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盒子,怎么了?
——关于建筑形态的小讨论
附言:本文讨论范围主要在本科生课程设计之内,会涉及一些实例。本文仅仅是笔者在学校的一些所见所闻和由此引发的感想,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深度,还请各位大神对不足之处有所斧正,笔者不胜感激。由于本人目前大二,许多想法也许未来都有可能改变,所期待的只是和大家的交流和讨论。
OK,废话结束,让我们开始吧。从大一的小设计开始,每一次课程作业对于喜爱设计的同学来说都是令人兴奋的任务,可以在图纸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才能,不必去考虑过多的经济因素和实地情况(土质、风向、阳光、雨水等等)。而对于不喜爱这个专业的同学来说,恐怕又是一次灾难,又要挖空心思的去折腾一个房子出来。不同的人会做出来不同的建筑形态,有保守的有开放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听过有些人指责一些别人的方案说:“哎呀,你这不就是个方盒子么!没创意啊!”
对了,就是这个词,“方盒子”。很多人偷懒或者缺乏设计创新思路,确实会有一些方盒子的出现,可是我想说的是“平庸的方案未必就是方盒子,方盒子也未必就是平庸的方案!”很多自以为是的同学,仿佛觉得自己抨击“方盒子”的方案就能显示自己设计的牛X。而很可悲的是,他们也许根本没有弄清楚,究竟什么是方盒子。
矩形,作为基本几何形状,是最容易为人所想到的。因此草拟平面时,往往下笔就是一个矩形。这,也成为很多人对方盒子不屑一顾的原因-----太简单了,谁都能想到。可是,他们有没有想过,矩形为什么能够成为基本几何形状?他们有没有考虑过,在简单之下,隐藏着什么?
一幅夜晚星空的照片和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照片相比,谁的信息量更大?毫无疑问,是星空。也许看起来星空中除了几颗星星以外什么都没有,而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细节十分庞杂。但是,星空所表现的内容,是隐藏不见但又真实存在的。它的信息量远远高于只有表面的《清明上河图》。而这里的星空,恰恰好比建筑形态中的方盒子。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没有任何趣味和亮点,但是却是建筑形态中最基本的要素,它包含了一切-----你看见的和你看不见的。许多看似复杂的东西,往往来自最简单的要素。而在建筑、艺术、哲学等领域,简单包含了复杂。如同马列维奇的《白上白》。
说的实在一点,用曲线、异形打造一个吸引人眼球的东西也许很简单,可是要使用一个方方正正的建筑还能打动人心,那么至少我很佩服你。在接触建筑的过程中,被解构主义吸引的同学很多,认为“重新定义建筑”是一个很高端的境界。我承认扎哈也好,蓝天组也罢,都有相当出色的才华和顶尖的建筑作品,可是任谁都没有脱离建筑的本源——也就是方形。无论你是遵循它还是抵触它还是反对它,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那就是你承认它,承认矩形作为建筑本质的这一事实。否则,也就没有重新定义或者反对这一说法了。无论你喜不喜欢那些现代主义的方盒子建筑,你都不能无视它,它才是本源。那么,有些自以为是的同学们,请问你们无视方盒子的底气在哪里?
落实到具体方案来说,就是很多同学由于不擅长做立面以及屋顶的造型处理,空间的虚实关系处理也不是很到位,使得建筑本身比较呆板,但是这不是方盒子的错!很多知名建筑都是个“方盒子”,它们一样经典,一样引领潮流,甚至比起那些所谓的“地标式建筑”还强一点。如果说方盒子不好,那只是你不会变化。你那为了变化而变化的刻意呆板的造型处理,甚至还不如规整的方盒子!我十分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和原因,让这么多人笃信:方盒子不好!种种经典建筑,都是方盒子,但是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灵魂,这才是核心!有的是在造型手法上取胜,例如水立方的表皮;有的是在设计理念上创新,例如范斯沃斯住宅;有的是在空间关系上引人入胜,例如流水别墅。没有哗众取宠的另类造型,没有玩弄手法的过度设计,这些被你们鄙夷的“方盒子”,有着自己的内涵和意义,有着属于自己的创造力和象征性。奉劝那些在方盒子的基础上做不出新意和趣味的人,不要拉不出屎怪茅坑,想想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方盒子”不仅仅是方盒子,在空间加减、光影关系处理、立面造型手段等等一系列添砖加瓦之下,方盒子也会是多姿多彩的建筑形态。
最后说两句,这篇文章完全是对某些蔑视方盒子建筑的观点和狂妄心态展开的反击和讨论,不代表笔者是否喜欢“方盒子建筑”。在笔者眼中,无论你喜不喜欢某种建筑形态,都应当去尊重她,去理解她。可以不喜欢,不认可,但是请收起那份鄙夷之心。
本文不针对具体个人,请勿对号入座。你要真对号入座,我也没办法……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