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本站经授权转载。
有文化的疯子,最可怕。 《敢死队2》
拆房:徐豪 张舒雅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设计界千古之谜: 为什么甲方大人们改方案改来改去总是又改回第一版呢?
您要是觉得第一版就不错何必浪费时间瞎折腾;您要是觉得不好为嘛最后又定了这版?
真相只有一个。 因为甲方这个负心人根本就不爱“改方案”,他们爱的只有—— 改。
为什么爱“改”? 因为 上!瘾!啊! 一改就上瘾! 越改越上瘾,又爽又上瘾!
其实也不能怪甲方,“改上瘾“就是人类作为高等智慧生物的本能+天性。 什么事儿自己干都费劲,改别人的多嗨皮——只动嘴不动手,只领功不负责:改好了是我英明,改不好是你无能。 所以, 小时候家长给你改毛病, 老师给你改作业; 长大了领导给你改文件, 甲方给你改方案 ——实在混不好了,还有算命先生给你改名字。
那么,问题来了: 作为一个建筑师,能去改什么?
敲黑板,记好了: 改任务书啊!!!
以前咱们讲过好几个擅改甲方任务书成功上位的心机案例,可再有心机也得有机可乘:要么是甲方确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要么是周边确有闲置可建设的地方—— 所以,改甲方任务书还有个好听的官方名称:建筑策划。 但你见过没事儿找事儿非要硬改人家任务书的吗?
下面这位爷就是。 只能说,改任务书真的真的会上瘾啊~
这位爷不能算是惯犯, 应该说是祖宗! 现在敢改甲方用地、改任务要求的十个有九个都是跟他学的。
你猜对了,就是 库哈斯。
那天,天气晴朗。 OMA参加了一个竞赛,来自西班牙的甲方要在科尔多瓦建设一个会议中心。主要功能就是商业、会议、酒店、剧院等常规配置。项目用地选在城区外一个纯天然的小岛上。
但这个岛可不是荒岛求生的岛,而是琼岛寻宝的岛。 从岛上隔河而望,四周全是名胜古迹:博物馆、清真寺、教堂、广场、凯旋门应有尽有,还有三座桥与老城区相连,交通也十分便利。
在如此风景交通俱佳又闹中取静的地方,盖个会议中心不是正好吗? 那是你的想法。
库爷不这么想,不改任务书浑身不得劲。二话不说,直接向甲方表示: 你这个场地不好,我给你换一个吧。 OMA提出把场地换在更显眼、更能被老城区看见的小岛的上端。
甲方微微一笑: 你想多了~那里是公园绿地,不能建设。
但绿地就能挡住库爷改用地的倔强吗? 你也想多了。 OMA继续表示: 绿地和原基地之间还有个缝儿,可以用来建设。
甲方都惊呆了,没听说库哈斯最近脑子出问题了呀~ OMA还在振振有词:你看这个新用地啊,它就是个缝儿,不但面积远远小于原场地,而且几乎不会占用任何土地资源。这样你既盖了会议中心,又白白赚取了原有地皮来搞开发。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空手套白狼吗? 不同意的是傻子。 甲方马上表示: 只要你能在这个缝儿里捣鼓出个会议中心,就同意你换场地。
好了,皮球又踢给OMA了。 这个新场地长370米,宽——25米。 真的就是个缝儿。
按照功能面积拉起体量后,就会发现这个缝儿变成了 一根棍。
而且还是个挡住了路的棍子。 所以,先从底部挖出通道,不能影响原有的道路交通。
不但挡路,还挡风。 由于体块尺度过于巨大,把从河上吹来的风给挡的严严实实,基本完全破坏了周边的风环境。 怎么办?切成几块吗?
切是肯定要切的, 问题是横着切还是竖着切。 正常人肯定想竖着切,变成几个小楼问题就简单了。
库哈斯的脑回路要是这么正常就不是你大爷了。 别忘了,库爷写过一本书就叫《S, M, L, XL 》。人家追求的就是XL特大号,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一个建筑足够大,那么ta就天然是地标,所有细节、比例、尺度、构成等等建筑传统命题就都没用了。
所以,好不容易搞出来个XL号的建筑,怎么舍得再切成几段? 于是就只能在横向上切出一个巨大的通风平台。 当然,官宣是“观景平台“。
但不管再怎么想XL都是主观意识,过长的形体会造成建筑不均匀沉降才是客观事实。 因此结构不得不从中间断开,并用楼梯相连,将变形缝、沉降缝等隐于其中。
至此,基本形体就已经确立了。
打起精神,万里长征才走出家门口。 下一步进入功能分区环节。
体块进深只有25m,对于商业、餐饮、住宿、会议等功能来说没多大问题。可是,这个建筑里还有个部分叫—— 剧院。 而且不是1个,是3个!
