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E拓建筑网正式更名为拓筑在线!

拓筑在线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当我谈图书馆时我谈些什么


[版块:建筑师讨论区] [分类:讨论杂谈] [复制链接] 报告无效帖子查看: 2902|回复: 3   
拓都将军|白木碉 发表于 2015-3-2 18: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得20e币  e币充值  开通VIP会员  快速免费获取e币
本帖最后由 白木碉 于 2015-3-2 19:09 编辑

       第一次读《图书馆之恋》时,感觉是邂逅了一位神秘的姑娘,虽然很难懂,却无法抗拒她的魅力,于是用尽我最单纯的信仰来和她交往。结果是感觉自己学到了许多,成长了不少,甚至有时忍不住惊觉自己已经从男孩转变为男人。然而回过头看她,却仍然说不出她是什么样子的。

       四年之后重读《书恋》,依然是仰望的姿势,不同的是这次淡定了许多,不再畏惧那些我不熟悉的地方,而是和我比较熟悉的部分好好重聚了一回。就像十年后和初恋坐在街角的咖啡厅里对视,无论对方变了多少,却总能在某些不经意的眼神和小动作中找寻到从前的痕迹。正是这些影像小心翼翼地在我们的心盘上刻下回路,只有后知后觉地回忆起来时,它们才令我们更加深刻地微笑和悲伤。
读自己的摘抄和读书本身感受是不一样的。摘抄由于没有上下文的连贯,故而读的时候焦点格外集中,每个字都是一粒珍珠,每个句子都是一幅画卷,每个段落都是一杯酣酿。当初摘抄时我好像是不好意思写下自己的感想——我甚至都不好意思感想——现在我允许自己重抄一遍这些读过N遍的话语,并不无强迫地写下随之而来的某些思绪。

       曾经那篇恶心的《喃喃》是那段时期的微博汇总而成,从中随处可见当时的痕迹。

       J:《图书馆之恋》
       B:白木碉

       J:而我,我很难分清回忆和虚构,而且我对幻想的维度比对他的准确性更加敏感。是我读得太多以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吗?根据这种解释,看小说已经影响了我的回忆的构建和解读,我难以驳斥这种解释。

       B:这种体会我似乎有过那么一两次,也是在自己和别人一起回忆童年时发现的——我们的故事版本会有出入。也就是说,同样的事件,会受到不同成长经历的主体的不同的重编。我对那几次的实例记不真切,也不常有,这说明我读的不够多,经历的也不够多——并不全是由于年龄,也许只是记住的太少。

       J:在这次朝圣之旅结束时,我明白了,人们是极少么能找到过去的。朝圣之旅非但不能重现昔日的幸福景象,反而经常会引来新的悲伤。

       B:这样的循环似乎是人类的宿命:在幸福的追逐中收获悲伤,在悲伤的坠落中遇见幸福。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再去读自己那一本一本的日记时,一开始就是冲着享受悲伤去的。所以在快乐的日子和很忙的日子里我是不去碰那些本子的。

       J:当我决定进行最后一次美国之行时,首要的就是去校园里做最后一次阅读,以便提前体验我期望的天堂的感觉。

       B:作者选择了一种有形的堕落,而我更倾向于无形:趁着还清醒的时候尽量多的储存一些味道,然后在弥留之际只管把盖子拧开放出记忆就好——无怨无悔,无牵无挂,面朝云天,静静飘散。一样的是,我们大概都想好了怎样去死——我选择的是风——并不是说我们一定会如愿以偿,只是怀着这样的念想也许就能活得更加安宁:“我听天由命地想到,我必须面对哪天因为年龄的关系我行动困难,连目录都翻不动。到那个时候,我还会有,至少我希望如此,梦到曾经陪伴我一生的图书馆的能力。”

       J:我从中找到了一个证据,不是证明警察尊重文化的证据,而是证明图书馆是有罪的,图书馆职员、尤其读者们对时代的不幸漠不关心,这种冷漠造就了一些无害的人,甚至都不值得监视。对他们来说,书籍最终会取代外部的危急。我读,故我在。他们读,故他们存在。以至于对外部世界来说,他们等于不存在。这是否就是兰波在他的诗《兰着的人》中表达的带有不屑的感情?我认为他们的阅读并不是在艰难年代的一种逃避,而是公共阅读本身的一种自然延伸。

        B:图书馆何罪之有?难道知识的传播不是为了关照时代吗?反倒造就了对时代的冷漠?面对这样的问题,每个热爱阅读的人——无论这阅读在技术的推动下延伸至电脑还是手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也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的一部分。如果是,那么知识的面目就被扭曲了,博学的沉默者只是识字的文盲,是文明的恶棍。追溯自己从小爱去新华书店的经历,我是在逃避着什么吗?看来是的,我成功了吗?至今没有。我所逃避的东西如此面目不详,直到今天一直潜伏在记忆中最阴暗的角落,随时准备窜出来吞了我。尽管如此,还是有某些明亮的事物支撑着我的成长,也许就是“公共阅读本身的一种自然延伸”的那一部分吧。诚然,大多数时候,一位安静的读者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他自身来说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确会沦为罪人——那是什么情况呢?

