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筑
Le Corbusier, Modern Architect Giant
展 期:2015年6月14日 - 7月31日
媒体预展:2015年6月13日
地 点:中国 深圳 华·美术馆
指导单位: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
主 办:欧博设计
联合主办:华·美术馆
协 办: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奥德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策展人:白宇西(中)
技术策展人:Pascal Mory
支 持: 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 法语联盟 法国电影联盟 法国文化网 柯布基金会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鸣 谢: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
时值20世纪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勒·柯布西耶逝世50周年,2015年6月14日,由AUBE欧博设计主办,华·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筑”将在深圳华·美术馆展出,展览展至7月31日。作为“2015中法文化之春10周年”及“OCAT十年”庆典项目之一,这次展览亦是柯布西耶在中国大陆的首展。其中展出的,除了柯布西耶独具代表性的建筑设计之外,还包括出自柯氏之手的家居设计、文论专著以及鲜有中国观众接触过的柯布西耶绘画与雕塑创作等共计200多件作品。 观众们不仅可以在柯布西耶的手迹、出版中追随其创作的踪迹,展览现场的空间设计也透出柯布西耶创造性的意味,为观众们营造了具有柯氏气息的观展氛围。这次的展览空间是一次对华·美术馆空间的柯布西耶式解读。作为本次展览的内在空间逻辑的原型,柯布西耶早年设计的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和拉图雷特修道院(Couvent of La Tourette)的设计理念将贯穿整个展览。一层展厅将模拟架空,还原两座建筑原型的公共氛围,同时这里将开设工作坊,为观众提供一个可以亲涉其中的展览环节;二层展厅以时间为线索,呈现柯布西耶的一生及其丰富而多样的创作思路;第三层的观影空间,模拟柯布西耶式的屋顶花园,在这个不甚开阔却不失闲适的观展环境中,有关柯布西耶的记录影像将生动地折射他创造性的工作与生活。此外,一、二层联动的中庭以拉图雷特修道院为参照,还将开设公众讲堂,再次呈现“在寂静中容纳100颗心和100个身体”(这是柯布西耶接到拉图雷特修道院设计任务书时,神父作为甲方提出的要求)的理想。 展览当中,围绕柯布西耶的建筑哲学、城市构建理念以及他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创作,来自设计、艺术、文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的学者还将受邀举办讲座、论坛等系列活动,从多层面与观众们一同来探索柯布西耶其人其作。
创新激进而又备受争议——柯布西耶其人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e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港台又译做柯比意。 柯布西耶一生共创作超过400多件艺术作品、设计逾百建筑,也曾参与过城市的完整规划,出版80多本专著及评论,并设计了超过一百件家俱,是20世纪最重要的创作者之一。柯布西耶在其创作生涯早期,已确立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及学科地位。他在巴黎成名,渐渐涉足全欧洲,最终登上国际舞台。其建筑作品遍及欧、非、南北美、亚四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避居乡间,后来又到印度和非洲工作,战后他的建筑设计风格明显起了变化,从注重功能转向注重形式;从重视现代工业技术转向重视民间建筑经验;从追求平整光洁转向追求粗糙苍老的甚至是原始的趣味。他的设计理念以及他在建筑方面的论述和作品直到去世,都对世界各国的建筑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却也因其怪异的外观,令守旧派异常愤怒。他的这种既创新亦激进的建筑哲学,引来的赞誉与批评相当。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的旗手,对人类进步的信念不曾动摇,但被外界视为传统的破坏者。
艺术史上的“纯粹主义”——柯氏的绘画与雕塑 惹人注意的不仅是柯布西耶独到的建筑哲学,他一生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亦是艺术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笔。因为孩提时代对艺术的兴趣,柯布西耶开始涉足建筑设计行业。他一生除睡眠之外有一半的时间花在绘画与雕塑上,并因此在现代艺术史上几乎独自占据了“纯粹主义”这一章节。虽然纯粹主义不能涵盖他所有的绘画,更不用说他的雕塑了,但可以说,没有他的艺术创作,当然还包括被他自称的“文学家”身份,柯布西耶不可能创造出如此撼人心魄的伟大作品。也正因为如此,柯氏晚年教导后辈要学习“主导艺术的综合”。 在国内对柯布西耶雕塑、绘画的译介与研究几乎空白的背景下,这次展览中,包括其各个时期的油画、速写、素描、版画和雕塑等丰富的柯氏艺术创作,将不失成为一个探索更立体的柯氏的机缘。
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筑 巨人的形象源自神话,神话中的巨人终究面临的是“末路”结局。正是因此,展览主题中,柯布西耶的“巨人”身份与他备受争议的一生不谋而合。同时,“巨人”也是对柯布西耶观看人类世界的尺度与角度的精神性再现。他是一个能从信仰的深度、人类的角度、人性的高度体察周遭的大师。无论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城市,还是建筑细节中一个门把手的跨度,都能彰显其自身对人之快乐与尊严的鸟瞰、平观与透察的全面和深刻。为此,他还最终落地文字,在其众多有关建筑与城市的文论专著中教导我们什么是“度”,什么是人的光辉,例如他那本广为流传的《模度》。 展览将分为“建筑史——城市史”、“文学史——艺术史”、“社会史——生活史”、“走向艺术的综合”四个平行而互相渗透的层面,从柯氏生涯四个交织相错的方面,向观众们展现柯布西耶“巨人”视角下的建筑哲学、城市理念和创作生活。四个层面为走进展览提供了不同的入口,也从时代、城市、公众、建筑学和柯氏个人五个不同的面向,呈现出一个强调开放性的参与平台和探讨机制:一是在柯布西耶逝世50年后的当今,借讲座、论坛多方位回顾和深入挖掘柯布西耶遗产的现实意义;二是联合不同的机构、团体和个人实现此次展览,通过糅合不同领域的力量,呈现开放的城市文化;三是展览根据不同的年龄层和工作背景,提供不同的观看与参与方式,比如征集观众一同参与到海滨木屋的建造工作坊,亲历建筑设计的乐趣;第四则体现在展览空间的设计之中,通过对柯氏建筑原型的呼应,可引出建筑学意义上对策展与布展本身的探讨;展览邀请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学者就柯布西耶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这三对关系独特叙述方式,展开探讨、举办主题性讲座,则是柯氏个人研究本身的开放性的体现。 华·美术馆一、二层中庭以拉图雷特修道院为原型的讲堂,长轴正对的是巨幅屏幕上的柯布西耶语录,台上无声无人。教师缺席的讲堂将展览主题从柯布西耶的“巨人”身份与精神特质延宕至策划人对“建筑师”的独到理解——建筑起自己的老师,而教师的缺席更是强调建筑师自身的修为;从策划人的视角来看,这也是自修的必然所促成的,借此展览中的隐喻,期冀各位开启自己的诸种知觉展开不懈的自我教育,或许将成为这次展览的主题升华。展览也期待能在这无声无人的空间中凸显出伟大建筑唤起诗一般静默的能量,在此静默之中,我们的注意力将转向自身存在这一事实,让我们能够听到自己的存在。
——讲座信息来源于华·美术馆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