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本站经授权转载。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拆房:张舒雅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甲方=爸爸, 是当今设计界的共识。 但说句公道话,这事儿还真不是甲方托大,而是广大设计师自觉自愿自发的给甲方同志们长了辈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爹。 我就经常恍惚,眼前暴跳如雷的甲方真的不是我亲生爹乔装打扮来折磨我的吗?莫不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才如此考验我?
不,你想多了。 他们只是一样喜欢克扣零用钱或者设计费;喜欢不懂装懂乱改作业或者方案,还不允许你质疑——你质疑就是你态度有问题。 永远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或者设计师好,当然也永远没有皇位给你继承,揍你虐你纯粹因为今天有点儿闲或者天上有朵云。
然后告诉你,这叫爱之深责之切 或者棍棒底下出孝子。
这个世界上但凡能被叫“爸爸“的生物都是可以在身高、体重、背景、资历以及经济实力等各方面全方位碾压你—— 属于先天优势,后天基本不可逆。 而我们作为一个可怜、无助但能吃的乙方弱小建筑师,存款不多饭量不小,兢兢业业夹紧尾巴当儿子还吃不饱呢,难道还能奢望骑在甲方头上随便点菜吗?
能。 亲生爹不一定,但甲方爸爸一定能。
拜某电视剧所赐,为全国人民都普及了一句古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而你唯一可以反客为主,向甲方表达长辈关爱的机会就是这个 ——为之计深远。 为。甲。方。计。深。远。
德国柏林有一个旧百货商店想更新改造一下。商店位置很好,就位于柏林的市中心↓
你没有看错,SITE里面圈住的不是一大片场地,而是完完整整的一大个建筑。 因为这个百货商店叫 KaDeWe(卡迪威), 是全球最大的百货商场之一; 欧洲大陆上最大的百货商场,没有之一。
KaDeWe拥有6万多平米的营业面积,分布在八个楼层,相当于柏林奥林匹亚体育场再加上四个足球场的大小,零售商品保持在40万件以上。
就算是一个普通的百货商场,改造更新也是常规操作。三年一小更,五年一大更,紧跟潮流才能吸引人流。 而作为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最大商场,升级装修都不叫事儿,伤筋动骨大兴土木的次数也都快一只手数不过来了。
以至于对现在的KaDeWe来说, 改造不是问题,还能怎么改才是个问题。
不知道怎么办,就办个竞赛。
KaDeWe也是这么办的。
但办竞赛也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目的。KaDeWe的问题是什么? 看平面就知道了:这种大而全的传统百货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人的购物习惯了。 你想想看,你现在逛街是为了买东西吗? 不,你是为了逛。 最多再加上吃 ——逛吃逛吃见见朋友聊聊八卦。 至于买东西, 是某宝断网了还是快递停运了?
你不再为了生活需求买单而是为了心情愉悦买单,这就叫 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延伸,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类经济类型,强调顾客的感受性满足,重视消费行为发生时的顾客的心理体验。
简单来说:你想喝咖啡了,自己种咖啡豆就是农业经济,去商店买速溶咖啡就是工业经济,到星巴克买一杯现场制作的咖啡就是服务经济,飞到巴黎在塞纳河左岸毕加索发过呆的咖啡馆点一杯深度烘焙的欧蕾咖啡,就是体验经济 ——令你满足的不是那杯咖啡,而是在这个咖啡馆里发的朋友圈收货的赞。
所以,KaDeWe的根本问题就是怎么从服务经济时代大而全的零售模式进化成体验经济时代小而美、美而精、精而有特色的主题营销模式。 同理, 建筑师的任务就是怎么帮KaDeWe在空间上去体现出体验经济的模式。
而这一切竞赛任务书都不会告诉你,甚至甲方自己也不见得就那么明确笃定。 换句话说,如果你将KaDeWe改造成一个更高端更大气更国际范儿的商场不一定会输,但如果有人将KaDeWe改造成一个适应体验经济模式的新空间形态就一定会赢。
库哈斯就是那个一定会赢的人。
划重点: 根据体验经济时代的消费习惯,库哈斯带领OMA提出了第一条改造策略—— 4in1 把一个大商场变成四个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主题小商场。
首先,OMA把KaDeWe的客户按年龄段以及购买能力进行了分类画圈: 经典老派人:事业有成的60后; 前卫非主流:我行我素的90后; 年轻上班族:精打细算的80后; 普通小透明:生活稳定的70后。
那么,问题来了: 这四类空间怎么分布?