       J:所谓怪癖,说到底其实就是对大家公认的独特性的滥用。它和这项关于与众不同的所谓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相一致,而我们的时代对与众不同非常喜欢,有时候甚至到了直接断送它的地步。

       B:无论是个人对自身独特性的滥用还是大众对独特个人的滥用,其结果是且只能是造成独特沦为平庸。真正特立独行的人不屑于解释自己的特立独行,那些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人也不会关心自己走路的范儿别人都看清楚了没,而最乐于享受生活的人是没工夫与别人分享他们的生活的。于是我越来越无法忍受各种社交平台,因为发现你所关心的人都在关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我也看不进这些年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选秀节目,因为它们都在重复着同样一种矛盾:批量生产独一无二,廉价贱卖无价之宝。所以当《星你》铺天盖地时我不追了,当韩寒《后会无期》时我忍住了,当姜文《一步之遥》被《人物》写成那样时我愤怒了。对我来说,所谓的偶像是观之念之心向往之,去没法与人分享。一旦分享就变了味,失去那种一厢情愿的神秘和神圣,偶像,要么变成朋友,要么变成玩偶。

       J:我喜欢别人把我当成某家图书馆的常客。街头餐馆的常客的形象,总是重复同样的动作,挑选吧台上同样的位置,和老板进行同样平淡无奇的谈话,而老板则心不在焉,没有停下手上的灵活动作:所有这些都完全符合我的形象。我感到很自在,能够轻易进入这些我所熟悉的人的角色。

       B:我是这样,或许你也是这样,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当卡巴内问杜尚:“趣味对您意味着什么?”杜尚回答:“习惯。对已经接受了的东西的重复。如果你把一些事情重复若干遍,这就形成了趣味。好的或坏的,都是一回事,那都是趣味。”弗洛伊德总结道:“重复,对同一事情的重新体验,其本身显然就是一种愉快的源泉。”就像人们在做爱时乐此不疲地进行活塞运动是出于性的本能,我们对所有重复行为的喜好皆是出于各种本能。将这样的行为推衍至整个有机生命,佛洛依德总结出一条普遍性质:“本能是有机生命中共有的一种恢复事物早先状态的冲动。”这里的“早先状态”,说到底就是无机,就是死:“一切生命的最终目标乃是死亡。”在这一点上叔本华和叶·伊·扎米亚金也殊途同归。

       中学的时候我把死理解为生的“更新”,也许契合了史铁生小说中那个从死亡的山谷里爬上来的孩子的形象。后来又经过了一些诗人和作家的引诱,现在的我要说,死是一种选择和倾向,一种生存状态,一种不能尝试的触碰。

       我们向死而生,所谓的趋利避害只是为了保证我们最终能顺利地死去。用今天的话说,“作死”是所有人共有的本能。传说中以发展为目标的本能只是一种错觉,顶多是一个片段。和怀疑论者类似,佛洛依德对“发展”的说法保留意见:“一方面,当我们宣称某一发展阶段高于另一发展阶段时,这常常只是一个个人见解的问题;另一方面,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在一方面的较高级的发展往往会被在另一方面的退化所抵消或压倒。”并不是说不存在进步,只是想说明那种“在极少数人类个体身上表现出的那种趋向于更完美境界的坚持不懈的冲动”不是出于本能,而是出于对本能的压抑。“这种本能压抑构成了人类文明中所有最宝贵财富的基础。”佛洛依德进一步论述道:“这种被压抑的本能从未停止过为求得完全的满足而进行的斗争,而这种完全的满足将存在于一种原始的满足经验的重复之中。”也就是说,我们倾向重复的本能惰性会阻碍我们的“进步”——虽然说正是与之有关的性的本能对抗着这种死的本能——然而,这些进步带给人类的往往是以更多花招穷奢极欲,更加肆无忌惮地释放本能。走了这么远,我们也只是“想借助新旧两种途径来寻求达到一种古老的目标”罢了。与其说进步的是人类社会,不如说进步的只是人类的傲慢。毛主席和尼采唱颂的是同样一种姿态:天天向上,争做超人。伟人固然值得尊敬,常人亦不可鄙夷。伟人之所以叫做伟人,原因之一便是他们比所有常人都更了解常人的作用。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好学习”的结果只能是“天天平庸”。即使你具有百里挑一的“趋向完善的本能”,却未必能碰上百年一遇的“有利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实际状况”。

       生年不足百,常怀千岁忧。你自可穷尽一生去争那金字塔顶的王光,不过在我看来普天之下的光芒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我们张开怀抱的角度罢了。有人喜欢和上帝掷筛子,就有人喜欢和月亮捉迷藏。在我最年少轻狂的日子里也曾体会过本能压抑的滋味,后来想想,连本能是什么样子都没搞清楚,我压抑个毛线啊!曾经以文凭为目标放弃自我,现在却以文凭为代价找回本性。

       尼采说:你爱你自己,因此你轻视你自己。这也概括了我这几年来的心态。从大三开始“自我”的意识才慢慢觉醒,之后便是洪水猛兽般的自我放逐。一边品尝着自己不作为的苦果,一边盲人摸象似得探寻着自己想要的“意义”。

       “我记得那个年龄。充斥着自我怀疑,自我厌恶,
       同时又充满了
       对社会公众和普通人的轻蔑;永远
       放逐于孤独,感知能力的阴郁安慰,放逐于
       一种完全被悲哀主导的未来,不需要巨大的
       意志
       而是避开了它——”
      (露易丝·格丽克《生日》,李向阳译)

       尼采说:“我爱的是那种想超越自己去创造而由此毁灭的人。”这是我作死的源动力。

       此刻,我和作者一起坐在街角餐馆的吧台上百无聊赖地发着呆,时而警觉、时而懒散地观察周围的空气——其实我们并非完全满足于保持现状的,不瞒你说,我们还期待着一场艳遇呢!

