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计成(公众号ID:jicheng-0102)授权在本站发布。 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作者 | 朱河
编辑 | 亚姐
知乎的一个朋友说完这句话,我深吸了一口烟。
心里话,颇为触动,说震动都不为过。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连亲生父母都在苦心劝退,还是决定放手一搏,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坚持?
有追求是件好事,毋庸置疑。
首先不说别的,光这一点,就强过很多人,值得鼓励。现实里,有多少人折腾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自己喜欢什么,到底为什么而活。这跟谈恋爱一个道理,有了心仪的目标,接下来才更有动力。
但是,如果有些追求,在当下中国难以实现,我们是不是应该理性地面对现实?因此,我想对这位知乎网友说:听爸妈的话,你真的不会吃亏。现在学建筑,真的很不明智。
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我属于劝退党。劝退,不是一种肤浅的情绪表达。劝退是为了让行业变得更好。这里,不妨重申一下:
我为什么劝你不要学设计?
既然他们死不悔改,那我只有不断地劝退,直到那些高高在上的设计学科再也招不到被大师情结冲昏头脑的学生不得不进行学科改革,直到那些充满剥削的设计机构再也招不到廉价劳动力不得不进行自我反思,改变当前依靠人力穷举的劳动力密集型方式,探索多元创新的行业模式,设计行业才会走上被迫改良的道路。
这段话展开来讲,主要有两点。
1. 学院派的孤芳自赏。
就目前国内建筑专业而言,除开老八校,那些二三本的学校里,有多少老师在任教前,有五年以上的设计行业从业经验?恐怕少之又少。
能进高校成为正规教师的,大多数都有博士学位。一次性补贴安家费,提供免费住房福利,为配偶安排工作,同时可以享受各省的人才引进和优先落户政策。读完博士,谁还会去设计院熬夜?换我,我也不会。
这就带来了一个的问题: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因为缺乏社会实践,老师能教的基本也只是自己当年所学。比如新建筑的五点要素,或者朗香教堂奇异的开窗手法带来心灵的震撼等等。然而这些东西,被当作重中之重传授给学生,半个多世纪了,实际意义何在?
难道,我们不是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吗?
这种“向大师学习”的教育方式,自然而然地造就了学生们的“英雄气概”。所以,学建筑的学生,大多都太把自己当回事。说好听点,叫自命不凡。说难听点,叫居高自负。张口闭口,这个大师那个场所。
读了五年,你问他一句小汽车的转弯半径是多少,憋了半天,也答不出个所以然。
这就是目前建筑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教育的教条化与不作为,带来学生的眼高手低。
2. “我们”成了我们的敌人。
肤浅地看,这是一个遍地建筑师的时代。CAD帮了我们,也害了我们。
在CAD的成全下,很多原本没有建筑师特质的人,翻进设计院溜进事务所,摇身一变,个个竟成了建筑师。在CAD的成全下,当甲方们打听到我们要花一个月,才能完成一幢20层办公楼的全套施工图,他们不高兴了。
后来,他们找到一家只需一周就能完成的单位。遍地建筑师的时代,建筑师当然既便宜又好找,说话还超好听。
我们时常会抱怨甲方无底线压低价格缩短工作周期,抱怨设计机构熬夜加班剥削严重等等,这一切,都只是表象。
建筑师们之所以感受到行业环境不够友好,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四周有无数个类似的“我们”。经过多年的扩招,我们这艘巨轮,终于超员了。从近两年的转行潮,便可看出一番端倪。
所以,扩招了这么多年,我认为是时候减少招生规模了。僧多粥少这个问题,只能从源头解决。
在知乎里,很多学生都在问要不要报建筑学,或者要不要去设计院。
几乎可以肯定,这不是少数个别学生的焦虑,这属于集体焦虑。老实讲,这类问题比较棘手,因为回答不好,容易被人说成误人子弟。
不过,谈论问题总好过忽视问题。比起那些建筑学院和行业媒体,正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作为。
回答中,既有新入职场的设计菜鸟,也有工作十年以上的设计主管,既有“千万不要去设计院”的苦心劝退,也有“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回锅鸡汤。
回答排名前三的,基本都是劝退党。好不容易,发现一锅鸡汤,飘香四溢。好奇,凑近主页一闻,靠——建筑学考研培训机构。果然,利益决定立场。
世事难料,有真有假。但请务必相信:群众的眼睛,血亮血亮的。不顾多数人的建议一意孤行,正常情况下,是要吃苦果子的。这就好比一桩家人都反对的婚事,你若坚持,八成是得不到幸福。
最后,我想说:
建筑学,学了就好好学;
还没学的,就别来趟这趟浑水了。
依旧无法同意的,请掏出计算器,算一道题:
一名年薪15万的建筑师每月薪水150000元/12个月=12500元。
一名普通餐厅的厨师每月薪水7000元。
由此可得:
建筑师时薪
12500元 /(14小时x26天)=34.34元
厨师时薪
7000元 /(8小时x22天)=39.77元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