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建筑》(公众号ID:UA_2004),作者:小瓶起子,本站经授权转载。
2015年,摄影师Christopher Herwig的摄影作品《SOVIRT BUS STOP S I II》横空出世,他的影集里记录了159 个苏联各个城市公路上风格独特、造型各异的公共汽车站。
他用了 12 年的时间,完成了近 3 万公里的行程,游历了包括哈斯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 13 个国家,最终将这些凝结着苏联建筑师和设计师灵感与心血的宝贵艺术,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拍摄的起因是2002年,他打算搬家和女朋友一起生活,他从伦敦骑行至圣彼得堡的路途中,给自己定了一个 “每小时都要拍出一张好照片” 的规定。
在这趟长达1740英里的旅程里,Herwig并不孤独,因为他发现总是隔不远就能遇到个奇怪的建筑横在路边。
Gagra, Abkhazia的公交站 慢慢地,当他发现遇见这些奇怪车站的概率越来越大时,他开始不再只是随手拍着玩儿,而想要把它们攒成一个系列。
拍摄就这样开始了。不过可能我们无法想象,即使是拍摄这些路边的废弃建筑,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Herwig在试图穿越自治国阿布哈兹和格鲁吉亚的边境时,被出租车司机认定为间谍,差点被敲诈2万美元“封口费”;哈萨克斯坦居民以为他要把国家最丑陋的一面拍下来于是朝他大吼大叫——当地人对捧着相机拍照的外国人可没什么好感。
Herwig不得不耍些小把戏,用两张相机内存卡,一张存有能给警察看的照片,还有一张真正用于拍摄,接受检查时就藏在内裤里边。
所以,这些让Herwig冒了大风险来拍摄的公交站到底有多特别?
△ 魔幻现实主义的未来风,你能想象这是1970年左右的作品吗?不过装饰有余,实用不足,夏天漏雨,冬天漏雪……(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皮聪大(Pitsunda)的一处公交车站) △ 看下半部分是青铜,看上半部分是王者……
△ 看彩色照片是郊区,调成黑白就是寂静岭,不信你试试?(爱沙尼亚(Estonia)Kootsi的一个公交车站)
△ ……印度神婆裸体漫游外太空,顺便把土星归位? △ 我愿化为雄鹰飞走,不想做公交站了,再见吧,随便你们坐哪 这些公交站风格多样,但手法多狂放大胆,为何当年苏维埃的建筑师们都是走这个style?
其实,这些公交站大多建立于上世纪70年代,正是粗野主义在苏联建筑风格中大行其道的时期。至于为什么偏偏是公交站成了各位建筑师的试验田?白俄罗斯建筑师Armen Sardarov解释说,当时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不提倡使用个人交通工具,政府重视建设大量公共交通,因此建筑师才在公交站的设计上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最直接受益能放飞想象力的,是建筑系刚刚毕业的学生们。由于公交站体积小,就算造得夸张一点儿也不会对主流意识形态有啥威胁,因此常常被派给学生们,让他们锻炼一下手艺,同时也造福群众。 △ 咕咕,雌鸽子都在哪呢?快来看我跳舞
△ 咕,我在这(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卡拉科尔(Karakol)的一个公交车站)
然而,政府显然低估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市中心,车站的样子还算收敛,可能只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但越向郊外人烟稀少的地带走去,车站的模样就犹如脱缰的野马,撒开了欢儿。
△ 没事,掉不下来,别怕,快过来(哈萨克斯坦埃奇米亚津(Echmiadzin)的一个公交车站 Herwig最喜欢的是下面这张,一座有三只尖角的车站,矗立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尽管使用的是沉重粗粝的石材,但Herwig觉得,它好像有种想飞想自由的渴望。 △ 车到底从左边来还是右边来,这是个问题 (亚美尼亚(Armenia)Saratak的一个公交车站) 还有些车站,看起来张牙舞爪,很厉害的样子,实则四面透风,冬天等车的人大概会冷死。
△ 让人联想到高迪的古埃尔公园,只是西班牙的大海贝怎么跑西伯利亚来了 也有人质疑过:我们只想要个能好好坐着等车的车站而已,真的要加这么多戏吗? △ “汪汪汪!”我来加戏了(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塔拉兹(Taraz)的一个公交车站) △ 海枯石烂就是我的剧本,路都没了我还在
△ 不知道我原来就是绿的,还是因为铜生锈了变绿的(摩尔多瓦(Moldova)Falesti的一个公交车站)
对此,有建筑师傲娇地表示:我不想解释为什么车站没有屋顶这类的问题,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就要让我设计的一切都有美感。
△ 我要开始收集今天的雨水了,你们瞧好吧 渐渐地,车站就成了一半实用一半作为装置艺术这样的存在。遗憾的是,靠近市区的狂野公交车站,慢慢被规矩实用的车站所取代,而郊外的车站则索性被荒废,成了公路旅行中人们偷偷解手的地方。 △ 想当年,等车的人还能凑齐一桌牌局(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恰伦(Charyn)的一个公交车站) △ 两把阳伞,有点高,不怕公交车迷路 Herwig听说,后来依旧有不少建筑系学生继续设计着狂野的公交车站,只是再也没能实现。
在他的镜头里,车站犹如野兽,孤零零地傲立在荒野中,好像在无声地咆哮。坚固的石材给了车站近乎永恒的寿命,当时代迁移,往事随风,它们却成了最不合时宜的纪念碑,不知所措地矗立着。 △ 我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公交站,都学着点 它们也曾目送繁忙的交通来来往往吗?它们也曾有过被等车人群蜂拥的时刻吗? △ 好像电影里的场景 这一切,如今都已难以想象,就像它们恐怕也未曾料到,当初承载着无数建筑师天马行空的梦,结局却是无人问津,草草收场,只有摄影师成了它们最惺惺相惜的朋友。 △ 有些车站经过修复之后还在正常使用
以下为巴士站欣赏时间
混凝土系列
△ 我是一个圆环,简约而不简单△ 数数今天有几个人上台阶时候撞脸△ 青蛙or火箭?
木质系列
绘画系列
* 本文配图除特别标注外,版权均为Christopher Herwig所有
部分文字内容来自网络http://new.rushi.net/Home/Works/detail/id/129276.html-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