       J:和陷入爱河的巴洛克诗人一样,我靠希望活着,同时又不停地怀疑。

       B:一句话解释了一切。

       J:如果说在我的研究里仍然还吹拂着旋风,那么国家图书馆就像是一条安静的大河,虽然曾经离开过河床,但最终还是回来了,而且水位几乎没有降低。

       B:旋风和大河,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冷静和热情之间,回去和离开,阴和阳……说的都是一回事,自我的斗争。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羁绊,拥有这些羁绊,我们就不会走的太远;或者说,我们就不怕走得太远,因为我们能回来。

       J:我们还是不应该滑入过于狭隘的目的论重建,现实永远比后人为了放心而提出的解释性图示要复杂和模糊。如果说揭露是回忆的义务,但是调查者并不因此就可以以法官自居,并且将一切令人不齿的行为平淡化的一致强加进来。

       B:诚然,“宏大叙事”的风格能够帮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和文化,可是容易不是目的,理解才是目的。宏大叙事只是我们进入犯罪现场的第一步,要想探究事实,需要进一步地调查取证,并且时时对自己的假设和结论保持警惕。马克思用此方法写出的资本论成了中世纪之后另一个版本的圣经,把它发挥到极致的也许首推曾经的中国共产党了。我们的课本中充满了经过深思熟虑的蛮横,令人匪夷所思的定罪立功,概括性的符号。这些符号成为考场上的一道道填空选择,然后通向表扬和成功:多么简单粗暴。无数天真的头脑就在这些答案的挟裹下停止了思考:雷锋是先锋,口号是口粮,平均即公平,表象即真相。

       J:他们的大部分人努力活下去,眼光连眼前盘子的距离都没有超过。

       B:希特勒的最大功绩是成为后人的障眼法:你说谁是坏蛋?希特勒才是坏蛋——你看他做的那些事情,那才是坏事,我们这叫发展——我们坏,能比希特勒更坏?直到今天集中营仍然以相同的威力兴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禁锢人们眼光的工具变了:从盘子移到了手机。
       J:欧洲共产党非常巧妙地和启蒙时代撤上了关系,并且把狂热的18世纪变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试验场。

       B:这是真的吗?那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J:有一天,我在比较《哲学家泰雷兹》的不同版本,我的邻座,一位身着双排扣西装的优雅的老者,衣领上别着荣誉勋位的玫瑰形勋章,侧过身,几乎是不为人察觉地小声地给了我一个我永远也忘不了的建议,我对他非常感激。他说,阅读此类书籍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书自己打开,这样一定可以找到被人阅读最多的、自然也是色情描写最精彩的段落。

       B:哈哈,虽然没有这样总结过,可我从小下意识地就是这样做的。我在新华书店翻书的时候都是拿起书来张开哪页看哪页,这个习惯常常给我带来惊喜。有一次在大姨家偶然翻出一本武侠小说,我姨看见了就收走说小孩子看这个不好。我满心狐疑,后来趁大人不在家又翻出了那本书,随意张开一看:“那个朝我走来的人影竟然一丝不挂……此时我才看清,她大腿间最隐秘的那个部位,上面的毛丛原来是蓝色的……”当时我把那一段反复看了几遍,终于确信这就是传说中的黄书……(此处省略一万字)如今那书中的内容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你信不信),只记得作者好像姓温。

       J:人们声称中国哲学历史悠久,也只是质疑圣经纪年的一种手段而已。总之,中国的古代文化并不具有实时性,因为中国完美的政治和社会模式使中国停留在一个停滞的时间里。投向这些被认为是远古世界的眼光首先是摄影式的,然后才是文字的。其中时间的维度自然被抹掉了。

       B:你说什么?被抹掉了,怎么抹掉的?什么“不具有实时性”,什么“完美的政治和社会模式”,什么“摄影式的”、“文字的”,这也太含糊了。读过唐诗宋词元曲吗您?哦,您当然没读过,因为那根本没法翻译——即使翻译成英文或法文,想必也看不出其中的“实时性”了。您大概能读荷马和雪莱,却读不了屈原和李白;看过罗密欧,却没看过《西厢记》;知道西西弗推巨石,却不知道夸父逐日吧?

       历史评论家公孙策说,中国文明“由于没有中断,因而没有反思的机会,也就没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那种再生的动力”;然而使欧洲能够在人类文明史上一步步走向独领风骚的几次文明变革,动力却来自中国:印刷术是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传播基础;指南针为追逐真理或财富的梦想家们指明了航向;其中的一些人在登上新大陆之后,马上就要用到火药来征服新的领土了。你们赖以为豪的欧洲文明,认祖归宗后无非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在两千多年分合扬弃、变革复古的交替混沌的历史中也总有一些影像泯灭不去——用约翰·赫斯特的话来说:“绕一圈回来。”这样的远古世界的历史和投向其的目光,又何尝不是“停滞的”、“摄影式”的呢?

