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本站经授权转载。 比别人优秀不算优秀, 比过去的自己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王牌特工》 拆房:曾佳璇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抄方案,学名“借鉴”。 分为“局部抄”、“概念抄”、“整体抄”、“甲方逼着抄”等多种操作方式。 也可分为 “暗度陈仓抄”、“移花接木抄”、“回锅再炖抄”、“换汤不换药抄”等多种战略战术。 其承担风险程度与建筑师咖位大小—— 没。有。关。系。
郑重声明:抄袭是不对的。 只要被扒,就是职业生涯浓墨重彩的一口锅,洗不白摘不掉的那种。
但话说回来, 书非借不能读,设计非借鉴不能成图。 只有平地而起的房子, 却很难有平地而起的方案。
有想法的得借鉴借鉴别人的方法,会技巧的得参考参考别人的灵巧。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甲方却要十全十美的图。说句不太正确的话,借鉴也是一种学习,借着借着可能就会了。 只要不沦为简单无脑的ctrl+c、ctrl+v,基本也不会轻易的就被ctrl+z。
但有一种情况,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复制黏贴,绝对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 那就是—— 自己抄自己。
众所周知,流量担当藤本壮介 想当年是靠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一炮而红的。生生把一个正直朴实的图书馆掰成了贪吃蛇。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空间模式: 墙体围合形成的螺旋型空间结构。使原本静止的读书空间转化为最长动线的逛书空间。
又使墙体向外辐射状开洞,让流线产生更多选择性。辐射线条作为寻找图书的最短流线模式,兼有图书检索作用。
最后再在螺旋中心处设置借书与咨询的前台,平衡服务全体空间。 这个新的图书馆空间模式,既拥有最长的逛图书馆流线,又拥有最短的借书流线。强强联合,形成了独特的平面螺旋空间。
其实这个空间模式的适应性还是挺强的,运用到博物馆、美术馆、百货公司等等地方也没有太大的违和感。
这个有来有趣的贪吃蛇图书馆一出道就收获粉丝无数,其中就包括达拉那大学图书馆负责人Margareta Malmgren。 所以在达拉那大学打算新建一座媒体图书馆时,MM先生第一时间就找来了藤本大大,要求就一个也很简单—— Copy一个武藏野。
新图书馆基地位于瑞典法伦成的达拉纳大学,并且连接着旁边的旧馆。由于旧馆缺乏新媒体层面与社交层面的功能,因此校方表示:希望新图书馆能搭建一个学习和会面的新型公共空间——嗯,就是武藏野的那种。
copy一个武藏野听起来简单,但现实却没有坐标轴。两个项目哪儿哪儿都不一样,压根找不到插入点,怎么ctrl v。
新图书馆邻近校园主入口,所以基地前还要留出一块集散广场,供图书馆和校园入口共同使用。另外,建筑基地原本是一片停车场,以后肯定也是车水马龙,确定武藏野那个八面漏风的贪吃蛇能保持清净?
以上问题还不是全部,最要命的是—— 武藏野和达拉纳的基地面积相差 太!远!了! 武藏野基地平坦而宽敞,基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这也是它的平面螺旋空间能铺开那么多圈的重要基础条件。
达拉纳大学图书馆就比较惨了:不仅基地小多了,只有1900平方米——每层根本就螺旋不了几下——而且基地形状还方不方圆不圆的不规则,而且场地还有3m高差。
这种条件还玩什么贪吃蛇, 确定不是扫雷?
不过,藤本大大表示: 自己捣鼓出的空间,跪着也要抄完。 平面螺旋铺不开几圈,咱们可以做空间上升的螺旋呀!
