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本站经授权转载。
小孩子所说的话就算是事实, 也无足轻重,尤其是对那些不善聆听的人。
J·K·罗琳《哈利·波特》 拆房:陈天骄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在小孩子眼里, 世界很小,但有很多。
玩具们是一个世界,动画片是另一个世界;故事里讲的是一个世界,动物园里看的是另一个世界。 向日葵小班与玫瑰小班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国度; 至于大人,那就是潜伏在地球的火星人 ——不可理喻无法沟通且与我无关。
很奇怪,小孩子总是很容易接受不同规则背道而驰的兴风作浪;大人们却总是陷在墨守成规的条条框框里强人所难。 明明都是各自世界里的小公举,怎么长大了就非得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了。
至少,作为四舍五入2米的大块头真的有脸在四舍五入只有1米的小豆丁的世界里指手画脚吗?
说错了,这不是有没有脸的问题。 这是有没有心的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要设计一个幼儿园,你真的能意识到服务对象是平均身高在95-115cm之间,平均视高在80-105cm之间的3-6岁儿童吗? 不是简单去翻翻幼儿园设计规范,而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是否愿意弯下膝盖、缩小心脏去理解小朋友们看到的世界。
越南槟椥省省会城市BếnTre打算在市中心建一座新幼儿园。
基地选址相当给力,正对着Hồ Trúc Giang公园的巨大湖面。完全是中轴线的待遇,说要在这儿盖个凯旋门我也信。 不但风景好,面积还大呢。 要建3300㎡的房子,就给了3700㎡的地。不到1的容积率简直就是建筑师翻跟头打滚儿的最佳演武场。
甲方爸爸也难得不出幺蛾子,积极上进的直接定位就是一所14班的“高端”私立幼儿园。 所谓高端,就是越高端越好。 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就差把“不差钱“三个字写在脸上提醒建筑师太阳从西边升起了。
场地设计上也是运气好到爆的一天。 本来只有一个临街面,要把主次入口都设在这里确实有点儿乱;但很幸运的又被一棵保留的大大大树分成了两半,宽敞的一半设主入口,次入口和员工停车位设置在较窄的一半。 真的怀疑这棵树是被故意保留的,但我没有证据。
这么给力的前提条件可遇不可求,估计正常建筑师都想摩拳擦掌大干一番去至少拼三五个奖吧? 这没什么不好承认, 但问题是你在想之前问过小朋友们的意见吗? 设计幼儿园到底是为了获奖还是为了小朋友在这里更舒适、更开心?
第一步:不是大长腿是小短腿
首先确定建筑体量。 这个项目的用地很充裕,基本可以随便折腾:回字形平面、C字形平面、分散式布局都是拿手绝活啊!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选哪个?
可选的依据有很多,但最主要但也最容易忽略的依据是孩子们的小短腿儿到底更适合哪种布局。 一个几十米长的走廊对小短腿儿来说一眼望不到头,走要走半天:课间想去找向日葵班的妮妮玩,还没走到就上课了——实在是很忧伤。
还是集中式平面更友好一些,内部的流线较短,互相串门无障碍;活动空间也不会过大或过长。至于留下的大块室外场地也可以再次分块分类布置。
确定集中式布局之后,简单算一下面积:14个班的幼儿园给留出1000㎡左右的室外活动场地足够了。建筑的基底面积就是1500㎡左右,考虑到建筑进深较大需要设置中庭改善采光,那么一共做个3层也足够了。
可是,问题又来了: 集中式布局还有好多种呢,是用方形的、圆形的还是其他的什么?
第二步:不是大高个是小矮个
我们前面就说过,这个项目选址很给力:不但面积大,而且风景好,正对着一大片美丽的湖面。按理说,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茁壮成长的人生算是赢在起跑线吧~ 可你确定小朋友们的小矮个儿能看得见风景吗?
所以,我们需要为小矮个儿们设计一个垫脚的小板凳才能让孩子们拥有和大人一样的观景视野。 那要怎么让孩子们站得高? 是退台还是阳台?
其实用什么方法都能ok,因为目标一致;但不一致的是,你希望这个幼儿园最终长什么样?