       所以我不怪你。我只怪自己不明白“中国的古代文化”,甚于我不明白你说的话。

       J:意识到错误有时可能迸发出真理的火花。犯错误根本不需要书,错误与无知根植于人的内心。我们不要烧书,改变人吧。“没有任何破坏性的火焰:愚蠢根本不在书籍中,而是在阅读中……”

       B:我们不要烧书,烧人吧!我忍不住这样接。这样想也不是空穴来风——想想当年法轮功天安门广场自焚,燃烧的不正是人类的愚蠢吗?可惜灰烬中烧掉的只是人的躯壳,却烧不掉人的无知——风一吹,它就找到了新的宿主:可怜可悲可恨,更行更远还生。

       “愚蠢根本不在书籍中,而是在阅读中”;淫秽根本不在色情中,而是在对色情的隐晦中。自由磊落的性爱观念是健全人格的基础,盲目的遮掩和约束往往使人猥亵。“就像古时的色情作品,往往都说是为了劝人向善,你从中看到什么,更证明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看了这书你能变成什么样的人。”当年王小波抱怨我们国家出版事业“就低不就高”的逻辑,有人会争辩说为了儿童牺牲一些是值得的,因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大人也成了儿童,根本不会有什么未来。中国历代统治者推崇儒家文化,却唯独不提孔夫子“食色性也”;金圣叹说,古代文人崇尚“君子好色而不淫”,认为色是高贵情感,淫是下流行为。可实际上色与淫只是机会与条件的问题,淫是天赋人权——发乎情止乎礼,根本就是违背人性的狗屁!金如果生活在今天,大概也是唯乐原则的拥护者。相比之下周作人在《谈龙集》说的要谨慎的多。

       性格自由不羁的杜尚,喜欢通过作品的色情氛围来表达人类内在的终极诉求。他说:“我很相信色情,因为,它是一种真正具有世界性的事,是每一个人都理解的事。”“能够把它们暴露出来,把它们放在每个人的支配之下,我认为是重要的。因为那是一切事情的基础,而且没有人谈到它。”

       在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叶·伊·扎米亚金的《我们》中,人们的性爱活动按照严格的分配和规定,甚至处于摄像头的监视之下——不要以为那只是遥远乌托邦世界中的危言耸听,现实中的压抑、痛苦、麻痹和无知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小波那个时代的儿童如今大概也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了吧,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J:我们取消第一次运动吧:不要再烧任何东西了。你们不要再颤抖了,大学问家,古怪的书籍收藏者,无用的事件的乏味的编纂者:来吧,饱餐这可悲的科学;抄写古老的错误,放到一个新的仓库里;为了塞佐斯提斯的时代,忘记你们的时代。

       B:图书馆最耻辱的历史,或者说知识最耻辱的历史,并不能说就已经成为历史了。今天仍然有“不了解自己的力量,轻信他人的人”在生命中某个时候来查询那些“满是过去疯狂的概念的荒诞的书堆”,自愿或不自愿地抄写被无数人抄写过无数遍的错误,浪费者他们宝贵或者并不宝贵的时间……甚至都不需要抄写,指尖一点“转发”键,愚昧和荒诞便传入千千万万个视网膜,享受着古往今来流言蜚语最无障碍的蔓延。

       J:这说明图书馆一开始就证明了这条真理,即书来源于书,知识只能通过将它们联系起来的新的方式发展自己。

       B:作者将联想之力视为真理,对此我丝毫不会感到惊讶。联想,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上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它们是诗人的空气,艺术家的三餐,我们的甜点。它们是在“揪着我们的耳朵和眼睛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新问题”。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系统,也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书来源于书,艺术来源于艺术,设计来源于设计。

       J:我尤好新奇事物,但新奇事物和奇闻轶事并不一定等同。

       B:人们对于后者的兴趣往往只是表面文章,而那种从旧事物或者司空见惯中获得新认识的感受所带给人们的惊喜和烙印却是深邃而长远的。

       J:帕斯卡认为,制造噪音,说一些无用的话是现代的消遣方式。

       B:呵呵

       “最终,我们只有拿天气当一个话题。
       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分季节的世界——我们仍然觉得,进入了丰富多样:
       黑暗,兴奋,各种等待。
       我估计,在真正意义上,我们的交流
       还不能被称作谈话,因为
       它被一致、重复所主导。
       但如果猜测我们彼此缺乏感觉
       或对世界的深切回应,
       那也是错的,正如相信我们的生活
       狭窄或空虚,是错的一样。
       我们拥有巨大的财富。
       我们拥有,事实上,我们能看到的一切。
       而我们无法看到遥远距离
       或细枝末节,也是事实。
       我们能分辨的东西,我们都紧紧抓住
       带着年轻人无法想象的一种饥渴,
       似乎所有经历都被导入了
       这些极少的感知。
       导入而没有记忆。
       因为我们已经遗失了过去,作为所指,
       遗失了,作为意象,作为叙事。它包含了什么?
       有爱吗?曾经有过
       持久的劳作吗?或者名声,曾经有过
       类似的东西吗?
       最终,我们不需要问。因为
       我们感觉到过去;它是,以某种方式,
       在这些事物里,前草坪和后草坪,
       充溢着它们,给这棵小榅桲树
       一种分量和意义,几乎超过了永恒。
       完全迷失而又奇怪地活着,我们人类存在的整体——
       那将是错的:如果你认为
       因为我们从未离开过这院子
       所以我们在这儿感到的,在某种意义上是缩小的或局部的。
       在它的恢弘绚丽中,世界
       最终呈现。
       而当我们被迫讲话,我们讨论或提及的
       一直是这个。
       天气。榅桲树。
       你,以你的纯真,对这世界了解什么?”
      (露易丝·格丽克《榅桲树》,李向阳译)

