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天的童话 于 2015-8-1 02:38 编辑
2015年7月31号结束了为期五个月的实习,一路走来,感慨颇多,其中有过工作上的辛酸,也有与同事玩耍的欢乐。其中有幸接触了大小几个项目,也算是对设计的流程有了简单的了解。也正是在实习的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关注了e拓。希望接着这个平台,跟准备去实习和正在寻找实习的同学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主要分为两方面,工作方面与个人方面。 工作方面 我是一所普通院校的建筑生,位于美丽的杭州。(说到杭州,最喜欢去美丽的西子湖畔看美女,哈哈,)所以在寻找实习之初,接触的基本都是杭州本地的设计院。后面经老师推荐来到了中国美院风景与建筑设计研究院(至于是几所我就不说了,保密哈哈)。我没有经历过投简历,找实习的这个过程,没有体会过其中的辛酸。之前看到很多帖子在说这个问题,觉得他们从投简历这个过程就开始有收获了。身边的同学也少有这样的情况,基本都是老师推荐,或者公司通过毕业的学长学姐来学校招聘的实习生。我归结了一下,这可能就是本地学校的地域优势吧。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我明年年初也会去深圳找实习,工作。也能经历一下,投简历无人理睬的过程吧。如果有人已在深圳实习或工作的,愿意与我分享经验,就想加我为好友吧。哈哈。 在一个团队里,每一个人基本都有相对明确的分工,实习期间,我基本的任务就是做每个方案的基础工作。我所做的工作基本包括有建模,做分析图,排版,画一些平立剖图等等,偶尔有机会能和老员工讨论一下一些小项目的方案,从中吸取一点经验。更多的时候只是默默在边上看着他们探讨问题。基础工作里更多的是对软件方面的运用。常用的软件有Su,CAD,PS,Indesign这四个是比较常用的软件,对于一般的设计院来说是足够用的了。现在有些设计院也在使用bim,rhino,grasshopper,archicad等参数化软件。我个人对这些软件的观点是参数化会是将来的一个方向,掌握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基于在熟练运用传统软件和有一定的项目工程理解后在去学习参数化软件,效果是不一样的。更能明白软件实际运用之间的差别,而且软件学习具有相同性,学习也更容易上手一些(PS对于参数化软件的学习,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肯定会有很多人不同意,这是很正常,也很能理解,我也只是表达一下我的观点哈哈哈) su建模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就是建筑体,另一部分就是环境的营造。其中环境营造包括地形的建立,植物配景的搭配等等。这两部分的建模常常会依赖于su的插件,学会使用插件是提升效率的必经之路。常用的插件suapp,tools on surface,artisan,vary等等(su插件太多了,说不完了)。除去一些技巧上的东西,个人觉得su建模,更多的是考查一个人的逻辑思维,如何分类归组。这也是体现一个人软件水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这里我特别提一下地形的建立方法。因为这个问题以前也曾困扰过我。建地形我有这么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在cad的中画好等高线,然后在su中利用沙盒工具箱生成地形。第二种是利用cad地形图的高程点建模,这里会特别使用两个软件是用湘源控规6.0配cad08版。至于这个建模方法网络上也有,大家可以查查。这两种方法是我比较常用的,当然还有一些如利用grasshopper的算法,制作一个cluster,然后转化为su文件,这些参数化软件方面的应用我还不怎么会,就不多说了。当然su方面还有一个难点是植物的搭配。一个建筑的表现当然需要环境的配合,没有环境的建筑是不完整的建筑。至于植物的搭配,个人感觉需要对建筑设计有一定的理解,如庭院里要摆放一些什么的树木,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如何突出建筑,又不抢眼等等问题,我觉得我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还有一些su的协同作业,对于su想再说一句。SU真不是一个很简单的软件(哈哈,这句话一个学长也曾对我说过)。 CAD是大家见的最多的一个软件,当然很多人会安装天正,这里姑且先当天正是CAD的一个插件哈,最后再来说区别。CAD也是一个最能体现手速的软件。我见过那群画施工图的大神们,华丽丽的秀操作,眼睛都不眨一下,简直神速。只恨自己手短,操作慢。