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世界建筑(公众号ID:WA_magazine)授权在本站发布 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金台村重建项目,巴中,中国
Jintai Village Reconstruction, Bazhong, China, 2017
建筑设计:林君翰,约书亚·伯尔乔夫/城村架构/香港大学
Architects: John Lin, Joshua Bolchover/Rural Urban Framework (RUF)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金台村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是2008年512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震导致近50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区据估计有80%的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灾后重建随即展开。然而2011年7月的一次大雨后,山体滑坡导致金台村附近许多刚建完及正在修建的房屋再次遭受破坏。尽管损失惨重,当地居民却无从获得任何额外援助。在当地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的支持下,此项目不但为震后重建展示出一个在社会及生态上都具可持续性的农村原型,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我们细致入微地探究重建社区的各个方面。
重建项目包括22栋房屋和一个社区中心。 设计策略为村民提供4种不同的户型,它们无论在面积、内部功能和屋顶剖面上都各有差异。设计利用垂直的内庭院以改善室内采光和通风坏境,并能收集雨水。整个规划展示了如何使用当地材料、绿化屋顶、沼气作再生能源,以及饲养家畜、家禽的空间等概念。此外,设计亦包含了芦苇湿地净化废水和村民合作社饲养家畜等设施。透过将农村不同的生活环节连接成一个生态循环,不仅提高了村民对环境的关心,且令金台村成为附近一带村庄的榜样。由于当地适合建房的土地有限,金台村的设计将城市的密集居住模式与乡村的环境相结合:屋顶为农户进行自给自足的种植提供场地,而地面的开放空间则允许他们开展简单的家庭作坊。整体设计一方面尝试保护村庄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对现代乡村风貌作出了反思。
总的来说,项目本身就是一个针对现代化农村生活的研究。在现今的中国,成千上万的村落正被重新规划及兴建。在此语境下,眼前的挑战莫过于如何从村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获得启发,以创造出适宜的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继而把农村规划成真正有意义的栖所。□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
地点/Location: 中国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Nanjiang County, Bazhong, Sichuan Province, China
委托捐助者/Donor: 南丰集团/Nan Fung Group
协作单位/Collaborators: 南江县流坝乡人民政府,秦巴乡村发展研究中心/Nanjiang County Liuba Township Government, The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Qinba Area
建筑设计/Architects:林君翰和约书亚·伯尔乔夫,城村架构/香港大学/John Lin and Joshua Bolchover, Rural Urban Framework (RUF)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邓信惠,香港大学/Dorothy Tang,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项目管理/Project leaders: 关帼盈/Crystal Kwan(金台村农房/Village Houses),刘畅/LIU Chang(金台村社区中心/Community Centre),张愚聪/ZHANG Yucong(景观/Landscape)
项目团队/Project Team: 建筑/Architecture: Ashley Hinchcliffe, 黄稚沄/HUANG Zhiyun, 叶倩盈/Ip Sin Ying, Eva Herunter; 景观/Landscape: Maxime Decaudin, 陈彦璘/CHEN Yanlin
总面积/Size: 4000m2
总造价/Total Cost: 600,000 USD (4,800,000 RMB)
单位造价/Unit Cost: 150 USD/m2 (1,200 RMB/m2)
摄影/Photos: 城村架构/Rural Urban Framework (RUF)
评论
何崴:城乡架构事务所的作品一直保持着高社会关怀、高观念性和高完成度。在内地建筑师的关注度还集中在城市的时候,林君翰及其合作者就将创作重点放到了大陆农村,并利用NGO的帮助完成了一系列成功作品。本案在社会性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农民自建的建筑形态和逻辑被整合到建筑师的设计语言中,建筑形态呈现出一种野性的精致感,乍看不舒服,不合乎漂亮的标准,但细看,又有一种当代艺术作品的感觉。屋顶菜地、饲养和沼气的自循环系统也反映了作者对农村问题的思考,很期待农民的反馈。
关飞:阶梯状的屋顶种植池无疑是该项目最具特征的要素,它首先在形式上隐喻了梯田式的农耕场景,在功能上也提供了一种将耕种与居所结合的理想社区模式。建筑师采用的“单元密拼”规划方式,凸显了用地密度的紧张感,也给阶梯状屋顶的组合提供了机会。从单体完成度的角度来说,金台村的重建项目也许是令人遗憾的:无论从结构框架与填充墙的构造关系、建筑外立面的材料选用还是女儿墙的形式处理似乎都与原设计图纸的意图相去较远。建筑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村镇式”的构造方法和“批量化”的建造精度。也许又恰恰是这些基于村镇建造现实的框架红墙,才能毫无违和感地与屋顶梯田和家庭作坊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画派的“拼贴画”。
中英全文刊载于《世界建筑》201808期P32-37。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