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作者:薛腾,本站经授权转载。
设计一道别人解不出的问题, 和解答那道题, 哪个比较难? 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
在评书界,有这么一个说法:能耐大、名气大、挣得钱多,这三样是没有关系的。 这事儿在建筑界也成立。
而且,建筑师可能活的更不容易。 你能耐大,群众不一定捧你;群众捧你,甲方不一定请你;甲方请你,可能只是因为你便宜。你报价低说你水平低,你报价高说你不值这个钱;你出图多说你虚夸凑数,你出图少说你工作量不够;你方案朴实说你思想落后,你方案炫酷说你不切实际;你中标了说你幕后操作,你没中标说你能力不行;你不搞创新说你不思进取,你技术创新说你贪功冒进。
正是“混的好人家挤兑你,混差了人家瞧不起你,忠厚的说你傻,精明的说你奸,冷淡了人家说你傲,热情了人家说你贱,当个弱者不得好货,当个强者不得好死。(大张伟)”
总之, 天空飘来几个字: 怎么着都不行。
那“不行”怎么办? 其实也简单: 要么转行找个行的, 要么硬着头皮往下干—— 虽然设计怎么都不行,但时间总有deadline。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路吗? 有没有路这事儿, 主要得看有没有人去走。
比如下面这位仁兄,活生生的用自己的“耿直人设”走出了第三条路。
话说某月某日,天气晴朗,耿直哥心血来潮参加了一个国际竞赛。 而这个竞赛的甲方就是比一般“怎么着都不行”的甲方更拧巴的“怎么着怎么着都不行”的——古根海姆基金会。 你脑子里应该已经浮现出了下面这两尊大神。
基金会的哥们儿不差钱也舍得花,建的那都不是博物馆,而是—— 传说!
按理说这种level的甲方想找什么样的建筑师找不到啊,还用兴师动众的搞国际竞赛? 搞也搞一个国际邀请赛嘛,神仙打架大咖秀才应该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呀。
但正所谓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甲方爱建筑。” 古根海姆基金会应该就属于这种特别热爱建筑的甲方:情怀一大把,想法一大堆,又有那么多珠玉在前,估计真是“怎么着怎么着都不行了”才想起鼓动全球建筑师一起想辙。
毕竟名气摆在那儿了,说是一呼百应也不算夸张—— 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竞赛,光收到的有效参赛方案就有1715个。 而耿直哥就是这一千七百一十五分之一。 不出意外,应该就是个分母。
耿直哥的设计想法很耿直,一句话就能概括: You can you up。 翻译一下就是: 既然甲方大大您辣么厉害辣么懂建筑,您行您就自己上。我呢,就做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大空间给您,您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想怎么展就怎么展。 嗯,我这么温柔体贴,甲方一定会爱上我的。
然后,耿直哥就真的做了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大空间。 设计过程也是很耿直了。
耿直1击:加天桥 基地位于赫尔辛基的港口,北侧有个公园,这是绝好的自然资源不能浪费——所以建筑师直接加了一个连接公园与建筑的天桥。
耿直2击:加楼梯 人流从天桥直接走到建筑的屋顶,那怎么下去呢? 很简单,加楼梯啊。
耿直3击:加柱子 这个大一个空间,怎么给它撑起来呢? 还能怎样,加柱子啊。
耿直三连之后, 耿直哥成功设计了一个—— 大!仓!库! 像不像仓库耿直哥倒不在乎,但是说好的要给甲方大大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大空间呢?
结构的优化 A 去掉柱子 说什么都没有,就什么都不能有—— 柱子也不行!
但去掉柱子,怎么才能把屋顶撑起来呢? 垂直构件除了柱子,唯一剩下的就是楼梯了。 所以耿直哥决定将楼梯作为支撑结构,这个楼梯结构即解决屋顶人流的交通问题,又解决大屋顶的支撑问题。 为了使结构稳定,建筑师还做了内外两层楼梯。
楼梯也可以做结构吗? 当然可以,之前拆过的瑞士再保险新总部大楼就是用楼梯作支撑结构。
不过瑞士再保险新总部大楼是空间结构,楼梯在内部。 而耿直哥的方案,楼梯在建筑外围。
B 减轻楼板 支撑结构的问题解决了,但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随着跨度的增大,楼板的厚度也随之增大,而厚度的增大,又会导致自重的加大。这时,楼板下部的混凝土就会因自重而产生拉裂,无法正常使用。 怎么办? 解决办法就是将楼板下部挖掉一部分,减轻其自重,这样就形成了井字梁。
空间的暗示 虽然说我们要给甲方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大空间,但不代表可以什么都不管。 至少,也得给甲方一些暗示,知道哪儿是北吧。
但问题是,现在的大空间里,墙和柱子都没有,怎么暗示呢? 别忘了,我们还有天花板上的井字梁。
A.井字梁的变形 现在井字梁的梁间距是均等的,建筑师将局部梁间距扩大,暗示出一个展览单元;同时将局部梁间距缩小,形成天井,而梁的正下方暗示交通空间。
天井作为连接几个展览单元的过渡空间,同时也是交通路径上的节点,对人流起引导作用。
这种空间组织与巴洛克国际博物馆非常类似。
只不过巴洛克国际博物馆是通过墙来明确限定空间,而这个方案则是通过梁来暗示空间限定。
B. 展览空间的升级 由于建筑跨度很大,内部采光不足,仅靠井字梁形成的天井是无法满足展厅空间的采光需求的。 因此,建筑师在每个展览单元上方都加了一个天井。然后调整展厅上部的结构,由四个具有方向性的长方形围合天井,使展厅空间具有顺时针的流动感。
这又跟巴洛克国际博物馆的处理方法非常类似。
只不过巴洛克国际博物馆是通过墙体的扭曲实现了单一空间的流动感。而该方案是通过屋顶结构的顺时针排布实现的。
最后,调整楼梯的位置与屋顶结构相互对应,然后加上屋顶绿化,整个方案就做完了。
这就是Helsinki Heneghan Peng Architects设计的 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竞赛方案。
一个耿直到内部什么都没有的建筑。
再看一遍完整步骤:
虽然耿直哥的方案做完了,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虽说博物馆的主要空间是展览和交通,但一些辅助房间比如仓储和管理办公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这些房间在哪呢? 为了不遮挡南侧朝向海边的视野,同时尽可能不影响主要展览空间,建筑师在北侧设计了一个夹层,用来布置辅助房间,其他的一些休息空间布置在屋顶平台上。
好了,耿直哥的故事讲完了,结局也很明显了。 当然是没中标、没得奖也没入围啊。
建筑师的生活就是这样: 只要好好做设计,每天都有新打击。
但也总有建筑师像耿直哥一样, 空间什么都没有, 不等于可以什么都不做; 方案怎么都不行, 可怎么都要去试一下啊。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案撰写和指导 本文图片[1] [2]来源于百度图片,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