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作者:赵凡民,本站经授权转载。
听说昨天夜里 你们都在等一个白胡子红帽子的老头儿?
今天是圣诞节呢~
画图狗可以变身成雪橇犬啦~ 开不开熏?
据消息人士称,昨晚的大部分剧本是酱的: 画图狗:圣诞节我想要个独角兽 红帽子白胡子老头儿:你可以实际点吗? 画图狗:好吧,那我想要个女朋友。 红帽子白胡子老头儿:你的独角兽要什么颜色?
但话说回来,“圣诞节”纪念的是耶稣的诞生,可为啥红的是圣诞老人呢? 不管是国产节还是进口节,最终奥义都是“吃吃吃”和“买买买”,而圣诞老人的本质就是——
此人不红,天理难容啊! 同时也意味着,穷到吃土的画图狗们是不配过圣诞节的。 不过也无所谓,因为建筑师拿到的人设就是圣诞老人本人啊。
好了,圣诞胡扯到此结束。 本着中国画图狗不过外国节的原则, 咱们今天依然接着拆房。 因为一个好的建筑师就像圣诞老人,向普通的袜子(建筑)中塞入各种巧妙设计,给所有人带来惊喜。 比如下面这个——
看到这个错综复杂的内部空间,你可能以为是个展览馆,但人家其实是一个教学楼你敢信? 这是智力建筑师 何塞·克鲁兹·奥瓦利设计的 阿道夫·伊瓦涅斯大学教学楼。
和全世界所有的新校区一样,建在市中心是不可能的,基地选择在一处不太适于建设的山地上(好在可以安慰自己风景优美),场地中有将近7米的高差。
嗯,一座山,填平的话要计算的土方量太大了。没关系,先确定主要日照方向,规规矩矩排教学楼呗。
然后再加上符合大学教育性质的连廊,正常情况下这个山地上的大学就这么完成了。
也没啥大毛病是不是?就是没啥惊喜,不太符合圣诞老人的人设。 而且,诚实的说,上课真的是大学生最关心的事么?事实是在哪儿上很重要,上不上课不重要。
智力“圣诞老爷爷”就是深知这一点,干脆做了个在里面除了学习啥都想干的教学楼。 首先,“圣诞老爷爷”根据场地范围,依形就势,将建筑按照功能排布成平行于等高线的A、C、D体块以及垂直于等高线的B体块。这样,建筑体块在山势中蜿蜒展开,自然风景顺着断口涌入建筑组群。
当然,这只是常规山地建筑依形就势的体块设计罢了。 重要的是在这之后,“圣诞老爷爷”就要往这个“袜子”里塞礼物了哦。
礼物1 美丽的观景空间 为啥要特意挂上袜子来迎接圣诞老人的礼物呢? 大概是具有仪式感的愿望成真才会令人倍加珍惜吧。 所以,即使周边有大片的美丽风景,也要用几个相机的取景器去把景色框住才能让观赏者感受到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圣诞老人”将二层及以上的大房间依据山势垂直于等高线插入原本平行于等高线的建筑体量中,或朝向景观或朝向中心广场,变成了一个个悬浮在二层的取景器。
这些取景器,又在广场和内部首层形成大大小小的半限定空间,丰富了内外公共空间。
礼物2 自由的交流空间
“圣诞老人”十分机智地将建筑首层作为交流用的开放空间。
本身由高差产生的问题就变成了丰富室内空间的手段,首层空间因高差自然划分成行为空间和驻足空间,大阶梯等屡试不爽的交流空间标配都可以自由设置。
礼物3 丰富的漫步空间 自由的交流也导致体块太碎,空间不规则怎么办呢? “圣诞老人”用连廊就全部解决了。 在建筑内部加入斜向连廊体系,连接各个功能体块,这样错层的楼层就被连接了起来。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倾斜的连廊使整个空间的体验变得更丰富。人们漫步其中会由于倾斜的连廊和倾斜的建筑体块使视觉失去平衡感,而空间的转折又使不同方向的视野进行交叠,给人以新鲜的漫步体验。
以各取景器作为景观结点,用步道联系取景器和内部建筑空间。这样一来,在建筑内部漫步的人会随着不断转折的长廊延伸出各向的视线,最终由取景器延伸向室外的山景湖景。室外的景色也就与室内的路径交织在了一起。
礼物4 惊喜的趣味空间 打开一扇门,你就能看到门外的景色。 但前提是,你得先有一扇门,而不是一堵墙。 隔而不断的空间才能具有趣味性和流动性。水平方向上,“圣诞老人”利用走廊中剪力墙和片墙,让漫步其中的人视线时断时续,增添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趣味。垂直方向上,“圣诞老人”将伸入中庭的取景器部分进行了顶部高差处理,让天花板产生了一个个上凹的光庭空间。步行其中,人的视线在垂直方向上随着上凹的光庭和下沉的天花进行流动,自然光也顺着光庭自由洒下,在不规则的空间中形成斑驳琉璃的效果。
对于不是教徒的我们来说,节日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有所期待。也许你从小就知道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但你很清楚爸爸妈妈会像圣诞老人一样给你礼物,满足你的愿望。 建筑师不是耶稣,无法头顶光环,持有绝对话语权;然而建筑的每一处设计都是我们送出去的礼物。我们无法挑战甲方的权威,但这不妨碍我们用设计为大家带来快乐。
所以,过什么节不重要,送礼物才最重要。 今天非标准将在留言的小伙伴当中,选取点赞最多的那位送上“非标准建筑笔记第二辑”(八本)一套!中奖结果在周四的推送中公布!
无论是不是圣诞,都希望你快乐!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字编辑和指导 本文图片[1][2][3][4][5] 来自http://www.archdaily.com/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