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作者:李丹阳,本站经授权转载。
鱼群知道所有的秘密。 它们熟知寒冷。 它们熟知黑暗。 尤格萨隆《魔兽世界》
有一道建筑学经典送分(ming)题: 如果功能和形式同时掉到了水里,你先救谁?
来自美国芝加哥的钢铁直男沙利文斩钉截铁的必须要先救功能,不救功能天理不容! 而另一位来自德国的霸道总裁密斯却坚持要先救形式,只要救了形式,啥样的功能吸引不来? 此外,阳光男孩路易斯·康认为形式可以去救功能,然后你再去救形式就两全其美啦。可拉斯维加斯的叛逆青年文丘里却说只救形式就行了,因为据八卦消息功能根本就是形式的亲儿子!
但这个问题在社会青年硬核建筑师眼里就变得……有点……不太单纯了: 这俩谁啊? 碰瓷儿的吧? 都不救!又不认识! 想救的话打110!
为什么硬核建筑师这么刚? 因为他们行走江湖不靠形式,也不靠功能,而是自有一套另类玩法。 划重点:这套玩法叫做“群化“。 又称:“六亲不认只认规则但规则只能我自己定“设计法。
上面这些建筑看似五花八门,但其实都是用群化手法设计的群化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 到底啥叫群化?
你可以理解成一个深海鱼群,每条鱼自己都很弱小,高矮胖瘦也不一样,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属性,遵守同样的行动规则,以致整个鱼群同进同退同转弯,成为一个巨大而壮观的整体。
同理,“群化空间“的特点就是: 1、遵从“单元体+变化规则”这一基本法。 2、本质上是一个空间。
单元体种类啥玩意都行,从平面到体块到结构,只要你能hold住。应用的建筑类型也是五花八门。硬核就硬核在这,一招鲜吃遍天,专治各种花里胡哨。
那这个硬核玩法到底怎么玩?
首先,你需要刷以下几种装备: 1. 单元体 2. 网格(单体放置的位置或形状) 3. 变化规则 4. 没了......
看起来最简单的应该是找网格。其余两个听着就像门玄学。 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教你一个四字口诀: 你说了算!
还没懂? 那就老规矩,拆房来看。
硬核1.0: 富弘美术馆 aat+makoto yokomizo architects 肉眼可见,美术馆是一个方盒子,并且是一个扁平的方盒子。
普通建筑师的平面一般是这样的
但硬核建筑师的平面是这样的
空间是这样的
很明显,你用普通的“走廊+房间”布置方式是布不出这种平面的,头发掉光了也布不出,因为这个平面里压根就没走廊! 那怎么办? 当然是用硬核玩法 “单元体+变化规则”来弄啦。
Step1 选取单元体并制定变化规则
选取圆形为基本单元体。 至于为什么选圆形,其实没什么理由——前面说过了,这事儿你说了算,想选什么就选什么,就是选个小猪佩奇也无所谓。
但既然选了圆形,就要对她负责——也就是制定适用于圆形的变化规则。 最简单的可以直接使用圆之间的三种关系: 相切、相交、相离。
然后制定具体规则: 相关功能单元之间相切打通;不相关单元相离。
Step2制定网格
所谓网格就是对平面产生约束效果的要素。 在这个案例中, 第一层网格就是建筑的外轮廓线。
第二层网格就是建筑轮廓内的功能关系网。 按任务书要求的房间面积确定每个圆形单元的大小。然后根据功能关系网摆放位置:重要的展览空间位于中间,休闲空间贴近入口处,面积有弹性的辅助用房靠边放。
Step3 利用规则确定各个单元体间的关系
根据step1制定的规则: 相关功能单元之间相切打通;不相关单元相离。
分组找出功能上有直接联系的单元,以相切的方式对其进行组合。产生噪声干扰或功能独立的辅助空间以相离的形式与其他空间进行分隔。
Step4在所有相切的交接部位开口连通,并减去超出场地范围的部分。
Step5对办公区和储存区、更衣室这些独立单元进行空间细化。
最后,按照得到的平面升起建筑体块,并给每个单元涂刷灰度不同的灰色作为外表皮,完成设计。
圆形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空隙就成为天然清纯不做作的院落,看着就和外面那些刻板方正的院落好不一样呢~
总的来说,这个案例是一个很简单但也很典型的群化空间,是一个辅助npc,可以让我们很快的理解并掌握这种硬核玩法。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2.0版的。
硬核2.0: Hannae智慧森林 UnSangDong事务所
这房子看着很大,实际只有400㎡。
这种错觉主要因为它的形体——多个相似单体相互拼接让人失去了尺度。 还是先来看平面
网格体系下连通的一个空间,可以确实是“群化“无疑。 再来看内部,有很强烈的体块穿插错位营造的空间感。
为什么说是2.0版,主要就是因为这个案例选取的基本单元是一个三维体块,而不是二维图形。 Step1 制定单元体块(空间)样式以及组合规则
样式还是遵照个人喜好而定,对于手法没有太大的影响(最多不好看)。UnSangDong事务所为模拟森林使用斜顶盒子,你换成别的也ok。
既然是体块之间的组织关系,最简单的就是本科一年级学的立体构成那一套: 既两个体块间的咬合、穿插、加减法等。 想不起来的同学请自觉面壁一分钟。
Step2 寻找约束体块的网格
我们最常用也是最熟悉的网格就是建筑轴网——由轴网尺寸确定单元体块的大小。
Step3 利用规则解决建筑问题
采光问题: A.直接移除部分体块。
B.没有移除体块的纵列里选取一个体块适当错位。
C.最外层体块适当向两侧错位保证内层采光。
建筑内部空间的连通问题: 纵向体块间互相穿插,打破空间界限,使建筑内部连通。
Step 4 布置功能,并根据规则变化体块
在确定了体块之间的大致关系以后,将功能摆放在建筑内合适的位置。
接下来就是根据平面通过体块咬合、合并、剪切以及缩放来对体块进行变化。
A.去掉两个穿插形体中外部过小无用的部分,保留两者的交集。
B.在横向轴网内合并小体块,保证每个房间以及建筑整体形体的完整性。
C.升高相邻体块的一边使之形成咬合关系以保证相邻升高区域体块内部的采光和使用空间的高度,并在竖向轴网上保证屋面对齐。
最后, 加上相似花纹的围护结构,完成建筑。
其实这个案例很完美的回答了建筑学的另一个经典问题: 怎么把立体构成变成建筑方案?
有没有觉得自己大学二年级做立体构成的时候简直是柯布西耶转世,满身艺术细菌,灵感咕嘟咕嘟往外冒——可一到了三年级开始做方案秒怂变回小学渣。
主要就是因为做构成作业时你首先想的就是构成法则,而做设计方案时——你想的就有点太多了。 不仅是贫穷,功能、形式、规范、结构都能限制你的想象力。
当我们在感叹别人家的方案时,有没有想过其实并不是别人的脑回路比你多绕了两圈,而是别人起手就和你选的不一样。 这也是硬核建筑师的本质,群化的单元、规则都没有定数,唯一确定的就是他拿到任务书时的第一反应就和你不一样。
就好比逛街买东西,别人出门就直奔银座老佛爷,而你左转进了菜市场,就算大家钱都差不多,买回的东西也绝对不在一个level上。
所以, 就算你不想成为硬核建筑师, 也请下次换个玩法吧。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案撰写和指导 本文图片[1][2][3][4][5][6] 来自于http://www.zhulong.com/ [7][8][9][10]来自于 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9/02/43501.html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