当然CAD里蕴含许多技巧,技巧懂得越多,画图速度,必然会提升。这些画图技巧,论坛里也有很多。这里我更多的想讲一下。是CAD的协同作业。因为我实习的那个所,规模不大,所以并没有进行协同的作业。正是没有,才想和大家讲。协同作业是一个团队高效工作的方式。一个团队画CAD图最好都能有统一的规定,其中包括图层,线型,颜色设置等等。为什么要这么设置呢,这相当于团队里每一个人的画的图都等于自己画的图,对于图纸的修改,以及工作的交接是及其便利的。在实习期间,我见过其它设计院给我们发的一个CAD文件,里面拼着三个人画的图,三个人三种画图习惯,对于后面统一修改的人来说是及其痛苦并影响效率。协同作业基于一个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大家把每个项目的文件及时上传到平台,以便每个人都可以下载了解。对于CAD图纸的应用,可以使用CAD的外部参照命令将文件引入。可以在外部参照的图纸上继续绘图。一旦总工对图纸内容,有所更改,便可以修改原文件,引入图纸的人都会得到文件已修改的提示,此时便可重新加载外部参照文件,得到最新的消息。不至于发生人员信息传达不当,导致浪费时间绘画错误图纸。我觉得大家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了解一下协同作业哈。下面我来说说CAD和天正的一点点区别吧。一些外资企业可能会要求你使用CAD,而中国一般的设计院都可以使用天正。在基于天正自身平台下,天正的绘图效率肯定是会比CAD高一点,但是天正与其它软件的配合使用不如CAD,简单的说就是天正的封闭性会更强一些,而CAD会更开放一些。 PS,AI,Indesign,adobe公司的三个姐妹软件,前面没有提到ai是因为ai使用的不是很多。在用Indesign之前,会用AI来做一些流线分析图,功能分区图等等的,但是在学会Indesign之后发现,很多图可以直接在indesign里绘制,所以ai使用的概率一下就调低了很多。ps在我实习期间,使用的不是很多。这期间我基本只用ps填填单体色块,修一些简单的图。在之前本以为还会填个总图什么的,结果一个都没填上,经历的方案都拿到效果图公司去填了。ps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绘制一些效果图时,论坛里有好几个ps大神,大家可以多看看他们小清新的风格的效果图.。对于Indesign排版,我只想说,我也是一个新手。在实习期间我排过两个文本,一个是有人辅助完成的,一个是自我完成。排文本比较注重文本的思路,逻辑。我根据我的实习期间的经验总结了一下。通常一个文本会有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项目概况,主要内容有项目所在地分析,大小区位分析,现成照片等等。第二部分是设计理念,主要包括设计思想,设计元素的由来,设计体块的形成,设计规划等等,第三部分是效果展示,通常包括有鸟瞰图,透视图,局部透视,夜景透视图等等,第四部分技术图纸,通常包括一些分析图,还有平立剖图纸等等,第五部分是设计说明。这些是一个文本组成的基本部分。当然思路不同,排版内容的顺序也往往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个人方面 几个月下来,学到的不仅仅的是专业上的东西,还有一些为人处世,处理事情的经验。对于我们这个年纪,总是显得太年轻,太稚嫩,没有过多的生活阅历,社会阅历,很多事情处理的不是很圆满。在我实习之初,负责人承诺会根据实习期间表现,给予一定提成。但是在今天,他却以时间太短为由,拒绝给予提成,当初在实习之初,他并没有说过时间长短的问题。此事颇为气愤。希望给去实习的学生,一个提醒,也算是给我自己的一个教训。事无巨细,有许多事情在开始之处最好就能说明清楚,这样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哈哈哈,不说这个问题了)还有在与长辈的交谈中,要学会勇敢的表达自我观点,这点还是很重要的。 现在身边的同学有的在实习,有的在考研,有的仍然还在玩游戏。看着他们不同的境况,不同的人生态度,让我感慨颇多。我只想说一句。花点时间,问清自我到底需要什么,想要怎么走。最好有个大致的方向。人生需要有合理的计划与安排。这是个大学问。我点到为止,大家有兴趣可以深入思考下这个问题。 九月份即将步入大五,让我感慨颇多,感觉自己每一步似乎走的都那么冒险。在大四下学期,我就开始实习。转眼间五个月结束了。马上到了大五上学期,学校安排的正式实习期,我却毅然的结束了实习。准备进行一场Tadao And这是式的旅行,在行情低迷的情况下,我却计划着离开杭州,前往陌生的城市,寻找实习与工作。每一步走的都是那么奇特,但每一步都是跟着心走。也不知道未来的路会如何。只能全力以赴。还记得总工说过一句话,在逆境中还能够一直保持着自我,那说明你已经有了大师的潜质。愿与大家共勉。下面分享几张,我所参与项目的效果图,让大家过过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