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作者:李丹阳,本站经授权转载。
有与命运死磕的精神,
也有与世界和解的智慧。
致敬
建筑大师
罗伯特·文丘里先生
文丘里走了
今天早上的这个消息,让人有一瞬间的恍惚。
文丘里,
这个名字似乎已经消失在视野里很久了,
但这个名字带来的影响又太深刻了。
深刻到,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受到了影响。
和同时代的其他建筑师相比,文丘里并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作品,就连最著名的栗子山母亲住宅,也是理论意义大于设计本身。但那本《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直到现在也仍然是建筑系学生的必读书目。
讲真,在那个可以靠理论走红的年代,很多建筑师出书比出方案还快。然而经过互联网的搅海翻江之后,很多理论学说都不再适用于新的时代特点。
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是个例外。
认怂的理论
相较于《走向新建筑》这种旗帜鲜明的建筑革命宣言,无论是《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还是《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文丘里都更像是在表明一种设计态度,一种与世界和解的态度。
简单点儿说,
就是认怂。
青山不老,为雪白头。
就算战争让世界残破不堪、一片荒芜,也不代表人类社会那些曾经的光辉伟大、温暖长情可以被一并埋没。而现代主义的理性与强势就像一片快速止疼药,虽然治标不治本,但却让建筑师与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种拯救与被拯救的错觉狂欢中。
幸好文丘里是清醒的。
他不仅清醒的认识到现代主义的形式乏味与功能局限,更认识到这种拯救世界的英雄人设对建筑师创造力的束缚与伤害。而最可贵的是,文丘里的这种建筑认识并不仅仅是针对现代主义的就事论事,而是超越时代的真知灼见。
所谓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其实是在变相承认建筑不是生存需求,而是生活方式。因为只有生活,才是复杂又矛盾的。
所谓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就是向生活本身学习。生活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生活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文丘里让我们意识到,
在别人的生活面前,
建筑师永远都不可能是一个强者。
认怂,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智慧。
一种对生活尊重的态度,
一种与世界和解的智慧。
和解的智慧
一直以来,虽然文丘里在不断否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但人们依然将其简单归类。
只能说,真是小瞧了大师。
尊重世界的复杂与矛盾,通过建筑设计展现世界的复杂与矛盾。
这不是后现代主义的主题。
这是建筑师的永恒课题,甚至可以说是当代建筑师必须要遵守的设计准则。
举两个最近的例子。
第一个是反正建筑事务所2017年设计的VSLAND买手店。
整个场地是一个300平米的方形空间,框架结构,有两根承重柱在正中间,只有一面墙有窗可以采光。
沿轴网设置功能区顺便隐藏柱子应该是常规操作了。
但这样的常规操作,并不能拯救内部光线不均,流线单调的缺点,于是建筑师果断放弃直墙改做斜墙,通过直接增加空间的长宽比来加长流线并扩大采光面积。
操作步骤:
1、斜。
取一个方向的墙为主要对象。将正对窗户的篇墙的片墙旋转,由沿轴网方向划分变为与外墙成大约45°角等距排列,并将入口设置在建筑边角处。这样分隔空间的片墙比轴网分割增加了一片。
2、折。
根据功能属性加入与斜墙垂直的墙面围合出房间。
3、切。
中间展示区根据光线位置和动线设计切掉多余的墙。
4、藏。
用试衣间将两个承重柱包裹起来。不让其破坏内部的空间效果。
相比直墙,进入室内的光线通过斜墙可进行微小的镜面反射,辐射的空间范围更大。
主要空间的可达路径不再只有一条,而且斜墙将一个大空间分割成了几部分,让售卖区所展示商品更有主次,无形中也加长了浏览路径的长度。
直墙体系流线 斜墙体系流线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发现问题了。
虽然斜墙看着很完美,但是与整个空间的梁柱轴网是矛盾的啊。
怎么办?
文丘里大师已经告诉我们了,矛盾就矛盾吧。
建筑师直接将结构暴露在外,增加了景深——灰色的主次梁和白色的空间构件对比强烈。另一方面由于两者的交错关系,梁在视觉上将看到的画面做了分割,又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让顾客的游览体验更加丰富。
再看一个。
芝作室的上海二回画廊。
画廊位于商场的地面层,一边面向中庭,一边沿商场内街。原空间狭长单调,全玻璃外墙让它本身就像通道的一部分。
在这个画廊中,所拥有的功能更加细致复杂,分为展售类的偏私密区以及对外教学区和休闲区,并且还有暴露在外的8根原始结构柱子。另外,小商业空间的流线加长设计也是必备的功课。
复杂的空间就要用复杂的方法。
不要回避复杂。
建筑师先把它当作两个空间分开设计,一个是以解决功能问题为主的空间,另一个是以加长顾客动线为主的空间。
以功能分区为主的空间。
1、主要是对动静分区的处理,这里使用了分层的方法,将展示和公共休闲区、服务区放于一层,教学展示区放于夹层。
简单的分区之后,我们会发现由于功能杂乱,只做两层并不能让功能之间有明显的区分。
2、划分各个功能的层次——设计一个木构筑物作为夹层,同时将一层服务区与附属用房整合在一起,插入建筑中。整个空间的功能由高差区分开。
以插入功能块整合零散功能的空间部分就完成了。之后便是以延长流线为主的空间部分,方法依然是斜墙。
1、以垂直于短边的墙作为主体。
2、将墙旋转至一定角度。
3、留出玻璃的位置,重新连接斜墙。在功能连接处切出洞口。
由于功能比较分散,画廊的出入口设置在中间且是多入口。因此斜墙的作用减弱,这样另一个要素——门洞就需要做一些形式设计做辅助效果,方形的墙洞显然不能起到这个作用。
这时候,就需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了——利用某种形式效果参与空间效果的塑造,这里选择的是“拱“。
将内向的方形洞口变成拱门形式。整个内部空间变成了一个折叠的拱廊,利用拱天生具有的引导性不断吸引顾客的视线,延缓顾客行进的脚步,增加浏览的时间,起到延长流线的作用。
最后,将两部分相加就得到了整个的复杂建筑样式。
最后的效果是这样的。
至此,整个画廊由如下几层次组成:
1、 木构筑物配合多阶踏步通过颜色和高差将整体分为3部分。
2、白色斜墙和透明玻璃组合出多个三角形小区域,沿着场地短边往互折叠,不断延伸,分隔出朝内朝外的区域。从沿街面走过,可看到内部空间时开时合, 不断变化。这一折叠墙体的介入仿佛把走廊延伸进画廊,引领游人进店探索。
3、原有的结构体系自成系统,柱子与拱门的组合天然带有了符号意义。有一些柱子也起到了丰富景深的作用。
超越时代的大师
文丘里曾说建筑应该“既开敞又封闭、既简单又复杂”。
也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里写道:
“我认为用意简明不如意义丰富。我喜欢‘两者兼顾’胜过‘非此即彼’;我喜欢黑、白或者灰,胜过非黑即白。一座出色的建筑应该有多层涵义和组合焦点,这样,空间及建筑要素会一箭双雕,既实用,又有趣。”
这在当时都很难被大众理解,也让文丘里显得与时代格格不入,从而被贴上“先锋“或”叛逆“的标签。但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会发现这些文字针针见血,完全勾画出了当代建筑的设计图景。
想起我的一位老师曾评价,
文丘里比时代早生了三十年。
再次致敬
超越时代的大师
罗伯特·文丘里先生
这世界的建筑已如你所想。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字编辑和指导
本文所有分析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