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 B- {' E1 A8 M `1 Y! F/ w% V
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就像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 g# T' V8 g$ q% w
7 L; G- o" Z) W$ Q" S对于生活在城市里,喝桶装水,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人来说,悉达多的出离在多数时候只能是一种遥远的梦想。他们可能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如果你想修行佛法的话,你可能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修,在地铁里,在公司里,在下班的路上,在晚饭之后。但你同样可以出离,要知道,出离心并不只有一种表现形式。; O. I5 Z, t. F C# \
( L) t' i! ~0 G) f, l4 @% x ?
如何检验自己是否具有出离心
1 R" m# s* `; v/ x5 \1 s4 e% L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离心,可以以这种方法检验:在过去对你很重要的一件事,现在是否对你一点都不重要, 过去可以轻易激怒你的事,现在你是否毫不在乎。如果是的话,那么你就从这里出离了。你需要出离的东西很多,并不只是不抽烟不喝酒或不打牌,那只是开始。
$ Q6 q6 k' p# O+ | ; W, s/ _* c1 {: r
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6 R' ^9 S7 e* z* Z
所谓出离,就是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当你不再执着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它就失去了指挥摆布你的能力。你也就获得了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必须出离所有的事物,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我这里所说的所有的事物当然不止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包括很多细 微的东西。& h+ V, s' d$ E& t M8 U
$ G$ g$ K& ]* z0 c
例如,如果你看到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令你不舒服,那么说明你执着于一个相反的观点。这个观点奴役着你,所以你会不舒服。这样的事情也应该出离。不管这个相反的观点正确与否,或是谁所说,如果他可以让你不舒服,那你已经被攻陷, 你都应该从那里出离。
* E* |6 |& s, q2 m
, e' t( @8 V) p+ K佛教所有的观点都是为了破除另一些观点而出现3 R1 \2 T, _* A2 [
应该指出的是,佛教所有的观点都是为了破除另一些观点而出现,但它不应该成为你的新主人。你也许经常会变得很生气,那是因为你的生活里总是出现与你所预期的相反的东西。6 \* S& P( W, B- {1 V" E. ]
+ `* X( v9 M7 V& a
例如,你请的临时工可能让你非常不舒服,仅仅是因为她擦桌子的方式与你不同,你很不喜欢她那种看上去非常笨拙的擦法。甚至有时候你在街上看见一些打扮夸张把头发染成绿色的人也会生气。那是因为你执着于古老的审美观。
; c3 q5 `! R. e3 o$ J* b; X
/ ^+ w+ N1 m* O2 f* X/ s" ~要摆脱这种不爽的心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你改变心态,不再执着于每个人必须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事的想法。还有一个就是换一个擦桌子的方式和你所期待的一样的临时工。& I9 G6 w! h4 b
& l5 a" U6 ?+ U/ W很显然,前者是一劳永逸的方法(佛教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后者只能暂时解决问题,你可能必须不断地更换临时工 (这也是很多人不断更换老公的原因)。 你可能花了很多时间找到一个照你说的方式去擦桌子的临时工,但你很快会发现, 她上厕所的时候居然忘了冲马桶。
( q: ?# b) }: c4 Q 2 {, M7 ~+ i0 E% p8 W
你有多少执着,就有多少痛苦
& y8 E" S5 R) q( N4 \: Z( C. L因此,试图以改变外在的世界来追求完美是徒劳无功的。永远会有你意想不的事情出现,把毫无准备的你激怒。你有多少执着,就有多少痛苦,要摆脱痛苦, 你必须从所有的执着里出离。. {# }- n0 w/ A$ F3 o( @/ F0 F0 _7 a
5 n. y( D7 w6 e& Q* o& {4 `% k$ p, y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应该看一下自己的心,为什么会生气。是否因为出现了与你期待正相反的东西。你的期待,就是你所执着的东西。
% U7 R8 Q% S% O2 O, I9 z
. b$ d* J! y/ n+ W1 Q$ S佛陀不会被任何事情激怒,因为他出离了所有的执着。你可能因为任何事情生气,你可能因为公共汽车开的太慢而生气,可能因为找不到所需要的东西而生气 (她把东西放哪了?她总是乱放东西)! ?5 f2 V4 m& w
, d, I% t8 q- V ]
甚至可能因为你想让他生气的人不生气而生气。这说明你非常脆弱。你很容易被激怒。9 D3 l/ {/ a2 B1 P
0 V7 d' R# u) B. X容许很多不完美的事出现- V( B" T1 D: f1 @$ f- x% T- Y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之后,你可能还是未能了悟空性,也不知道金刚经在说什么。但你还是和过去有所不同,过去你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而现在你已经可以容许很多不完美的事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现。 例如,你可以吃一道比较咸的菜而不会抱怨。+ Z+ }$ A$ r: K& K" ~
- L" D+ ?8 [# ^+ Z% x9 D/ S, K- C
所谓完美主义者,也就是说,你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达到你所希望的样子,你希望住在墙壁是天蓝色的屋子里(如果不是,你就会睡不着觉),你不喝桶装水之外的任何水,你希望用自己喜欢的杯子喝茶,希望茶的味道不要太浓也不要太淡。) X3 f" }$ }' @" L+ J3 F0 P* |! ]) f
( Z1 ^% ^2 c6 k9 K9 {" o* t做一个完美主义者的坏处就是,你会经常痛苦,因为这个世界上多数事情都不 会轻易俯首听命,它们不会事事顺着你。 要让他们达到你所希望的样子,你必须 很多时间。很多人试图创造完美的世界, 不过他们最终都被证明失败了。事实上, 只要把你的心稍作调整,一切都会很完美。
( H% R1 m; d" Q( I$ Q' T : m% b: M# i. b2 J. X! i0 Q$ m! h
从执着和期待中出离
: i) U: F' f4 K/ L$ K你之所以看到的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是因为你有各种执着和不切实际的期待 ,如果你可以从这里出离,你会变得非常强大,你不再坚持必须住在有蓝色墙壁的屋子里,不再坚持必须喝桶装水,不再坚持必须用自己喜欢的杯子喝水,不再坚持茶的味道必须不浓不淡。4 R' B9 N4 R6 c9 ^2 R
9 e* j1 Y/ ?. O, B/ \1 X如果你出离了所有的执着,那么你就会变得非常自由,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激怒你或伤害你。# |) g* L g0 W( k/ @' y; |
6 L2 {" R x1 @4 c9 O2 M
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 ~! |; ^0 @) C+ m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