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和建筑师一起看古建(公众号ID:ACBuildings),作者:石燕学,本站经授权转载。
2019年到了,大家新年好! 2019年的第一篇,从什么开始呐? 是斗拱呐,还是斗拱呐?还是斗拱呐?当然是斗拱!因为它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家里有几个斗拱模型,大小不一,大的30-40公分见方,小的可以装在小盒子里。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榫卯构造,可拆卸、拼装。闲来无事时,拆解再拼装一下斗拱,其乐无穷,就好像一个神枪手,拆解擦拭自己的步枪,再组装起来一样。
这次向大家介绍一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下檐柱头铺作。
晋祠圣母殿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984 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因此我们向大家介绍时,就用宋代的构件名称。
先看一下这组斗拱的整体效果。
它的下檐柱头铺作是五铺作双平昂(假昂),昂嘴琴面式,单栱计心造,里转出双抄偷心造。 这些名词听着像不像暗语,它们都代表什么?我们今后会通过斗拱的拆解组合逐步向大家介绍。
现在开始,从下往上说起!
1、 最下面的叫“枦斗”,它在普拍枋的上面(唐宋时期的建筑很多没有普拍枋,栌斗直接放在柱子的顶部)。
2、栌斗开十字隼,横向竖向都可以放置拱,横向放置的拱叫“泥道栱”。
3、竖向放置的拱应该叫“华拱”。但晋祠圣母殿却把它做成了“昂”的形状。通常昂是向下斜的,这里的昂却是平出的,昂嘴的面是琴面形状,因此叫平出昂,琴面式。
4、泥道栱和昂上面用榫卯安装“交互斗”,为的是承托上面的拱和昂。
5、在交互斗的上面横向放置的,沿柱子中心走向的拱叫“慢拱”。晋祠圣母殿的慢栱是隐刻的,估计是因为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距离太近,工匠用一根柱头枋直接连上了,刻上慢栱的形状。
6、从 柱中心向内外各出挑一跳,横向放置的拱叫“瓜子拱”。常规来说,瓜子拱在内外都应该有,但晋祠圣母殿就是这么任性,里跳居然没有瓜子拱。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已经从栌斗向外挑出了一步,这叫“跳”。纵向里外形状也不一样,外侧是昂形,因此叫出昂。里侧是圆弧的拱形,这叫做出抄。
7、瓜子拱放好以后,应该放置纵向的第二道华拱,和瓜子拱成垂直方向。和第一道华拱一样,第二道华拱也做成了“昂”的形状,还是平出的,昂嘴的面还是琴面形状,因此还叫平出昂,琴面式。这时外侧出双平昂,里侧出双抄。
8、再往上,安装交互斗后,横向沿柱中心位置依次向上安装木枋-柱头枋。
9、在外跳部分瓜子拱上方应该安装慢栱,但晋祠圣母殿还是用一根木枋代替,连隐刻都省了,就是这么任性。
10、现在就要安装第二跳的构件,令拱,它是横向构件中最外面的一层。安装完令拱后,可以看出斗拱又向外出了一跳,现在是出两跳。
11、安装完了最外侧的令拱,就该安装纵向最上层的构件-耍头。它的头部和昂有明显区别,经过了雕饰。但也有些耍头做成和昂一样的形状,但仍然叫耍头,别被它的形状欺骗了!
12、再往上,就是层层叠叠的木枋,木枋的名称根据位置的不同各有各的叫法。比如在外侧令拱上面的叫“罗汉枋”,承托屋檐的叫橑檐枋,柱头上的叫“柱头枋”,柱头枋的最上面一层叫压槽枋,它是斜面的,用来承托椽子。
13、先安装中间的压槽枋。
14、再安装第一跳的罗汉枋。
15、最后是直接承托椽子的橑檐枋。
对比一下晋祠圣母殿下檐柱头铺作的图纸,就知道我们的先辈们是多么聪明,真正的艺术与工匠的完美结合!
晋祠圣母殿的斗拱,以其变化多,不循常规著称,充分反映了当时工匠的创造性。出平昂、转角铺作的一些独创构造都为后来的建筑提供了借鉴,它不愧为国家的瑰宝。
好了,晋祠圣母殿下檐柱头铺作的拆分组装就说到这儿。以后,我们还会用拆装模型的形式讲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斗拱,欢迎大家传播关注! 下次,当您再次走进一座庙宇的时候,您也能指着斗拱说出个一二来,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欢迎大家将文章转发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