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问题:
工作、生活中有很多自己力所不及,但又不能不面对的事情。
我见过的好多人都被这样的“事情”打败了。
仔细分析发现,并不是大家能力完全不够,也不是大家不想做好,而是陷入了“稀缺”的陷阱。
最后进入了: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宽带负担、疲于杂耍,最后的自我否定。
结论:
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心态稀缺。
这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也是做六盘水效果图得到的最大收获。
书中写到“稀缺”作用的一个过程,这次工作“完美”呈现了这个过程。
分析: 稀缺陷阱的出现,背后有这几个互相关联的原因,而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稀缺心态。 管窥致使我们借用,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更低效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实体资源(一心只想着解决效果图的事情,但能力有限不能完美的解决,造成“低效的使用实体资源——时间”); 因为管窥和忽视,我们最终落入了杂耍的境地(面对工作中其他事情、时间的浪费,带来的结果是像消防队员一样,到处救火) 稀缺陷阱成了一场无比复杂的时间,一张由到期末完成的任务和代价高昂的短期解决方案拼凑而成的补丁图,而其中的诸多细节,需要我们不段的回顾,不断的修正。 我们有没足够的宽带去制定挣脱陷阱的方案,当我们做计划时,也没有足够的宽带去抵御优化、坚持不懈。而且余闲的缺乏,也意味着我们没有能力去平息突发的事情。 最后带来的结果是“自我的否定”,成为一个失败者!
处理: 优化的可能性:良好的教养水平、足够的宽带、复杂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 比如这次效果图:一方面寻求合适的外部帮助(陷入管窥心态,想不到借助外力),一方面做好计划强化这方面的能力,以免下次再发生这种事情(管窥心态,没有做优化的可能)。
真正可怕的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俘获我们大脑的心态稀缺。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时刻用这句话警醒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