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风3286 于 2018-4-10 11:10 编辑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城市建筑》(公众号ID:UA_2004)授权在本站发布 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自古至今,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每个角落,总是发生着或大或小的战争。小到邻居吵架、部落冲突,大到部落冲突、国际战争,世界上的争端从未停止过。战争结束之后,战争带来的痛苦长久的留存在人们的心里。为寄托战争后的情感、纪念英雄、祭奠在战争中逝去的将士、寄托哀思、怀念故人、铭记历史而产生的建筑。
在《琅琊榜2》中,供奉在长林府中的无字牌位背后的隐藏情感内含:“世间英灵无数,并非人人后世留名。此牌位虽无字,情义却在心。但凡心中想祭之人,或是师长、或是先辈、或是故友,或是大梁战旗下的每一个亡魂,皆可祭拜于此位之前,以安忧思,以念长情。”只是一个牌位,却也寄托了相似的情感。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天安门广场同时还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纪念碑经过深思熟虑无数方案对比,最终选用以梁思成先生为主要设计人的方案。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55年6月9日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
这座位于天安门广场是上的纪念碑是我国最重要、最著名的纪念建筑之一。相信每个城市、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有纪念意义的人和事件,而纪念堂、纪念碑的修建,除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也让人们在回忆过去,心怀崇敬之时有一个情感寄托之处,这个地方通过建筑的方式形成一种仪式感,让人们在不觉中感受历史的氛围,释放内心的情感。
威尼斯广场
威尼斯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这个广场是由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耗时25年才建成。
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
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
在这座为庆祝国家统一而修建的纪念堂的设计中,通过建筑的宏伟形象、布局方式、利用喷泉隐喻地形等手法表现了它的雄伟的形象和纪念意义,通过建筑上的雕塑、材料和气质向人们展示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人的缅怀。在建筑使用中,士兵护卫的无名战士墓、在入口处工作人员向每一个走近建筑的游客强调:“No smoking. No eating. No sitting on the steps.”也在时刻向来往的人们展示着国家对历史的重视和对先人的缅怀。
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记忆之环
这个为了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而建造的环体位于国家墓地旁。在悲伤已经归于平伏的如今,建筑师希望给同胞建立一座艺术与自然的环体,表达对和平与团队的祝福。
人们相互牵手而围成一个圈。借意于此,建筑师在这个代表团结和永恒的环中安放了参加Nord-Pas-de-Calais大战的600,000官兵的名字,让这些姓名,这些字母形成一个排名不以先后,没有军衔和国籍区分的循环。环体入口朝向墓地,另一侧是阿图瓦平原。
这个巨大的环体以水平之姿恒立在大地上,就像是一个完美的无重力浮体,其与起伏的地形形成巨大的反差,为此,壮观的悬挑因而出现。环体在坡地上长距离的悬挑也仿佛在提醒人们,和平是脆弱的。
这个周长328米的水平环体呈褐色,等待参观的人们前往重新发现和平。而人们到了环体的内向的一侧,则会发现这里呈金色,500个金属折面被镀金,上面篆刻着参展士兵的名字,无任何等级之分。这种陈列所体现出的平等是对人性的尊重和对团结的敬仰。建筑会采用了超高性能的纤维增强混凝土,打造出这个无视时间,具有永恒效果般的环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远去,和平是如此重要,是欧洲的未来。这个简单但是强大的环体,仿佛是对和平的誓言。
阿布扎比纪念碑
阿布扎比纪念碑的概念是由全世界有声望的艺术家 Idris Khan 构想,“创造一个对损失和记忆有回应的公园,一个传达团结和支持的精神场所——一个可以产生积极的、有希望的共鸣的纪念碑,展示鼓舞人心的雕塑以及当代艺术如何影响人们的情感。”
Wahat Al Karama 公园的中心是纪念碑,享受这统一诗意的时刻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纪念碑。综合体的结构由31个垂直铝板组成,最高处高度23米。铝板看似很轻互相依靠象征美国阿联酋的七国的力量。纪念碑巨大的尺度, 代表着永垂不朽的烈士,一个象征着正义和反抗的场所。前面的两块板垂直放置,想靠近的人们表达一种谦虚的态度。
荣誉馆作为一个沉思和表彰功勋的场所,标志着纪念之旅的结束。圆形结构被7个 Idris Khan 的垂直玻璃和水系板围绕,2800铝盘子刻有阿联酋的英雄的名字。这里由艺术家、馆长和建筑师合作,是一个表达艺术家的实践和该地区的英雄愿望的场馆。
主创建筑师 Liam Proberts 表示:“展馆被设想成为一个反思和避难所,一个参观者结束旅程可以在这里沉思的场所。 层状屋顶对纪念碑和当地建筑语言做出回应也代表这历史的分层。”
