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志(公众号ID:jianzhuzhi),本站经授权转载。
编者按: 连雨春去夏已深,7月盛夏对于学子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高考、升学、毕业这些学业上的大事都集中在这热腾腾的季节。头顶骄阳似火,脚下迈向何方,路口总有憧憬亦有彷徨,或许你对学业进展有困惑,也许你对职业选择很迷茫……《当代建筑》官方新媒体平台“建筑志”策划了“给建筑学子的一封信”系列专题,邀请几位建筑学院老师、设计院和事务所的建筑师分享心得感悟。一纸一笔,一书一信,写的是“真诚”,这也是每封信共同的中心思想。愿收到信的你能够身有所感,心有所思。
杨洲 Yang Zhou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学会永远学习
我相信,今天所说的一切,在未来都将被证明是谬误的。
01变化
目前,建筑处于一个变化前期,人工智能会使人类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必将使城市和建筑产生巨大的变化,城市和建筑这个学科也会变化来应对世界的变化。这种变化来临的速度远超过我们能够想象和判断的。也许还在准备中,时代已经超越我们走到了前面。
人类智能战胜人工智能的优势也许就在于人类可以通过小案例的学习掌握远远超过海量数据的知识,而非像人工智能那样需要大数据学习。
02学习
所以学习非常关键,今天对学生的要求不是学习了什么,而是学习未来继续学习。
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今日的读书不再是以往的读书概念,知识不再是仅存在在纸和文字的媒介上,而是存在在音频、视频、3D形态等一切形态的媒体上,今日所说的读书也就不局限于读纸版的书籍上。但是经典著作是必读的。
要深入了解一个学科,读书要有三步,第一步是建立框架,第二步是广泛通读,第三步是深入经典。课本是最好的学科框架,在这里特别是指建筑及其理论历史的课本。框架不一定是准确的,但是应具有客观性,这里客观性和哲学上讲的客观性不一样,是指作者不带理论偏见,同时没有时间、空间和思想维度上的死角。在没有掌握教材之前不建议学生直接阅读经典原著。课本的作用不是要学生完全相信课本内所述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而是树立了一个(误读)框架,供未来学生通过阅读原著和自己思考来填充框架和逐渐修正这个框架中不准确的地方。
读书最忌是在没有建立学科框架之前抓住一本书死读,被书中观点洗脑,跳不出来,无法接受其它的观点。通读阶段是本科学生应该通过的一道关隘,通过迅速和广泛的海量阅读来填充学科框架中的空隙和细节。这个过程往往伴随建筑师的一生。第三步是阅读经典。经典阅读建议在本科四年级以后和研究生阶段进行,一般认为只有在较丰厚的学术背景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总之,今天学生最重要的是三件事: 学会永远学习; 认识到未来需要人类创造的不再是设计,而是风格; 相信变化是永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