       J:矛盾与悖论诞生于这些高山仰止的书籍。它们引发的沉默和静思与我们这个饶舌的、狂躁的时代格格不入。……阅读常常让我们置身于一种缺席的状态,一种精神上的别处,比周围的世界更加真实。

       B:我们都知道童话里是骗人的,小说是虚构的,诗歌是梦幻的——都与现实世界相对。然而在他们眼中,事实却是相反的:那里面的世界更加真实。在此我们又回到了开头那个命题:回忆和虚构。是否可以这样假设:阅读和写作不仅会影响我们对回忆的构建和解读,甚至还会影响我们对眼前现实的认知。依然躲不开柏拉图的漩涡:我们的感官经验是不是真能引导我们走向真实?

       一个世纪前,普吕东创造性地将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理论落实在艺术形式上,宣告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产生——他将超现实主义定义为“纯粹的心理活动。通过写作或其他手段试图表达思想的真实功能,那种摆脱了一切外在控制的——包括道德和伦理的理性控制的思想的状态”。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停止对意识、梦境以及真实的求索。现在我们大概知道思维是人类的特点,可是在几百年前,庄子在恍惚迷离间又怎么分得清是自己梦蝴蝶还是蝴蝶梦自己?

       柏拉图相信,我们在世间的所见所感,只是存在于另一个崇高灵魂界中的完美形体的影子。“我是那只蝴蝶的影子吗?”庄子也许也曾如此发问。诚然,庄子并不是虚实不分的怀疑论者,他只是游戏人间的大逍遥家。庄子把自己的生活当做哲学实践,而在西方也有这样一个把人生当做艺术作品的人,那就是杜尚。他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类似的批判:“我不相信‘个体’这个词,这个词是人造出来的。这是一个很普及的概念,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存在。虽然人们对此无可置疑地坚信着,而我却不信。没有人甚至想到过别去信这个‘我是’,没有人吧?”

       类似这种对意识和真实的哲学思考还有很多,其中建筑学使我认识了卒姆托和铃木博之,他们总是把哲思表述得特别唯美。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把诗想象成一种彩云,由散布的多多少少隐喻和典故构成,这些隐喻和典故尽管有趣,可是很难同真实可靠的世界观联系起来。今天,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已经学会懂得:把我年轻时对诗的这一定义反过来,倒可能更接近于真实。”

       卒姆托将诗性的记忆引入建筑特性,指出“诗正是未曾预料的真实”。铃木博之用王尔德的“自然模仿艺术”来概括梦、记忆和艺术的关系:“透过薄薄的茧壳,所看到的世界被附上了一层不可思议的色彩,映出互溶般的模糊轮廓。”庄子也许就藏在这层“茧”中,“尽管如此,世界仍不失其清晰,而是将现实的污浊和喧闹抛至一方,融入一种美的体系中。”

       正是这美的体系,成为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和科学家们毕生求索的真实。爱因斯坦在普朗克的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说:“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副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对他们来说,经验的世界充满了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充满了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和桎梏。面对这样的世界,他们情愿选择沉默寡言、离群索居或大隐于市,成为别人眼中不无怪癖的人;他们眼中却没有别人。他们是如此珍爱自我精神本体的结晶,以至于精神世界能够凌驾于现实世界之上。这些结晶可能是一段回忆,一场梦境,一座建筑,一幅画,一首诗,一条公式。这些经过精神的净化和统一后得到的美的体系成为他们感情生活的支点,甚至比性生活带来更加真实的快感。

       卒姆托的建筑物“本身从来不是诗性的”,“它至多可能拥有一些敏锐的特质,使我们在特定的时刻,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如此理解事物的时候,甚至“能够充分描述实际并不存在的东西”。最纯粹的决定论者和最纯粹的怀疑论者其实是一样的。沉浸于记忆和梦境中孜孜以求的,也许是我们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里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露易丝·格丽克在《目的地》中表露了这种认知,只是有些啰嗦。我更喜欢很多年前看到的一首小诗,可以说是把庄子、铃木博之以及笛卡尔等人的观念全部展现出来了:

       “我思想/所以我存在/万年后小花的轻呼/透过无梦无醒的晨雾/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在半睡半醒间,意识被包裹于鼻尖呼出的梦的尘埃里,穿透噪音和杂质,忽然一切都显得清晰:生命值得经历,甚至值得梦想。理应如此。

       B:以下是我重读时的摘抄,可以看出建筑学的影响——之前我根本注意不到它们。有关图书馆的设计,读者对图书馆和建筑师的看法,我对这些内容不作赘言,喜欢图书馆的读者自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启示。

       J:我喜欢地铁站台附近被占据的空房子,其中一座已经不幸于今年夏天的一场火灾中被摧毁,小教堂的名字是智慧圣母,真是名副其实,而且,不幸的是也没有任何讽刺意味,它静静地在那里陷入沉思,夹在一座狭小的街心广场和一座设计味十足的建筑之间,小广场的名字是詹姆斯-齐伊思,但是他的绿色植物却没有丝毫爱尔兰的味道;建筑物坐落在费尔南布罗代尔街、让集诺街、瓦莱里拉尔博街、巴朗希纳街还有阿贝尔-冈斯街的交汇之处,没有任何启发了多米尼克佩罗的创作冲动和建筑手笔的样子。

