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建筑思潮
1复古思潮
定义: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2古典复兴
定义: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主要包括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
3罗马复兴(帝国风格)(18世纪法国拿破仑时代)
特点: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性纪念建筑,常常照搬罗马帝国建筑的片段甚至整体,外形简单,尺度巨大,内部采用东方及洛可可装饰。外观雄伟壮丽,内部装饰华美。
4希腊复兴(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
特点:使用希腊式的多利克和爱奥尼柱式,并且追求体形的单纯。
5浪漫主义
定义: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产生于英国,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
特点:要求发扬个性,提倡自然天性。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风格反对机器产品的粗陋,反对古典艺术的规则。常以模仿哥特建筑来反映民族特点。
6折衷主义(集仿主义)
定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种创作思潮。
特点: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样式,以求创新和追求新的形式美。
7画图:凯旋门
补充:
画图:古希腊广场平面(根据定义特征,阿索斯广场)圣马可广场、西方古典园林平面(根据定义特征,凡尔赛宫)
近现代部分
第一章 18C-19C下的欧美建筑
1当代艺术对建筑的影响:抽象构图,形体组合,色彩对比。
2博览建筑的特点:模式化,可装配。
第二章 19C下-20C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1艺术与工艺运动
定义:19世纪50年代出现在英国,采用自然材料手工生产,力求创造工艺效果的艺术运动。
特点:主张以“田园风格”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上的束缚,受浪漫主义影响。是浪漫主义摆脱哥特风格的体现,在思想上没有根本变化。
2新艺术运动
定义: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诣在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努力创造出有别于历史式样,适合工业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为“青年风格派”。
特点:在朴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着艺术的考虑。
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冷硬的金属材料看起来柔化了,结构显出韵律感。
“新艺术运动”的建筑是努力使工业艺术与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起来的一次尝试。
3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
定义:19世纪末,在奥地利形成的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提出新材料、新结构需要新形式。
特点:造型简洁,集中装饰。主题多为直线,立方体。建筑师路斯甚至认为“装饰是罪恶”
4德意志制造联盟
定义:1907年,在德国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员组成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质量的全国性组织。
特点:注重功能,造型简洁,减少装饰,主要工业建筑。
5芝加哥学派
定义: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特点:①突出功能,明确指出“形式服从功能”的观点。②强调建筑艺术反映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高潮
1表现主义派
定义特点: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了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认为艺术是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首先在绘画、音乐等领域出现,后影响的建筑。
画图:爱因斯坦天文台
2未来主义派
定义特点: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文学艺术流派,赞扬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对未来充满希望。否定文化、艺术、传统,提倡表现工业社会的特点——速度和运动。
3风格派(构成主义派)
定义特点:20世纪初,荷兰青年艺术家组成名为“风格”的艺术团体,主要用基本的几何构图表现艺术思想。
画图:乌德勒支住宅
4现代主义建筑(功能主义建筑)
定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的比较系统、激进的改革建筑创作的主张。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特点:
①注重功能并以之为设计出发点。
②注重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特点。
③注重建筑的经济问题。
④反对套用历史题材,强调形式内容统一。
⑤注重建筑空间的重要性。
⑥表面无装饰。
5包豪斯学派
定义:包豪斯德语意为“房屋之家”,原为德国德骚设计学院简称,后指以德国德骚设计学院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筑艺术学派。
特点:
①注重各种艺术的交流和融合。
②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室就是工艺车间。
③满足实用需求、发挥新结构和新材料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
画图:包豪斯校舍的两个平面
6格罗皮乌斯
理论:
①注重建筑功能和经济性。
②简洁、实用、经济
③主张建筑要随时代向前发展,必须创造这个时代的新建筑。
④强调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建筑的影响。
⑤强调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7勒·柯布西耶
新建筑的五个要点:①底层架空②屋顶花园③自由平面④自由立面⑤横向长窗
建筑思想的转变:早期 现代主义 萨伏伊别墅
中后期 粗野主义 马赛公寓
后期 表现主义 朗香教堂
画图:朗香教堂(透视),萨伏伊别墅(立面)
8密斯凡德罗
密斯风格:密斯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纯净形式、全面空间、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手法并应用到各类建筑当中,在20世纪50、60年代德国、美国盛行,称为“密斯风格”。
