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简介 项目地点:辽宁葫芦岛 项目功能:展示空间、接待区、洽谈区、水吧、办公区 基地面积:13000 m2 建筑面积:2500 m2 设计/建成:2010/2011 业主:首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师:META-工作室 (www.meta-project.org) 设计团队:王硕、张婧、周志敏、 梅富鹏、阳成、赖钰辰、林昌炎、汤恒 摄影:陈溯 建筑师简介 王硕,建筑师,城市研究学者。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在美国莱斯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曾在纽约、鹿特丹、北京多家国际知名的设计事务所从事建筑设计及城市研究。负责的项目实施地包括纽约、芝加哥、伦敦、阿联酋、以及东南亚主要城市、上海、北京。曾参与荷兰大都会建筑设计事务所(OMA)的一系列城市规划及建筑项目,包括RAK Gateway City - 荣获2009全球城市景观与商业地产大奖(Cityscape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ward),BBC伦敦总部战略规划,以及新加坡凯德The Interlace创新住宅项目, 并作为项目建筑师设计曼谷最高楼Maha-Nakhon项目。王硕2009年离开OMA,与合伙人一同专注于META-工作室的实践探索。 王硕的作品具有明确的基于研究的特性,并且试图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建立城市研究和设计实践之间的桥梁。他近年来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亚洲当代都市中日益增强的城市动态和涌现出的新型城市空间。针对这些主题他发展了一系列城市研究计划,并积极地将其拓展到多元的当代媒介中,包括文字、影像、网络、装置艺术以及展览。 作品简介 环渤海地区在中国海岸线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拱卫,环抱形成了中国最大尺度的内海,为整个沿海地区提供了广泛的、跨区域的公共联系空间。同时从北京经天津和唐山向沿海辐射的布局,正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的重要“门户”。这一战略正重新改变着环渤海经济圈,而由于其毗邻首都的战略位置,这种变化又注定是不同于珠三角以及长三角地区的…
公共舞台 (Public Stage)
葫芦岛位于辽东湾的西侧,距离北京仅3小时车程。本项目基地位于该市以南一个尚未开发的海湾。由于这里拥有整个渤海地区所稀有的资源-海滩, 因此,作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交汇点,每年吸引数以千万的人流前来度假。这一海湾处于两山环抱之间,曾是当地渔民捕鱼的一个避风港;而即将建成的全运会体育场、游泳馆将会成为整个海湾的重心。业主希望在海滩附近建立一个展示中心,作为他们进入这片区域开发的第一步。
这座建筑旨在吸引公众的注意,成为葫芦岛市甚至整个沿海地区热议的话题。在这个目前一片荒芜,只有几个巨型工地的环境里,项目试图开拓出一个具有“公共舞台”性质的空间 - 不仅能够吸引前来参观的特定客户,更能引起整个海滩上的公众关注这里的发生的每一个事件。因此,建筑选择了一个邻近公共活动海滩西侧的位置,距离涨潮线只有100米。 最初确定基地位置的时候,附近的海滩上散布着废弃的渔船、临时的棚屋、还有渔民们晾晒的渔网。由于没有明确的场地限制条件,要求建筑师必须冷静:是寻找线索,让建筑受到更多的限制?还是尽量让它变得更加公共、开放?
简化的动势(simplified dynamics)
META-工作室最终的选择与其说是一种高度概括的解决方案,不如说是一个简洁明确的推理过程。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最有利的资源是海湾的景色,实现不同标高层次上观看海景成为建筑自身的要求。通过对海滩地形的研究,剖面上显示临近岸边的沙滩由于潮汐堆积起一道四、五米高的“沙坝”,而退在其后的基地其实处于一片相对略低的洼地中;功能所需的面积如果平放在基地上,则会使得从公共海滩几乎看不到整个建筑。由此推倒出关键的剖面:建筑的主体需要成为一个“悬浮的盒体”,而为了最大化景观优势,参观人流从背海一侧进入建筑随即上到二层的面海空间,同时盒体下面覆盖的部分则完全向海滩公共人流开放- 控制整个建筑的实际上是这一剖面,以及由这一剖面所带来空间特征。
建筑空间围绕着不同高度层次朝向大海的景观展开:首层,悬挑下创造了600平米的公共休闲空间,海滩上的人流可以自由出入;二层,作为主体功能1000平米的洽谈空间,让“开放的舞台”更好的引人注目;在此之上还有屋顶的观景平台,三个层次的景观体验各不相同。