       书房是一个可以居住的空间,被布置成书房的应有样子,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混乱:书被胡乱摆放,漫画画在画架上,还有照片、铅笔、回形针、胶水、彩笔盒……但是图书馆的空间就不是由读者设计的(很遗憾,有时候我很想这样做),而是,从理论上来说,它是为读者和书设计的。因此它非常规矩:有杂志区、各种阅读室和隐秘的行政区。不管常用与否,读过的书被按照一种众所周知的严格顺序放回原处,这种秩序并不总是可以理解。一个小错误就会导致一本书长久迷失。阅览室经常有惊人的高度,是我的书房天花板以下的三米六十的高度无法比拟的。在图书馆里,我的目光可以迷失在最近的邻座上方。在书房,除了梦想我就没有别的空间了。我的书房像一间放了书的卧室或者客厅,一张带台灯的桌子,一派根深蒂固无可救药的混乱取代了床和沙发,而我经常光顾的那些欧洲大图书馆,那些最朴素的、通常都是19世纪建造的图书馆,其阅览室的藏书量和人们有权要求的宁静使它们更像是改变了用途的祭拜厅。如果建筑师被现代性所吸引,喜欢混凝土更甚于书籍,那他设计出来的阅读厅尽管有几分木头的颜色,但凭水泥地面和装饰墙壁的沉重的钢铁支架,会更容易让人想起皮拉内兹的监狱。关于建筑师和他们的想象力,人们可以得出什么合力推论呢?相比之下,读者本人对这种粗俗的象征主义的支架型建筑,这种属于工业时代的材料的堆砌式建筑的影响可能会了解得更多一些。

       法兰西国家图书馆的内部藏书处据说一开始被建筑师忘了,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它像是一个吊篮,和用于查询缩微复制品的包厢一样漂浮在读者头顶。

       这里保存的作品非常珍稀,人们无需经历表面上的耻辱就可以让自己显得古老,然而在这里却看不到真正的时间的锈迹。如果没有内库藏书,法兰西国家图书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人们一踏入底层花园并停下来观察嵌在中央洞窟的花园时,虽然置身明亮的场所,却突然有身处水族馆或者被淹没的花园之中的感觉。没有它,谁给图书馆盖上印章,并且让人们忘记铺天盖地的水泥、自动扶梯,还有这种突然之间的感觉呢?

       “收集一切的愿望甚至激情,生怕留下令人遗憾的缝隙的恐惧导致了过分的积累,这样远远无法有利于自然的衔接,反而导致了混乱。
       “所有的墙壁都是石头或者砖块的;所有楼层和屋顶的架构都是铁的;拱顶是转式建筑的;大阅览室是铸铁的,上面还有彩绘并上了釉。
       “建筑师认为静谧清新的绘画更适合装点学习用的大厅,历史主题的绘画则可能扰乱来这里学习的读者的心思。”
      (来昂拉布鲁斯特等《19世纪教区建筑师目录》)

       我不了解德斯科夫的其他作品。我很欣赏拉布鲁斯特大厅绿油油的油画,觉得它们与建筑师本人想要表达的愿望非常吻合。我很高兴地想,后者在看到装饰在密特朗图书馆底层大厅外面的“壁画”时一定会感到悲哀。那些壁画和此地的功能完全没有关系,有时人们不禁会想,它们是否仅仅是一种为了掩饰水泥的冷酷或者摆脱通向底层的漫长下坡的金属结构而作出的绝望的努力。作为对我忧伤的想法的回应,人们一定会反驳我,说这里能感觉到自然,不像在拉布鲁斯特大厅那样是画出来的自然,而是生气勃勃的,因为在图书馆中央的内院建了一座公园。我应该再重复一遍,书籍是一个再现的世界,它或者是科学的、历史的或者是哲学的,在图书馆里唯一需要考虑的事实就是它的功能的事实。它既不要求幼稚的象征主义——比如打开的书本形状的塔楼——也不需要突兀的、不合适的真实效果。

       人们衡量在大胆的比较中走过的历程时会想起阿纳托尔法朗士的话,他在《衬衣》中说图书馆就像是一场震耳欲聋的音乐会,它的声音就来自书籍本身,最后,他说:

       它们(指书籍)什么都讨论:上帝、自然、人、时间、数量和空间、可知与不可知、好、坏。它们审视一切,质疑一切,确认和否认一切。
维克多雨果在《驴子》中的大胆——

       在粗野阴森的奥林匹斯山
       在人类书籍的巨大谷仓
       像一场溃疡在蔓延
       像一块硬疽在发展
       油墨的暴雨形成的可怕的冲击层

       ——在今天看来就非常简单了。

       众多周知,图书馆可能是记录读者的梦想以及观察他们的人的梦想的最佳场所之一。他们不能被缩减为上面刚刚提到的形象,因为它们也是在互相矛盾的相像的再现空间中流通。像无法超越的地平线一样无尽的阅读,图书馆所完成的不人道的积累和记忆的义务,读者的异化和图书馆的普罗米修斯式的角色,还有所有图书馆都掩饰着的秘密——这种秘密不断被揭露出来,就像在《玫瑰之名》中一样——所有这些思想不能达成妥协,就汇集到迷宫的主题上。人们将从中发现,除了中世纪的俗丽光彩之外,在无用积累——萨特在《恶心》中嘲笑了这种积累——已经醒悟的确认中,包含着一直在被重提重写的唯一一本书中的思想,它就像一种失去的知识,每位抄写员都对它怀念不已。从马拉美到德里达(《未来之书,印刷纸》),他们的假设相互抵触。让鲁多(《贝雷尼丝的牙齿》)已经充分表达了补充的维度。