既然基地已经很紧张了,为了让上升螺旋不至于太小且太陡并尽量保证它的总长度能够最大化,所以空间螺旋的大小尽量卡着建筑体量来确定。
根据场地人流量的主要来向确定建筑的几个主次入口。
由于这些入口需要分别与室外标高尽量一致,因此在顺应地势盘旋而上的方向依次连接它们,从而确定空间螺旋的盘旋方向。在顺利消解场地高差问题的同时,还使得室内形成了长而流畅的闲逛流线。
在武藏野的螺旋空间生成逻辑里,有着故意混淆空间方向让人更容易迷路以增大交流机会的目的。因此藤本大大在建立螺旋型的模数网格之后还作了切角变形处理,模糊了原本长方形体量的长短边。
但这种在网格上摊大饼的空间形式,并不适合场地紧张且极度不规则的螺旋上升式空间。 所以藤本大大换了个转法,可以简单称之为—— offset旋转法。 就是把建筑外轮廓的这个多边形向内offset,再调整角部进行错落扭转。根据这些控制圈,形成从底层至屋顶的连续空间,从而产生类似逐层退台的旋转效果。 考虑到有些空间兼具交通走道和阅览取书的功能,相邻两圈控制线之间的尺寸不小于2m。
接着把高差集中到各边的中部,统一用小楼梯来消解。
再依照offset的控制线,生成像洋葱一样层层包围的墙体,以围合螺旋空间。
并且从核心向外作辐射线,进行交错打洞以打通流线和视线。
为了让人们体会到像武藏野一样被书墙层层包围的空间氛围,又不至于让本就不大的图书馆被一眼望到底,内圈和外圈的墙洞尽量交错而不是像武藏野一样呈辐射状贯穿。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叫做“漏而不透”:能在视线上实现丰富的空间层次,产生移步易景的效果。这个小技巧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里也可以见到。
墙洞打通流线后,在建筑的内圈部分阅览空间与交通空间就彻底融为一体了。形成多种空间层次的同时,也带来有趣的闲逛体验。
而在建筑的外圈部分,墙体则分隔出学习和办公用的封闭小房间,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至此,新图书馆虽然在空间感受上和武藏野差不多,但在空间使用上却是 差。多。了。
前面说了,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的螺旋空间是辐射状打洞,流线更加自由的同时还形成了图书检索空间。
而新图书空间是上升螺旋,虽然也打通了很多洞,但人们在流线上却没有多少选择 ——毕竟,你不会飞。 依赖自由选择流线而建立的检索性空间就更无从谈起了。 那么这个上升螺旋的中心既然失去了选择性和检索性,也就没有作为照顾全局的服务前台的意义了。 怎么办?
既然大家的视线依旧可以通达到中心区域,中心区域也可以看到图书馆的各个角落实现视线交流,不如就索性将核心区域改为下沉广场,成为社交空间。 这个不规则形状的下沉广场作为视线焦点,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方向感,起到引路作用。
同样是螺旋空间,武藏野让人迷路,达拉纳却让人不迷路。 这其实没什么好纠结的,因为无论迷路还是迷路,都无法取悦所有人。 反正总会有人爱,不是爱迷路的文青,就是怕迷路的路痴。
当然,除了引路以外,搭配了大台阶的下沉广场还是个天然的开放礼堂,随时可以举办各种集体活动。
至此,该结构师救场了。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螺旋的书柜墙元素是平面螺旋直接贯穿到顶层,所以可以采用排列紧密的钢梁柱结构,并隐藏在书架里面。
但达拉纳媒体图书馆就没这么好运了,不仅螺旋是拧巴着上升的,而且每层分隔墙的位置都不完全一致,再加上中央还有个拒绝柱子的下沉广场…… 因此这里采用外剪内框的结构,再搭配核心筒的剪力墙,强化承力。
而这就导致了又双叒叕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采用的外立面造型延续了室内的书墙元素:特立又独行,美丽又个性 ——那是因为纤细的工字柱的钢结构很好隐藏啊喂~
你现在把剪力墙搁在建筑外立面这一层上,能包住它的书墙得多厚啊? 更别提还想打这么大的洞!!! 这不是妄想, 是想都别想!!!
所以藤本大大果断采用双表皮外立面,包住这残酷的真相。 并且“里侧贴木墙+外侧挂不锈钢格栅”的这种双表皮空间,还具有一定的降噪作用,削减停车场的干扰。
最重要,双表皮还有夹缝啊~啊~啊~ 哪个樱花建筑师不喜欢夹缝呢?塞点儿小楼梯、小挑台啥的,灵魂才能归位啊!
至此,整个设计总算是完成了。
这就是藤本壮介伙同ADEPT 自己抄自己的 达拉纳媒体图书馆。
最后,我们再把整个过程看一遍:
只要功(钱)夫(给)深(够),别说把武藏野图书馆改成另一个图书馆,就是改成个大花园也不在话下。
最重要的是, 你是自己动脑子的建筑师, 而不是把一切交给电脑的工具人。
图片来源:本文图片[1]来源于www.dezeen.com,
图片[2]来源于www.archina.com,
图片[11]、[17] 来源于www.archdaily.cn,
图片[3]、[4]、[9]、[14]来源于论文《漫步螺旋形书海——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新馆设计解读》,作者冯永民。
图片[5]来源于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181229053453图片[6]来源于岳敏君的艺术作品 《迷宫艺术》,
图片[7]、[16]改自www.archdaily.cn,
图片[8]、[10]、[12]、[13]、[15]、[18]、[19]、[20]、[21]来源于www.archdaily.com,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