画图: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
9莱特
有机建筑理论:1953年,他将“有机的”定义为:“ 指的是统一体;也许用完整的或本质的更好些。”主要包括建筑是哲学意义的整体和与自然结合两方面。
画图:流水别墅
第四章 二战后建筑思潮
1“重理”
特点:①比较重视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分析。
②讲求功能与技术表现。
③在形式抽象几何形体,讲究比例、韵律。
④设计手法比较严谨。
倾向:理性主义的充实和提高;讲求技术精美;粗野主义;典雅主义;高度工业技术
2“偏情”
特点:①重视设计效果,讲究建筑形象和视感;
②设计上有个人情感或认知,也或有地域性;
③形式上多采用表现主义的手法,强调主观的“个性”,具体表现多样;
④“以实用、技术为基础的形式主义”建筑。
倾向:讲求人情化和地方性、追求个性和象征
3粗野主义
定义:最早出现在英国,由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后来用来识别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议会那样的建筑形式,或受其启发产生的建筑形式。
设计原则:忠实表现材料和结构本质。
建筑特点:主要采用钢筋混泥土,并把粗糙的立面暴露出来,夸大承重构件,使之产生碰撞效果。
代表人物:柯布西耶
代表作品:马赛公寓
影响:打破建筑方盒子的形式,形体稳定,特点突出,结构、功能、形式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在欧洲日本比较流行,到60年代末以后销声匿迹。
4典雅主义(形式主义、新古典主义、新复古主义)
定义:采用现代的材料和结构,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产生规整、端庄、典雅感。能使人联想到古典建筑或古代建筑形式。
设计原则:主要采用钢筋混泥土的梁柱结构,力求用现代材料表现出古典美。
建筑特点:建筑色彩纯净,外观典雅。
代表人物:约翰逊
代表作品:世界贸易中心
影响:用传统的方式表现钢筋混泥土梁柱结构的精美。打破了钢筋混泥土材料的生硬感觉,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架起了桥梁。
5以上三种思潮的对比:
①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主义主要流行于美国。②粗野主义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功能、材料与结构在战后的夸张表现,而典雅主义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对材料与结构的真实表现。③典雅主义讲求钢筋混泥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追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式上的精美。
6阿基格拉姆学派
定义:1960年以彼得库克为核心,伦敦建筑专业学生集团为主体成立的建筑集团,他们把使用建筑的人看作软件,把建筑设备看成是硬件,是主要部分。认为建筑本身最终将被建筑设备所取代。
7新陈代谢学派
定义:1960年前后的日本,在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大高正人等青年建筑师为核心形成的建筑创作组织。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认为它像生物新陈代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代表作品:山梨县文化会馆 丹下健三
8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定义:现代派建筑师的国际性组织,缩写为CIAM。1928年在瑞士成立,发起人包括柯布、格罗、阿尔托等。
影响:主要在传播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方面影响深远。
9 TEAM X
以史密森夫妇为首的一个青年建筑师组织。他们因在CIAM十次大会上公开倡导自己的主张,并对过去的方向提出批评而得名。
他们提倡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设计思想: 建筑与城市设计必须以人的行为方式为基础,其形态来自于生活本身的结构发展。
10画图:悉尼歌剧院、杜勒斯机场候机楼、肯尼迪机场
第五章 当代主要建筑思潮
1后现代主义
定义: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一种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寻求自我发展的建筑流派。后现代主义在现代风格基础上发展新形式的同时,对现代理论加以修正,甚至基本上完全否定。
特点:讲文脉(引用历史题材),用隐喻,重装饰,有通俗文化艺术特征。
代表人物:文丘里 栗子山住宅
2新理性主义
定义:又称坦丹札学派,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以罗西1966年的《城市建筑和格拉希1969年的《建筑的逻辑结构》两部著作为标志。新理性主义要寻找的是一种基于文化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建立的、合乎理性的建筑生成原则。
建筑原型:认为建筑是抽象的,是历史积淀下来的,非具体的,是人们共认的一种东西,是建筑最本质的东西。这种积淀的内容,称为建筑原型。
3新地域主义
定义:一种遍布广泛、形式多样的建筑实践倾向——与地域的文化、地域的特征紧密联系,创造适应和表征地方精神的当代建筑,以抵抗国际现代建筑的无尽蔓延。
特点:
①对任何权威性设计原则与风格的反抗;
②注重使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和归属性;
③吸收传统建筑经验或形式,但反对模仿,寻找转译方式;
④适应地方气候,利用地方资源,关注建筑所处的地方文脉和都市生活状况。
4高技派
定义:20世纪50、60年代,科学技术领域得以飞速发展,直接影响到建筑领域。出现了高技或重技派的倾向。
特点:
①积极在建筑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
②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可变。
③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因素。
5高技派的发展过程:未来主义派→阿基格拉姆学派、新陈代谢学派→高技派
6解构主义
定义: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反传统的先锋建筑思潮。
特点:在失稳的状态,然而所谓的“解构”并非把建筑结构、设备管道、实用功能加以消解,而是打破、消解传统的构图法则,提倡分裂、片段、不完整、无中心、不稳定和持续变化的构图手法。其基本原则是提倡偏移、参差、重叠、扭曲、扩散、裂变等全新的解构空间。
7埃森曼(解构主义)
理论:反构成、反中心、非古典、非连续、不完整
表现手法:L形、立方体的消解、表现开凿特点
8画图:母亲住宅(后现代主义)、威尼斯水上剧场(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作品(可根据定义)
9补充:建筑师和他的理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