这个项目证明了在一个传达目的和情感的项目中艺术和建筑融合的力量,创造了一个对国家有反思、宁静并且有意义的场所。地标建筑还包括入口的游客中心和作为圆形活动剧场的纪念广场,纪念在过去和现在的冲突中牺牲的战士。
越南战争纪念碑
越南战争纪念碑,又被称为越战纪念碑、越战将士纪念碑、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墙等,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
邻近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该纪念碑由用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用于纪念越战时期服役于越南期间战死的美国士兵和将官,闪闪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上依每个人战死的日期为序,刻划着美军57000多名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
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
每年,都会有大批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自己的亲人或原来战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在这堵黑墙前面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短剧。这些供品包括婴儿时代的照片、军功勋章、啤酒等。
正如越南战争时期的著名记者阿诺德·伊萨克在其1997年发表的《越战的阴影》一书中所说:“没有人在华盛顿特区其他的纪念馆写下留言或摆下供品。”。那数万死者的亲属,尽管他们明知墙下并没有亲人的尸骨,但他们仍然把黑墙看成是与死者联接的唯一纽带。他们用各种方式哭祭自己的亲人,其中最感人的是每天遗留在墙下大量的信件,这些都被人精心收集。
Varde 博物馆——TIRPITZ
这是一处由BIG事务所设计的对于沙漠中的避难所的改造扩年项目,意在通过建筑温和却坚定地表达对丹麦西海岸 Blvand 地区戏剧性战争史的抗争。
为了与二战所使用的沉重地堡形成对比,博物馆用一个交汇的十字刻入大地景观,精确而巧妙。与场地中炮兵堡垒庞大而具有侵入性的体量不同,新建成的TIRPITZ博物馆是一个简洁、纯粹的混凝土体块,被小心的嵌入岸边的沙丘,隐匿在景观下的伪装中。
博物馆向人们讲述着历史,在建筑的遗址旁新建的博物馆以低调的形式隐匿在景观之中,却又以大地上强硬的裂缝向世界诉说着历史。与越战纪念碑作为大地的伤疤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意大利山地作战部队纪念碑:Alpini纪念碑
Alpini纪念碑纪念的是意大利精英山地部队Alpini。它以抽象的不同高度石块代表意大利疆域上不同高度和名称的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山与人类的联系。
设计中将山脉所在的区域概念化为一个抽象的地图符号,以16个高低不同的石块代表着地图中的16座山峰,又将山峰的高度缩放转化为石柱的高度不同,进而建立抽象的联系。
设计以一个大平台之上以紧密布置的16根高低不同的石柱,绘制一幅生命的地图,意在表达生命是脆弱的又是坚强的,却又是无法预测结局的。而石柱间的空隙代表着“因为我们无法控制的环境而发生的告别”。失落的生命留下的空洞无法填补,留在他们生活在记忆中。
这样的设计方式也寄托着人们愿在设计中付出生命的人们可以在这里得到生命的升华。通过这幅关于牺牲的地图,留在后人心中无法被填满的空隙使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魂化作山的一部分,他们不再生活在人间而是融入了这篇土地,化作自然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一种精神。
这些座纪念碑的意义不仅仅是因为设计一个寄托思念、铭记先烈的地方,也是人们将哀思转化为自然和力量的场所。在转化之中使生命获得新的身份,在这里赋予生命一层更新的意义。
以色列赫茨尔山阵亡士兵纪念馆
Kimmel Eshkolot 事务所设计的“以色列赫茨尔山阵亡士兵纪念馆”(Memorial Hall of Israel’s Fallen at Mount Herzl)位于赫茨尔山的以色列国家公墓之中,是以色列最重要的场地之一。纪念碑是一种个人和集体思念的结构物,用来纪念以色列阵亡士兵,设计师用一种起伏的漏斗形砖块砌成,把大厅的天空打开,用自然光淹没空间,围绕着一个环绕中心雕塑砖结构250米长的“名字墙”,产生情感上有力的纪念性。
将建筑置于具有历史意义的赫茨尔山顶上,犹太复国主义创始人的安息之地和以色列国家公墓的所在地,Kimmel Eshkolot 事务所设计的结构会尊重它所在场地隔离性和静谧性。这个结构遵循了这座山的地形,带有光耶路撒冷石材的曲线,为圣城“盛装打扮”。参观者可以穿过纪念馆到达 Herzl 山公墓,或者沿着一堵内部刻有名字的砖墙,踏着一系列台阶来到纪念馆的入口。
螺旋形墙由超过23,000个混凝土砖组成,每一个都刻着一个阵亡士兵的名字,在每一周年纪念日上,它们都被白炽灯所照亮。管状结构的内部是纪念中心的光漏斗。
为了给大厅营造一个宁静的空间,纪念馆的设计首先是一个内部的项目。 挖掘这座山,让大厅里的阳光充足,首先要成为 Kimmel Eshkolot 的主要焦点,其次重建了地形。以色列阵亡纪念馆旨在不像外部环境那般庄严,又与附近墓地的纹理相呼应。室内光通过光漏斗巧妙地过滤。通过这个“石头边”将光线映射在大厅的墙照射在建筑物的名字墙上。
在战争中逝去生命的英灵将自己的人生定格在了过去。作为后人,我们缅怀先烈,长存感念,珍爱和平。以建筑师的方式去纪念,无论是通过宏伟的广场,雄壮的纪念碑,还是通过烙印在场地上的伤疤;是通过博物馆、展览馆去讲述一段历史,还是借由形态与构成的整合来隐喻升华,都是建筑师以建筑的方式献给先辈的礼物。
编辑/部分翻译:宋若尘
资料来源:archidaily,goood设计,百度百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