建筑主体为一个35米x35米的悬挑盒体,垂直指向海岸,在南侧可以透过巨大的通高玻璃幕看到整个海湾的全景 。而控制建筑的剖面在东立面(朝向公共海滩)上直接呈现为悬挑形式,通过建筑内部的公开化,将孤立的事件转化为持续的“面向公众的展示”。背向大海的北侧面向旧的住宅区,由于建筑这一侧都是私密性功能,因此北立面上并没有明显的开窗,只在首层主入口和二层东北角朝向未来的开发区增加了突出的体量。西侧是环抱海湾的山脉,建筑在这一侧设置了可以眺望远山的露台,每天下午西斜的阳光都会从倾斜的屋顶射入通高的展示空间。
在展示中心的西侧 ,业主需要元建筑能够为他们正在开发的项目增加另一个临时的空间,以便在项目初始进行样板间展示。我们将样板空间作为另一个压缩的单元化体块,脱离主体并在二层通过一个连廊连接,以便之后对其进行修改或整体拆除。同时两个体量之间形成被遮蔽的长条形内院,设置温泉池,使得来访者即使在这一地区寒冷的冬天也可以感受海边的乐趣。
意外的复杂性(unexpected complexity)
主体逻辑上的简化,是否会导致空间上过于简单而缺乏丰富性,是META-工作室一直关注的问题。本项目尝试如何在一个简化的剖面策略上,以体量自身的组合方式达成空间上的复杂性。
建筑内部主要划分为首层的接待区,包括大堂和办公室,以及二层的演示洽谈区。各个层次及朝向不同的空间通过一个处于建筑中央的楼梯间联系在一起。但这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楼梯间-它既是所有流线的交汇点,也是整个体量的重心,悬挑结构最重要的两品桁架在此相交。在剖面上,倾斜25度的方形盒体以一种坚决而略显“生硬”的方式贯穿建筑的首层、二层和屋顶,在每一层的空间内现浇混凝土盒体的转角都直接暴露,呈现出一种形体上的冲突。同时为了给这个封闭的承重结构增加通透性,楼梯盒子的混凝土围合面上设置了150个贯通壁厚的,大小方向不一的椭圆形洞口。
楼梯盒子西侧突出于悬挑下方的,是通高的展示空间。虽然也起到结构上的承载作用,但与楼梯盒子截然不同的是,这一玻璃立方体完全透明,这就意味着,在展示空间首层可以向三个方向上欣赏海滩的全景,同时在二层各个方向都可以通过挑空俯瞰空间内巨大的沙盘。
楼梯盒子与展示空间之间,是一个露天的内院。整个建筑平面最中心的部位出人意料的空闲,而事实上它可以很好的将自然光线引入建筑的后部,给建筑室内添加了另一种层次的自然。
位于二层东北侧的VIP洽谈室是脱离主体的又一个钢质盒子,漂浮于地板与天花之间,并在北立面上形成一个隆起的巨大开洞。而在二层西侧,25米长的架空连廊从建筑内部直接穿越另一侧临时建筑挑空的大堂,让参观人流便捷的进入到样板空间内。
META-工作室希望通过这些体量及材质间相互“冲撞”的方式,在空间各处构成似乎未经过处理的、粗野的张力,并藉此达到一种意料之外的复杂性。这一策略从倾斜的混凝土楼梯盒子逐步推广至其他功能空间,如通高的展示空间,贯穿建筑中心的内院,抬升的钢质VIP洽谈室,咬合两个体量的连廊,倾斜的屋顶,甚至立面上的旋转开窗。
现代建筑功能与空间的契合,通常以一种细致的组合方式,经过精确计算以达到某种形式上的平衡。我们所熟知的复杂性,都是在外部环境与内部力量的精巧协调上产生的。因而在最终实现的建筑中,无论外部形态具有何种表现形式,内部功能空间总是以一种“宜人”的尺度及材料搭配来实现。而在本项目中,建筑师先使每个功能构成一个可清晰辨识的体量,进而尝试怎么让不同体量间彼此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并非通过任何附加的“设计”,而是通过功能体量间内部力量的调节:不同倾角,高差,材质,甚至光照的方式,得到不同于细致处理的结果-它坚决而生动,粗野并充满活力。简单的剖面逻辑由此演化成为“意料之外的复杂性”。
公共与商业的结合 (combining public and commercial)
从最初的剖面开始,整个建筑的动势造成一种“跃进”的特征,而这一特性,建立起建筑物与周围原始荒芜的环境之间的一种对比关系,使得本项目成为业主态度一种自然的流露- 体现了其建立新生的、 颠覆本地建筑生产习惯的“跃进”姿态。虽然它的建造是商业性质的,它却成为了整个地区最公共的建筑。一方面, 从其商业属性来讲,建筑的体量组合恰恰反映了其功能需求:就像一个外表简洁的珠宝盒,一旦打开,里面璀璨夺目,引人注意。另一方面,建筑由内而外最大程度的向公众开放,将公共海滩的人流不断引向这一“公共的舞台”。商业目的与公共功能性的结合,成为本建筑的一大特征。
META-工作室希望藉这一实践表明,即使在当前的开发现状中,通过对业主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实际功能进行清醒的再定义,同样可以在严肃的商业项目中探讨建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结语
环渤海经济圈带动了整个沿海地区的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从零开始的开发项目 。META-工作室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这一初始的“商业”项目当中,把它看成一种拓展“公共性”的机遇。这体现在不同寻常的体量特征,以及对设计过程的特别关注上:建筑师力图通过明确推理的解决方案,并结合意料之外的复杂性, 在此之上建立新的与公共空间的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