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ArchDaily(公众号ID:ArchdailyChina)授权在本站发布 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非城非村、兼城兼村
3#/8#展馆改造是今年深圳双年展盐田分展场: 村市(是)厨房的建筑参展项目。本届深双以“城中村”这一城乡冲突与融合的产物作为展场。在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和自下而上的自我演进的交叠之中,“城中村”成为一种既非城也非村,既是城也是村的另类空间。这种杂糅的空间给不同的社群提供了相对便捷、低廉的生活空间和服务设施。
3# 婴戏屋 CreatAR Images
我们的工作在“村市(是)厨房”的展览主题下以现象观察和介入实践的方式在盐田大梅沙村开展。这个主题把食物、烹调这些家庭日常活动,引向社群交流、融合的公共活动。在传统岭南文化中,宗族群体内共享的烹饪和饮食活动是社群公共性的载体,尤其在各种节日、婚丧嫁娶之时更为常见。而今天的大梅沙村聚集了各种本地和外来社群,社交网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我们希望通过空间实践来推动多社群交流、重塑公共性。
区位图
事件空间、日常空间
因此在设计之初,有一些问题是我们尤为关心的:艺术家、建筑师在展期的城中村里植入一种临时的空间现象的同时,如何为城中村的社区更新、邻里互动、社群融合带来长久的影响?建筑师在创造事件性空间的同时,如何让它同时成为展后可持续的村民日常生活空间?一个空间实践能否在事件性和日常性这两个语境中都有可能性?
3# 婴戏屋 CreatAR Images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大梅沙村两个特征化的民宅空间进行了再梳理、再组织,把艺术空间和日常空间整合在一起。将建造行为和这个地方相关联,让建筑嵌入它所处的时空脉络之中。在展览闭幕之后,如果这些空间还能够在长效的运作,村民的日常生活也能激发出一种公共性,就将会是一个良性的过程。
一次介入、一个断面
我们希望当下的工作能够直接切入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空间等方面综合的历史断面中,从中找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探讨一种平衡事件性和日常性的可能。
3# 婴戏屋 CreatAR Images
3# 婴戏屋
婴戏屋是一栋始建于七十年代的客家老宅。改造后由艺术展览空间和日常化的儿童参与空间构成,两种空间呈现为层叠并置的关系。观众经过公共庭院,通过室外楼梯到达二层平台,再从室外走廊进入二层儿童体验空间,此为日常性空间序列。而展览所代表的事件性空间则位于一层室内。于此同时,日常体验空间也可与事件活动相结合。
我们的改造首先拆除原有非承重墙体,清理出基本的空间结构,保留并进行了一些梳理。恢复了建筑底层和庭院间的原有门廊。为了强化门廊、院子、楼梯的公共性,加建了一个轻型的木格构花架,其上可攀缘植物,可用于儿童攀爬、游客座榻,同时也作为大庭院的分隔,和隔壁庭院能共通也有限定。
剖面图
老宅底层空间相对封闭低矮,我们置入了一系列连续的原型空间序列。六个双坡顶两两垂直,两道三角形隔墙把空间进一步单元化,也对展品进行了部分隐藏,引起观众一窥究竟的好奇心。
二层空间檐口低矮、向内渐高,屋顶保留了露明的梁架和瓦。室内地坪和一层屋顶相呼应设置局部的起伏。在最早的方案中,我们在两个开间之间打开了一个拱形门洞,插入了一个儿童活动的“屋中屋”空间。最终由于成本所限,通过隔墙上的原有门洞搭建了一个向内收束的半透明“屋中屋”。
3# 婴戏屋 CreatAR Images
8# 暮望屋
暮望屋是一栋始建于八十年代的村宅。改造后由艺术展览空间和日常的村社公共空间构成,两种空间呈现为包围和被包围的关系。观众经过公共庭院,通过室外楼梯到达二层居中开间的茶室和南侧的休憩台阶,再走向屋顶平台和台阶剧场,此为日常性的公共空间序列。而一层的展览空间和二层的艺术家工作室则作为事件性空间,包裹着公共空间。
我们在尊重老宅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再组织,将一层破碎狭小的出租屋空间整合为几个连续的展览单元。修复脱落的马赛克瓷砖、剥离出夯土墙的材料肌理,把新的建筑空间和老的历史遗存不分主次的并置、叠合。为了营造室内的光线氛围,在一、二层屋顶平台设置了高侧天窗,并利用屋顶起坡形成休憩台阶和剧场,这些日常空间也可与事件活动相结合。
剖面图
8# 暮望屋 CreatAR Images
在最早的方案里,一二层居中开间设置了连贯的垂直向公共空间,直通屋顶天台。最终由于加固成本和技术所限,仅在二层设置上屋顶台阶。站在暮望屋天台向北望,由近至远可见大梅沙村落、旅游度假区和起伏的远山,复杂的城市肌理在眼前依次展开。
8# 暮望屋 CreatAR Images
8# 暮望屋 CreatAR Images
一种平衡、一个起点
展览开幕后,随着艺术展览、公众活动、工作室等内容的快速植入,我们观察到一些空间现象被激发。政府、业主、建筑师、艺术家、运营方等各主体在跨界合作的同时,产生了对空间权力的激烈博弈。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不同空间类型和诉求叠加形成的非均质空间模型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尝试回答事件和日常、短期和长效的关系问题。在此平台上的权力博弈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一种动态平衡。
8# 暮望屋 CreatAR Images
8# 暮望屋 CreatAR Images
非均质的空间策略是一个触媒、一个起点。我们期待通过空间去引领和触发一些公共性的现象和活动;期待看到随着政府的延续指引和业主的积极反馈,大梅沙村的社区更新、社群共生持续发生。
3# 婴戏屋 CreatAR Images
图纸部分 3#婴戏屋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图纸部分 8#暮望屋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剖面图
- 建筑师:周蔚 + 张斌 / 致正建筑工作室
- 地址:大梅沙村, 盐田区, 深圳, 广东, 中国
- 主持建筑师:张斌
- 项目建筑师:李姿娜
- 设计团队:杨竞、许晔、谢兆荣、梁晓逊、程子昱
- 建筑面积:240.0 平方米
- 项目年份;2017
- 摄影师:CreatAR Images 清筑影像(毛盈晨,吕晓斌)
- 建设单位:深圳市盐田区建筑工程事务局
- 施工单位:邯郸市邯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视频制作:CreatAR Images 清筑影像(艾清,吕晓斌)
编辑:韩爽 黄馨仪 罗婧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