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的居住空间 健康的生活方式 项目名称:绿色凹宅(E-CONCAVE ) 项目位置:山西大同御东新区 建筑类别:住宅 设计时间:2013年 建筑面积:86.4平方米 占地面积:576平方米 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团队 绿色凹宅: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亚军,提出一种适宜中国发展的太阳能住宅原型。 项目总负责人,曹祖略:“绿色凹宅”——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居住空间,旨在向个人和社区提倡一种极大地减少房屋对能源的消耗,并且一种更加健康,更加自然的生活方式。 设计团队将24m X 24m的场地一分为二: 一部分:是面向有机农场的开放空间; 另一部分:是住宅主体的居住空间; 两者被中间的H型灰空间所包围。 平面图 设计团队试图在人类、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塑造一个友好的界面,而这也正是“绿色凹宅”的设计哲学:即将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居住类型,融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居住空间的核心理念——三条带。 第一条服务之带:是从东、西、北三面围绕的住宅的类墙体空间。它包含两部分: 其一,整合了装饰、隔热和设备管道的真实墙体,厚度达到424毫米; 其二,高度整合了家具、橱柜和家用电器的家具之带,厚度从400—600毫米间变化。 如此厚的服务带,有着优异的保温隔热能力,可有助于降低能耗,而且还可以给住户提供一个整洁的室内使用空间。 服务之带 第二条生活之带:在服务之带的内部。进入室内,通长的餐厅、开放式厨房、舒适的起居空间和私密的卧室,顺次展现在眼前。 所有的功能并是不是像以往一样孤立分隔,而是以一种更加个人化、更加自由,并且高科技的方式合理并置。 灵活的家具布置 起居室拥有开阔的景观视野,还拥有120寸画幅的家庭影院系统。 起居室 所有的空间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家具都可以收藏到服务之带; 卧室的主人床也可以折叠入橱柜。 卧室和工作学习空间 通过营造一个连续开放的室内环境,生活之带可随意在不同功能间自由转化,并且最大化空间效果。 第三条景观之带:玻璃包裹着一方浅水,此处便是中庭。 中庭的设计优势: 其一:中庭恰好提供给住户舒适环境的景观焦点; 茶室对着中庭 禅意氛围油然而生 其二:在不同季节中,也是一种有效节能的被动式设施。 在夏季:中庭全开,池中充满清水,形成穿堂风效果,吹过水池的风,带着湿润的水汽降低室内的温度,并且在北方干燥的环境中提高舒适性。 在冬季:庭院的水会被排放到灰水收集箱,合上门窗,形成阳光房。此时,水落石出,层层鹅卵石营造出禅意十足的氛围。鹅卵石在白天蓄积的热量,到夜晚,再将热量慢慢释放出来。所以,通过这种自然的被动方式有效降低了房屋的能耗。 折叠门 中庭被动式节能原理 在室外,甲板空间作为室外主要的活动场所,成为了联系室内外的灰空间。 屋架由头顶横空伸出,像羽翼一样庇护着住宅,再通过独特设计的柱子落到地面。 这样的做法的优势: 一方面:掩盖了杂乱的太阳能系统管线; 另一方面:在炎炎夏日,形成更多的阴影区,在富有韵律感的光影效果下,住宅的方向性也被强化了。
入口栏栅 入口栏栅之后是:“绿色凹宅”自给自足的食物供给体系——模块化的有机农场。 绿色蔬菜不施加农药 打理菜园成为一种减压的休闲活动 “绿色凹宅”的模块化设计和施工: 室外部分,有机农场、甲板平台采用模数网格; 室内部分,建筑的框架结构、建筑主体部分、室内家具均遵循统一模数逻辑。整个房子都是由3个40’集装箱货柜尺寸的单元模块构成。 模块化设计的绿色凹宅使其具有更高的自由性和更广阔的场地适应性。 主体单元划分 从货车上吊起中庭单元 “绿色凹宅”其他绿色技术: 第一:太阳能系统建筑一体化(BISS)。 为了适应中国广阔的纬度区域,光伏板以接近平面的3°的角度铺设; 屋顶还设置了一套光伏清洁系统:清洗落在光伏板上的灰尘,不仅保证了发电的效率,而且通过降低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可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
在位于屋顶的太阳能系统 第二:绿色建材。 建筑的保温层构造采用了甘蔗纤维加工的聚氨酯泡沫:重新利用甘蔗渣,将其液化,并通过一系列反应制成保温性能良好的聚氨酯保温材料,成为200mm厚墙体保温层,实现废弃材料的重新利用。
墙体构造模型 第三:智能控制系统。 控制面板的高度整合使得房主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对房子进行控制和对话。基于Kinect的动作操控系统令生活充满乐趣。 设备房处渲染图 连续空间里面通过三条带的整合释放了生活空间 利用可变家居实现空间的利用率 这就是“凹宅”只有72平方米 看起来却很宽敞的奥秘 您的转发是小编最大的动力!
【集装箱建筑项目,就找集装箱之家】
业务咨询请微信联系高经理
欢迎咨询、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