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文学与建筑 雨果《巴黎圣母院》:文学将杀死建筑
这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开此课了。我对“学者”的定义是“学习者”,我作为老师学不到东西了,就不想继续了。教案会出书,这次课可能比以往系统。 中国园林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情。
前几天在清华听了一个讲座,说建筑是说不清的东西,我觉得很不好。我希望把建筑讲清楚。建筑的门槛很低,谁都可以说说。想讲清楚西方建筑,必须将文艺复兴、西方对人的定义、对神的定义讲清楚。 雨果说的“文学将杀死建筑”,最深刻。
A:大建筑的形成 雨果理想中的建筑是哥特建筑。
方尖碑(一个独石)是生殖器崇拜,献给最有繁殖能力的太阳神(卡纳克神庙方尖碑) 东西方一个区别:西方是生殖器崇拜;东方是生殖崇拜(两性的) 东方的结构:一层一层地往上抬梁。 西方的结构:梁柱。 石头抗压很好,但是抗弯、抗剪很差。所以埃及的神庙里结构的面积比人的面积还要大,描述为“神秘”。 梁柱体系的顶峰: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中间的空间疏落,比古埃及多多了。 古罗马的拱券,中国一直认为这是给死人的结构。中国称的“反宇”才是给人住的。 Arch——发券时——转一圈就是一个穹隆——这就是万神庙。 单一的字有象征意义,字越多越复杂,象征太多就遮蔽了自身。 宗教的特点是平静,可以花上千年。建筑表达的越准确,抵抗变化的能力越强。重读巴黎圣母院的话,希望能读出建筑。 所罗门神庙的所有尺寸、长宽高的所有规定都在一个建筑里。它太像一个十字架。 “例如所罗门神庙,它绝不单纯是圣书的封面,它就是圣书本身。”——巴黎圣母院 大乘佛教最经典的地方在爪哇国。最上面一座没有任何孔洞。这是有还是无? “就这样圣言不仅仅蕴藏在建筑物中,建筑就是最古老的圣言本身,它们被修建,被理解,被阅读。这个时候建筑与其象征的观念间的对位如此精确,使得建筑难以被时间或技术所更改,它们是对各种信仰的忠实记载,它们坚定地拒绝变化并构成我们日后可以区别的各种民族的建筑特征。”——巴黎圣母院 建筑就是古老的圣言,他就是圣言本身。他有一个坚强的信念,一个技术改变不了一个精神。把不变的那个东西就叫做“风格”——这非常糟糕。 如果不是一个象征性的观念的强大怎么会有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去掉台阶的做法无比复杂。 有人说万神庙之前是一个澡堂。 泛神论时期的建筑,谁都不敢给个秩序,于是就是圆的,就像圆桌会一样,解决了一个“万神”的问题。 基督教是唯一神——万神庙必然被淘汰,从圆到尖的变化。 埃及-神权 印度-种姓 罗曼-统一 希腊-民主(只有少量的公民 大量的奴隶) 腓尼基-公平 哥特-人性 按照雨果的的谶言,小总会战胜大。 那么世俗/商业/丰富/自由将杀死宗教/神圣/单纯/统一。
B:大建筑的辉煌 (指的是巴黎圣母院时期的哥特式) 313米兰赦令 330帝国迁都 帝国的分离 野蛮人——哥特人476年打败西罗马(魔戒就是基督徒打穆斯林) 十字军东征 伊斯兰文化当时非常繁华。人们才发现罗马、希腊的文化那么好,才有了文艺复兴。“然而十字军东征时代来临了。权威动摇,大一统的局面分崩离析。封建领主要求与神权统治平分秋色,然后是人民不可避免地登台出场。于是,贵族在僧侣笼罩下初显峥嵘,自治的村社又在贵族覆盖下露出头角。欧洲的面貌从此改观。” 尖券就是从伊斯兰来的。万神庙之所以要6米厚的墙体,是怕房顶塌下来,而且洞口很小。 尖券、尖拱与飞扶壁。 于是哥特教堂特别的透,但是太透了就不可怕了。最邪恶的神才有最多人信。之所以用彩色玻璃,因为教堂太亮了,这样能让他不那么亮,还能形成某种宗教图案。 《巴黎圣母院》中圣迹剧里的两对人物:教士——贵妇 ,商女——农夫,很奇怪,跨阶层。 特殊时间与特殊地点里对立的权力的重叠,是哥特建筑可以辉煌的全部成因: 特殊的时间:主显节与胡闹节的重合; 特殊的人物:驼子、瘸子、独眼龙; 特殊的地点:避难所与绞刑、滥用免刑和滥用刑罚共存; 天主教更抽象,所以艺术家都来西罗马。
