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的研丫头 于 2014-12-5 09:02 编辑
之前发了一个帖子【我是这样在看案例】,文中楼主强调了逻辑于设计的重要性,感觉大家蛮赞同的,很多同学也蛮喜欢我看案例的方法。既然如此我就结合具体案例说一说我在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与体会,鉴于楼主知识有限,所思所想难免带有局限性,请大家多多指教。希望可以与大家交流,有交流才有进步! 帖子大概的流程是以楼主的理解叙述案例整个(或者部分)的推敲过程,其中穿插楼主所得体会与理解。废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事务所:BIG 项目状况:概念 项目性质:旅馆 项目地址:迪拜 气候:炎热干燥 普通的城市街景,如图一。 开始设想:如果我们把整个城市颠覆过来会是什么样子?如图二。 以上的设想是建筑师日常思考的结果。(平日里你是否经常思考?) 二、对当前环境中问题的理性分析: 当地的气候环境炎热难耐——那么一个阴凉舒适的空间是人们迫切需要的——所以有效的躲避酷热的阳光,营造一个宜人空间就成了此次设计的关键(这是设计者的切入点)。 (还记得吗:因为什么条件,做出怎样的处理,最后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如何遮蔽阳光?请看图示的推敲。 图三为一个传统的建筑立面形象,设计者画上了日照状况,(画草图时把相关条件表达出来,也许就可以找到突破点,草图的意义!)既然是寻求没有太阳直射的空间,那么就把直射部分切掉!如图四。经过这一步建筑已经实现了自遮阳(建筑自遮阳的节能意义在这里不展开)——满足了内部使用人员对空间环境的需求。并且此时建筑形体也已经有了特色(这特色毫不做作,因为有实用性)。 而对于大牛们来说设计还没有结束!他们又站在城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不要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本身,要有更高的视野)。建筑内部的使用者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空间,那么生活于城市的人呢?我们再大胆一点对建筑形体进行变异,造成更大面积的阴影区,也许它会是一个城市广场,供生活在城市的人使用,如图五。建筑现在的形象是不是很像我们之前设想的城市?或许你会问扩大阴影区可以理解,可建筑形体变成这样子的逻辑在哪?其实关于这一步的变异我的理解是我们平时的思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设计,我一直强调用逻辑引导设计,但是设计不只有逻辑,他还有建筑师个人的情感(包括审美、人文、哲学等素质的积累),这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设计是一个带有情感的逻辑推敲过程。我一直在想那些大师们之所以能做出逻辑感极强并且极其优雅的作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情感”这一步上比常人要走得远的多。 逻辑推理能力可以通过专业素质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然而“情感”却是“专业”所不能给你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建筑学要广泛涉猎人文、哲学等学科的原因,都是在培养我们的“情感”。 我们再回到案例上,案例在逻辑的引导下最终具有了实用的空间环境、地标性的形象,这大概是每个建筑师都想要的结果吧。 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基于现实的天马行空的设想+对于当前环境的问题的理性分析=最终得到一个标志性且合乎逻辑的结果。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