、[7]、[8]、[9]、[10]、[11]、[12]、[13]来源于https://worldarchitecture.org/article-links/efgvf/mvrdv-to-convert-its-former-expo-2000-pavilion-in-hannover-into-a-coworking-office-building.html
其余分析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