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志(公众号ID:jianzhuzhi),作者:Echo,本站经授权转载。
作为青年建筑师的我们, 有很多的机会也有很多的困惑; 相信好多人脑子里都跑过这样一个念头: 要不要读个博士试试? “建筑师,读博,有什么用?”
相信很多建筑学专业学生在选择读博之前和读博之后,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作者本人也问过别人,也同样被人问过。除了像“读博之后你可以进入高校之外”,并没有得到其他可说服的理由。 建筑师:酷、文艺
博士:严谨、沉闷 两个头衔,似乎确实看起来很不搭
其实,对“建筑学博士”困惑的根本原因,是对“建筑研究”的质疑。
现如今,绝大部分建筑师,都没有进行过针对“研究”的教育、训练,也不懂得一些研究的基本知识。但更根本的问题是,对“建筑研究”的不屑。
2014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发布了一个关于建筑研究的报导:建筑师,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倾向于认为“在实践中获取知识”(knowing-in-practice)。他们很是擅长创立自己庞大的知识体系。这种对待研究的态度,植根于建筑教育。
而现在建筑界对研究的态度,越来越积极: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称其为,“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声称“研究和设计创新之间有着亲密的关系”;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A)称自己的任务是“引导建筑教育和研究”;欧洲建筑教育联盟“倡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更强联系”。
—— 设计创新——
从现代主义开始,我们的设计实践与教育,就一直处于对西方建筑,被动式接受的过程。我们如果想要创建自己的研究语言、甚至是风格,建筑研究才是真正有效的工具。
我们一直对世界领先团队的作品,抱以极大的热情。我们总以为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既定的风格、既定的建筑语言。但是,不得不肯定的是,即便是成名之后,他们新作品依然会次次震撼我们。 扎哈团队针对computational design开创了CODE研究团队。Foster +Partners福斯特事务所,对可持续环境、新型设计工具等,有着长期的研究。他们还有一个专门的Specialist modelling group,专门提供环境分析、模拟、参数化建模等研究。 之前,作者一直在推广的“交互设计”和“机械臂建造”,也都是研究团队的作品。因为,毕竟是处于研究阶段,并不适用于事务所的真正实践。而,这些研究团队的工作,才是真正能解开技术难题的钥匙。
——“思维广度”——
很喜欢这张图,来解释博士研究。博士研究是建立在知识圆圈中,很小一点的突破。而要想做到突破,前提是,必须对大部分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相信“正经”读博士的开启模式是,用一年的时间“读文献”。每个博士的电脑里,都存着几百篇的文献。 知识的广度,让我们在看问题时,不再是盲目崇拜,而是会回归到时间线上去思考问题: Zero energy design出现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因素 Interactive design出现的背景,是科技发展, VR design出现的背景,是digital media的不设限 Robotic fabrication出现的背景,是automatic fabrication的全球化与必然化 Smart building 出现的背景,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崛起
——“叙事方式”——
“正常”建筑师的叙述方式是: 某位著名建筑师曾说到****,所以,我认为*****。 “研究性”建筑师的叙述方式是: **说了什么,他做了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这证明了什么。 但是,建筑师读博,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现在的建筑教育与研究的脱节,很多建筑师在选择研究之后,却面临着几大严峻问题。
——“如何转变思维方式?”——
我想,在建筑设计中,很多时候需要感性思维方式: 甲方的需求?设计追求?风格?车流?人流?视觉?冲击力?标志性?线条?比例?色彩?
而在研究中,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戒掉”感性思维,而正确的思维逻辑是: What? 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Why? 我为什么要研究它? How? 我要怎样研究?
研究类型又分为: Descriptive research(描述型研究): 更多针对现象性问题,需要提出hypothesis; Design research(设计型研究):并不是建筑设计专业的研究就是design research,而是,更像工业设计的研究类型,如我想设计出一个可以调控温度的桌椅; Model research:研究成果是一个模型的类型; Means-to-end knowledge:为了实现一个目标,需要展开的研究。如,将办公建筑的全年能耗降低20%。
——“知识的欠缺”——
一个土木工程的博士导师,刚开始指导建筑学院的博士生时,发出感慨:
“为什么,建筑学院的学生的数学这么差?” 而在指导完一段时间后,得出结论: “建筑学院的学生虽然数学不好,但他们工作异常努力。”
我们花了5-7年的时间,培养了超强的感性思维; 多年的实践,让我们学会去用一个介于左半脑与右半脑之间的位置来思考设计,来磨砺自己的设计手法,建设自己的设计观。
然后,忘记了数学、物理、化学。本科学到的零星高数、零星结构知识,早在漫长的设计实践中,抛诸脑后。
——“建筑博士VS其他专业”——
我们似乎很骄傲,选择一个似乎看起来是“恣意妄为”的专业。但是,当你一步步读到博士时却发现,原来的优点,都变成了读博之后的绊脚石。
你需要补充足够的物理知识,不然搞不懂Energy的正确计算方式。你需要学些编程,不然就连机械臂的基本操作都搞不明白。你还需要补充结构、材料、构造……
结语
博士不好读,建筑学博士更不好读。 在建筑专业中,读博的人很少。 在读博中,能认认真真搞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 更多的,是奔着毕业后祥和的高校环境去的。
但,其实, 如果你对研究有所追求, 好好做研究,总会拨开云雾见青天的。
我就是这么积极一个乐观、积极、主动、向上的作者,你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百年五四,青春不老】 以此篇祝所有有少年心的人 节日快乐!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