有办法吗? 没办法。 除非找哆啦a梦去借仙女棒,变大变小变漂亮。
好在新基地的右侧紧邻原场地,只能借用一块来外挂剧院了。 既然是借,那就是借的越少越好。 不然你当初信誓旦旦改场地,现在又来占用原场地,还要face不要啊~
但具体借了多少,我们后面再说。
OMA的看家本领是功能重组。 这次依然不按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划分空间,而是按照两大使用人群——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把整个建筑分为三部分。
由于剧场部分借用原场地只能布置在东侧,所以东侧就给当地人使用;西侧留给游客,中间通过二者混合使用的部分自然过渡。
然后将商业部分主要放置于首层和地下一层,保证最大沿街面;住宿部分比较安静,置于顶部;餐饮作为服务空间布置在二者中间。 主要为当地事务服务的会议和剧院就放在体块的另一侧,设备间与停车场都放在地面以下。
先说剧场。 任务书一共要求了3个剧场:1个1500座的大剧场,1个600座的小剧场以及1个500座的开放剧场。
前面说了,借人家的地最好越少越好。 划重点: OMA发明了一种新的剧场组合方式: 1+1+1=6
由于单个剧场的使用频率不高,OMA将三个剧场的舞台相对而放,提高效率的同时得到了六个剧场的效果。
这种组合方式OMA后来在台北表演艺术中心设计中再次使用,并且已经顺利建成了。
把剧场组合体置入建筑体量就可以揭开谜底了: OMA最终只借用了原场地一个1500座剧院的面积。 并且由于三个剧场集中布置,为避免使用时人流量过大疏散不开,还把大剧场的体块沿座位斜向削减,底层架空,留出疏散广场。
这样从名义上,就基本没有占用原场地的地上面积 ——只是占用了点上空。 简直不要太机智~
再加入化妆间与疏散平台↓
沿座位升起角度构建完整体块,并加入结构柱↓
至此,剧场的基本形式也确定了。
接下来解决具体的疏散问题。 出口一:从舞台底部疏散至地面↓
出口二:直接利用单向直跑楼梯疏散至刚刚预留的后广场↓
出口三:从观众席侧面疏散至观景平台,再利用平台疏散至地面层↓
最后再加入带电梯和封闭楼梯间的交通核↓
最终成功获得一个剧场外挂↓
再说那条370米长的通风口。 哦不,是观景平台。 但其实观景平台听起来也不太洋气啦~而且这个平台的距离也太长了吧,和条大马路似的。
那就直接设计成马路吧。 于是“观景平台”再次升级成—— 空中街道。 这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了。
A) 引入人流 在主要人流来向加入大直跑楼梯。
B) 设置景观 光有人不行,还必须有得看,有得待,才能有人气。 因此,OMA进一步在“街道“上设计了三大景观节点。
Ⅰ.交点放大 在平台与剧场的交接处结合剧场做放大处理。
Ⅱ.中部楼梯在中间变形缝位置,设计一个花里胡哨的楼梯并抠出中庭,成为景观中心节点。
Ⅲ.端部入口面向景观打开
C) 组织交通 也就是提高空中街道的连通性。 首先是酒店部分。在朝向大清真寺的方向上加入经过酒店,连接空中街道和屋顶平台的直跑楼梯。
在餐饮部分加入楼梯直接与空中街道相连。
会议部分不但加入一挂楼梯直接到达空中街道;
而且由于空中街道将会议功能分成了上下两部分,补充交通重新连接起来。
再往按疏散要求的距离间隔,加入交通核:
加上结构和外表皮,搞定!但还不能收工。
除此之外,OMA还特意附送了一条旅游路线策划,并且新设计了一座桥,把自己的建筑作为景点安插在旅游环线里头。
这就是OMA改用地上瘾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改的科尔多瓦会议中心。 Anyway,反正库哈斯说到做到真在缝儿里设计出了个建筑。甲方也言而有信给了OMA竞赛一等奖。
再来看一遍完整过程: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花都开了房子也没建起来。
总之就是,给甲方改任务书这事儿相当容易上瘾。但也相当有风险。 改的好了皆大欢喜是双赢;改的不好废标事小废了你事大。 请各位建筑师尝试之前一定穿戴运动套装,自备九转还魂丹、白玉断续膏等江湖常备续命药。 不行就快跑啊~
图片来源:[2]、[3]、[4]、[5]、[6]、[7]来源于《El Croquis》
[1]来源于http://archdaily.com其余分析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