这是任何建筑都绕不过去的形式问题。 而具体到幼儿园,就会又涉及到另一个坑—— 成人审美与幼儿审美的碰撞差异。
你喜欢的冷淡系高级灰,在小朋友眼里只有无聊; 小朋友痴迷的汪汪队立大功,在你眼里也只剩幼稚。
至于建筑,估计没有哪个设计师会心甘情愿的为迎合小朋友去搞一个卡通大集合;通常都只是在简约简洁不简单中加几笔不规则的亮色也算仁至义尽了。
毕竟,真刀真枪的时候都明白: 小孩子才说喜爱,大人只有利益。
那如果一定要在成人与幼儿之间找到一个审美平衡点呢? 有吗?
有! 这个点就是 大。自。然。 阳光、草地、山川、湖泊,大人小孩谁不爱呢?
第三步:一个人见人爱的大草坡
所以,这个既能让孩子们站得高看得远又能讨好从全年龄段的垫脚小板凳就是 ——大草坡。
让湖边的草地直接延伸进场地,形成一个大斜坡,再铺上草坪,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视野。 湖面景观的延展极大地增强了集中式建筑对过大场地的控制力,将斜坡的高度定在二层以保障孩子在斜坡上玩耍的舒适性,形成斜坡后将3层的墙向内收进行避让。
下面再看功能需求:14个班的教学单元以及对应的室外活动场地、办公后勤空间以及一些活动和艺术教室。
考虑到基地呈长条形,需要留出贯穿东西两端的通道,因此平面功能紧贴南北两侧布置,让出中间约10m宽的空间作为通道并充当孩子们的活动区。 首层布置3组教学单元,承载6个中年级班;礼堂放在西侧,必要的办公、接待、医护以及后勤功能放在西南角相对开阔的区域;次入口与东侧活动场地之间留出一条疏散通道,顺便兼职作停车区。二层如法炮制,布置4组教学单元,承载8个高年级班。三层放置剩下的办公以及各种活动教室。
布置完功能后对形体进行适当调整。 至此,幼儿园长这样↓
现在建筑的进深比较大,为了改善内部的采光,在二、三层中间的活动区域各开一个中庭。但一层的礼堂受角度影响采光还是很差,因此单独给礼堂开一个天窗。
第四步:顺水推舟,深化设计平面
首先是一层。 在主入口处分出一个小入口用于后勤物资的输送。再用廊架和树木对主入口和后勤入口进行区分。
二层沿用一层的布局,由于三层的布置比较紧凑,位于南端的楼梯无法继续向上延伸,因此在中部的活动区增设一部楼梯以满足三层的疏散需求。
三层在中央设置一个天井用来改善采光,随后加上屋顶和立面处理,内部功能就算搞定啦~
第五步:代入角色,细化斜坡活动区
当然还要好好处理一下这个大斜草坡。 在斜坡上设置3层的室外出口以及从首层爬上斜坡的台阶,再利用边角空间布置蔬菜种植体验区以及空调设备区。
给斜坡加上栏杆,限定出孩子们活动的范围。 依然需要牢记幼儿的空间尺度特征:未经限定的过大区域超出小朋友的空间感知范围基本等于白搭,孩子们只会在可感知的范围内活动,这个范围也就是幼儿尺度下能够进行心理掌控的范围。 因此用波浪形栏杆将活动区域限定为孩子们认为舒适的大小,同时增加边界的多样性。
最后的最后,KIENTRUC O事务所的保留项目—— 星空屋顶,完结撒花!
对,还是那个越南小哥 đàm vũ的操作 ——你猜到了吗? 哥们儿对幼儿园果然是真爱啊~
这就是KIENTRUC O事务所 设计的 TTC elite bentre kindergarten
一个给小朋友当垫脚凳的幼儿园。
最后再来回顾一下完整过程:
我们习惯遵循更强者的指令,却又在更弱者面前扮演强者的角色。 但真正的强大并不是让弱小臣服,而是给弱小以庇护。
美丽的建筑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而温暖的建筑则是那个让你看到风景的垫脚凳。
图片来源:
图[1]-[8]来自https://www.archdaily.com/912111/ttc-elite-ben-tre-kindergarten-kientruc-o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