       图书馆就是“原始之书”能够成为的东西:文学归因于人类试图一点点记起以前的绝对观点的努力。迟钝而焦虑的我们怀疑我们一直在试图重建的那本根本之书。

       对某些人来说,图书馆和很多其他封闭的场所一样,也是读者们的梦想滋生的地方。在读者们的沉静中孕育着欲望,酝酿着调情,进行着暧昧的摩擦和转瞬即逝的碰撞。源源不断的读者怀有这些书籍诱导的爱慕。他们强迫人们听取相遇的轶事,接受热情的邀请,在书架前偶然的与人进行出其不意的身体碰撞。他们把书库当成淫欲的巢穴。

       B:关于“梦想滋生”,作者其实说了两件事情:遥远的梦想和当刻的欲望。对于前者,就像我前两天刚开始重读《图书馆之恋》时会不自觉地产生将来开一家“木子书房”的想法,甚至又产生约妖妖去自然博物馆的念头,也许是这久违的书架的味道和透过图书馆幕墙的阳光引发了我的空想,而一旦离开这里我甚至无法在胸膛中继续勾勒任何画面。对于后者我有着更为丰富的体验和深刻的印象。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勃起,打Dota时却不会。即使在这种寡淡沉寂的冬日午后,依然会在翻开书页时产生冲动的情愫,有时与那些印满铅字的纸张间的摩挲与凝视会给我带来快感,甚至比对饮食男女的想象来得更为干脆。重要的是,这种快感不会带走你任何东西……

       J:作为这些罗列式比较的总结,可以说我认识的图书馆绝对比我认识的女人多。

       B:我只能说,我在图书馆的卫生间中度过的时光比我在其他所有卫生间中度过的时光加起来都要多……

       这本读书之书在这里已经告一段落,下一次阅读想必会在很多年之后。于此姑且拿出大二时的一组小诗做结,里面是我阅读生活的一个片段,也是我大学时光的全部内涵。

〖十一月六日诗三首〗

《每一个温柔的午后》
       我踩着铅字梦游
       思绪从毛孔中溢出
       意图使那一页荡出褶皱
       就像手掌长出指纹
       阳光跃到窗台上
       然后弹进水杯里
       我的影子蹲在墙边
       懒洋洋地等着冬眠
       手机假装安静地趴着
       随时准备跳起来吓我
       忽然断了两根头发
       我把他们安葬在书鞘
       每一个温柔的午后
       图书馆是我的红楼
       书们翘起贴着标签的屁股
       等我的目光张开她们的胸脯

《大学食堂的楼梯上》
       那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儿,
       乐呵呵的趴在食堂
       人来人往的楼梯上
       不怕脏的棉袄,
       不怕脏的辫子  和
       不怕脏的微笑
       也不知是哪个粗心的家长,
       竟把一段童真  摆在
       大学食堂的楼梯上
       惊艳如一段慢放的时光
       就像她手里那串  冰糖葫芦
       仿佛永远吃不完

《从食堂到图书馆》
       从食堂出来
       晚风在耳边撒欢
       路灯固有自知之明
       低头数着脚下的地板
       看着那颗兀自闪亮的星星
       真想一杆打进月洞
       晚风蘸了点月光
       在湖面上涂出几片白色
       然后拂过女生的长发
       向我的领口扔下一丝新寒
       广场上又开始了轮子们的喧闹
       两个滑板正和鞋子亲热着
       一辆自行车在转弯时打滑
       还有那些兴高采烈的轮滑鞋
       它们的主人正呼吸着
       比平时高出五厘米的空气
       我推开图书馆的大门
       寒风终于松开了肩膀


新浪微博@白木碉
拓都将军|qiujialin 发表于 2015-3-2 22: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得20e币  e币充值  开通VIP会员  快速免费获取e币
题目怪怪的,借鉴村上的跑步?但是好像读的不太舒服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拓都将军|神隐の人 发表于 2015-3-14 23: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得20e币  e币充值  开通VIP会员  快速免费获取e币
好长的文章全手打的么
我若盛开,清风爱来不来
 楼主 | 拓都将军|白木碉 发表于 2015-3-15 11: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得20e币  e币充值  开通VIP会员  快速免费获取e币
神隐の人发表于12小时前好长的文章
慢慢打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微信登录

[日本版]Casa Brutus 建筑室内艺术杂志 2024年12期
[日本版]Casa Brutus 建筑室内艺术杂志 2024年12期
本杂志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ck8_view=10]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Casa BRUTUS 202412_eeeetop.com.pdf 链接: https://
  设计杂志  设计杂志最后回复于 2024-11-23 室内家居

[日本版]Casa Brutus 建筑室内艺术杂志 2024年11期
[日本版]Casa Brutus 建筑室内艺术杂志 2024年11期
本杂志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ck8_view=10]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Casa BRUTUS 202411_eeeetop.com.pdf 链接: https://
  设计杂志  设计杂志最后回复于 2024-11-23 室内家居