当然不可能按层数去分。 要记住这是四个独立的圈子,需要四个独立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空间的四个部分。 OMA直接干脆像切蛋糕一样切成四份。
但是,问题又来了: 毕竟在一个屋檐下,这四个空间怎么独立呢? 难道要直接在边界上加隔墙???
当然不是。 这里OMA再次祭出城市建筑学的大招。
比方说,北京和天津紧挨着,那我们怎么区分北京和天津呢?总不能靠找城市分界线吧? 通常情况下,我们看见故宫就知道是北京,看见劝业场就知道是天津。 这就是通过主题标志物塑造印象。
OMA如法炮制: 在每个分区中心点加入不同的 标!志!物! 这样就在潜意识里形成了四个不同的空间,空间之间存在界限但又不是直接的强硬分隔,而是在每个分区的边缘处有着渐变的过渡空间。
城市的标志物很容易用建筑去解决,但如何在建筑里加入标志物就是个技术活了。 这个标志物不仅要位于核心地带,还要在每一层都具备强烈的可识别性,且要作为整个空间里视觉与行为的中心点。
OMA的解决方法简单粗暴,就是—— 中庭加楼梯。 直接甩出四种几何渐变花式中庭。
Ⅰ、前卫(正方形+逐层旋转)
Ⅱ、经典(矩形+逐层倾斜)
Ⅲ、年轻(圆形+逐层扩大)
Ⅳ、普通(这里直接配了一个最普通的扶梯中庭,真的是不能再普通了)
然后拆掉内部所有布局,只保留楼梯,并把四个花式中庭插入每个“商场”的中心位置。
拆了平面下面就要重新布置平面了。一般做法是围绕各个中庭每层布置一圈店铺。
但是这样布局会在四个区域外围,产生一圈商业价值较低的消极空间,基本和砌了堵墙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OMA提出了第二条策略:聚落式平面。就像自然村落一样,大家都围绕聚落中心的祠堂或者神庙进行散布式居住,越往中心处空间活力越高。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当有多个聚落出现时,聚落的交界处就会形成市集或者驿站,也就是形成了新的活力中心。
这也是OMA的目的:克服向心式布局的缺点,解放了边界空间,打造多个活力中心。
另外,这种平面布局也解放了店铺形式,啥样都行,越奇怪越好越吸引人。当然,为了帮助大家加深理解,OMA亲自下场示范,设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商铺↓
把功能较为单一的体块围绕每个分区的中心点进行初步的聚落式布局。
接着在每个聚落的交界处布置可混合使用的商铺。
可以看出,这种布局方式连通了消极空间,产生新的活力点:使之由原来的4个变成了9个。
最后,在疏散楼梯旁边加入电梯。
至此,平面基本格局形成。
但接下来,还有两件人生大事要解决: 上厕所和吃饭。
逛商场,店铺可以不那么好找,流线可以不那么明确。但厕所如果难找,分分钟原地爆炸直接拉黑! 这里OMA又机智了一回,把四个立面中,不沿街也就是商业价值较低的那侧直接封住,一部分当作厕所,其余部分作为仓储空间。 这下问题就简单了,要想快速找到厕所,只需要往没有窗户的那个方向走就行了。而聚落式的布局本身也让视线通透不封闭。
至于吃饭,主要得看招商。 但这里说的是KaDeWe原有的那个著名的屋顶餐厅。
既然著名,那就是ip,不能随便换位置,依然放在屋顶。 但为了增强其可达性,把圆形中庭的扶梯直接延伸上来。并用玻璃代替原有的屋顶,让这个著名的餐厅更加具体特色。
这就是OMA获得一等奖的德国柏林KaDeWe百货商店改造设计。一个给甲方当爸爸的方案。结果不但是这个项目中了标,甲方还双手奉上了奥地利KaDeWe商场的改造项目。不得不说,库哈斯就是爸爸中的爸爸,爸爸中的战斗机。
最后,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建筑不仅是艺术,赏心悦目愉悦身心;建筑可能还是手术——妙手回春起死回生。区别就是无论什么世道,再伟大的艺术家都会失业,而即使一个普通医生也永远都有工作。 我一直觉得库哈斯很伟大,不是因为他的建筑伟大,而是他很伟大的拓宽了建筑师的职业边界,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建筑师更倾向于美学表达的职业惯性,让建筑重新回归成社会行为的参与者与解决者。 借用文艺青年一句话:年少不懂库哈斯,读懂已是失业人。
图片来源:
[0]、[1]、[2]、[3]、[4]、[5]、[6]、[7]来源于《El Croquis》
[8]、[9]、[10]、[11]、[12]、[13]、[14]来源于https://oma.eu/projects/kadewe
其余分析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