[日本版]Casa Brutus 建筑室内艺术杂志 2024年10期
[日本版]Casa Brutus 建筑室内艺术杂志 2024年10期
本杂志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ck8_view=10]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Casa BRUTUS 202410_eeeetop.com.pdf 链接: https://
  设计杂志  设计杂志最后回复于 2024-11-23 室内家居

[英国版]Built It 建与造 2024年12期
[英国版]Built It 建与造 2024年12期
本杂志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ck8_view=10]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Build It202412_eeeetop.com.pdf 链接: https://pan.
  设计杂志  设计杂志最后回复于 2024-11-23 建筑景观

[英国版]Built It 建与造 2024年11期
[英国版]Built It 建与造 2024年11期
本杂志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ck8_view=10]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Build It202411_eeeetop.com.pdf 链接: https://pan.
  设计杂志  设计杂志最后回复于 2024-11-23 建筑景观

[美国版]Old House Journal 老房子杂志 2024年11-12期
[美国版]Old House Journal 老房子杂志 2024年11-12期
本杂志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ck8_view=10]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OL20241112_eeeetop.com.pdf 链接: https://pan.baid
  设计杂志  设计杂志最后回复于 2024-11-23 建筑景观

[英国版]Landscape & Urban Design 景观与城市设计 2024年11-12期
[英国版]Landscape & Urban Design 景观与城市设计 2024年11-12
本杂志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ck8_view=10]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LD20241112_eeeetop.com.pdf 链接: https://pan.baid
  设计杂志  设计杂志最后回复于 2024-11-23 建筑景观

[英国版]The English Garden 英式庭院 2024年12期
[英国版]The English Garden 英式庭院 2024年12期
本杂志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ck8_view=10]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TEG202412_eeeetop.com.pdf 链接: https://pan.baidu
  设计杂志  设计杂志最后回复于 2024-11-23 建筑景观

[英国版]The English Garden 英式庭院 2024年11期
[英国版]The English Garden 英式庭院 2024年11期
本杂志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ck8_view=10]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TEG202411_eeeetop.com.pdf 链接: https://pan.baidu
  设计杂志  设计杂志最后回复于 2024-11-23 建筑景观

县域旅游从“网红”做到“长红”,关键在这四点
县域旅游从“网红”做到“长红”,关键在这四点
2024年,县域旅游彻底火了! 越来越多人“奔县”! 小pan总的游报 在今年一众热门旅游城市中,县城小镇以惊人的增速火爆出圈,各大社交媒体争先
  空间印象  空间印象最后回复于 2024-11-22 建筑师讨论区

【By DanielJin】RegionDif运算器优化小练习一则
【By DanielJin】RegionDif运算器优化小练习一则
群里一个朋友的问题,他们有上万根杂乱的线,想要做成图中给的云彩线,用了Region Different运算器。大家基本都知道布尔动不动就出错,bug,遇到布尔加还
  DanielJin  春天最后回复于 2024-11-22 参数化设计

建筑设计小贴士:如何提升空间的舒适感和功能性
建筑设计小贴士:如何提升空间的舒适感和功能性
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平衡美学与功能性,是每一位设计师都面临的挑战。以下是几个能帮助你提升空间舒适感和功能性的设计技巧: [*]注重自然采光 自然光能显著
  yueboran  2344星星最后回复于 2024-11-22 快速发帖

一本很好的手绘笔记
一本很好的手绘笔记
记不得在哪里看到的这份手绘笔记了。作者的这份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话不多说,上pp。
  flarch  2344星星最后回复于 2024-11-22 电子版图书

人体工程学图解——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美]阿尔·文蒂利
人体工程学图解——设计中的人体因素 [美]阿尔·文蒂利
百度网盘下载链接:[sell=1]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JQH_LDsPRYIT3qS1xKl7A 提取码:u2b4[/sell]
  深圳老梁  2344星星最后回复于 2024-11-22 电子版图书

SketchUp超逼真植物模型库(100款,四小类,1.08G)
SketchUp超逼真植物模型库(100款,四小类,1.08G)
SU超逼真植物模型库(100款,四小类,1.08G) ——常见乔灌木 ——秋冬季乔木 ——热带植物 ——松柏类乔木 目录: 截图:
  成之歌  飘雪无痕最后回复于 2024-11-22 精选合集

室内高品质SU模型—楼梯(39个)
室内高品质SU模型—楼梯(39个)
缩略预览图(点击图片可放大): 百度网盘下载链接(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侵删): [sell=5]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2chGk2ynJJCWQogS4w2yA
  年少的我  飘雪无痕最后回复于 2024-11-22 SketchUp模型

大四的规划作业效果图分享~
大四的规划作业效果图分享~
三人小组作业,用d5渲染 科创之环—以共享实验室为导向的科创高校规划设计
  Богдан  basten272最后回复于 2024-11-22 课程设计·作业库

[美国版]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建筑 2024年11期
[美国版]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建筑 2024年11期
本杂志PDF电子版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研究之用,百度网盘下载链接: [ck8_view=10]通过网盘分享的文件: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2411eeeetop.com.pdf 链接
  设计杂志  basten272最后回复于 2024-11-22 建筑景观

官方综合交流QQ群(更多):

240721746

拓筑在线——面向建筑师群体的

设计交流论坛、软件学习社区、资料下载网站及企业服务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拓筑小助手

GMT+8, 2024-11-24 10:29 , Processed in 0.104750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拓筑在线 ( 粤ICP备11043922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11-2023 拓筑在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