神权建筑的特征: 1:一成不变,惧怕进步,保持传统的线条,推崇原始的类型,任何趋向完善的努力对于神权建筑都是一种亵渎。 2:这些都是晦涩的天书,唯有入教者才解其寓意。此外,神权建筑的任何形态,乃至任何变态畸形,都有一种意义,而且正是这一意义使它不可侵犯。 哥特大建筑的特征: 1:多样性、进步性、独创性、丰盈壮硕和永恒的运动为其普遍特征。 2:它们属于尘世,它们仍产生于神圣的象征之下,但是它们已具有某种人性的东西,并且把它与神圣的象征不断融合,由此产生一些为任何灵魂、任何人的智慧和想象都能领悟的建筑物。 我痛恨用大话来说自己不懂的事情,比如:哥特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全面——以包容不同的利益;
坚固——以抵抗权力的迫害;
持久——以包容艺术的变化;
匿名——以确保力量的汇聚; “建筑是凝固的史诗”——没有思想不体现在建筑上,但手稿实在太不可靠,一把火就可以销毁;建筑却无比坚固。“毁灭化为建筑的文字却需要革命或自然灾难—如蛮族劫掠竞技场或洪水漫过金字塔”。 哥特教堂是“恨不得说脏话”的“大”。 现在没有伟大的建筑。因为没有建筑师肯几百年一点点的实践,为了一个建筑。
C:大建筑的衰落
“圣经会摧毁宗教, 印刷术将杀死大建筑; 这些会摧毁那些, 而小将战胜大。”
“那个时代写在石头上的思想享有的特权,完全可以与今天的出版自由相比拟。这是建筑术的自由。” “在建筑艺术日渐衰落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印刷术,从十六世纪起就同建筑术进行斗争而且把它消灭了。到了十七世纪,印刷术已经享有相当的权威,变得相当神气了,它已经稳稳当当地坐在自己胜利的宝座上,给世界带来了因伟大的文艺世纪的到来而感到的喜悦。在路易十四的宫廷里得到长期发展的印刷术,到了十八世纪就重新握起路德的古剑,以伏尔泰为武器,气势汹汹地奔去攻击古老的欧洲,它早就不以建筑艺术作为自己的表现方式了。到十八世纪告终时,它已经摧毁了一切。到了十九世纪,它将要重新创建一切”。 ——巴黎圣母院 1.“圣经将摧毁宗教” 圣彼得大教堂囊括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达芬奇看不起米开朗琪罗,觉得他灰头土脸的。
“任何文明都以神权开始,以民主告终。
民主将取代宗教,自由,将取代统一。
提供民主以自由的利剑,就是印刷术。” (1517年 马丁·路德在德国维滕堡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
有了印刷术,宗教改革就成了革命,四处扩散,不可毁灭,无所不在。 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圣经,圣经不再只有教会的权威的解读。 圣经将摧毁宗教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宗教改革只是教会内部的分裂行为。
有了印刷术,它便成为革命。 缺了印刷机,异端学说就软弱无力。 或者是命定,或系天意,谷登堡是路德的先驱。 …… 思想一旦取得印刷品的形式,就比任何时候更难毁灭;它四处扩散,不可捕捉,不能摧毁。 在建筑术时代它(思想)化为山岳(建筑),挟着强大的威力占据一个时代,一个地点。现在它化为鸟群,飞向四方,同时占领天空各处与天空各点。 它从持久转为不朽。 人们可以摧毁一所庞大的建筑,可怎样才能根除无所不在之物呢?哪怕再来一场洪水,山岭早已消失在波涛之下,可鸟雀照旧飞翔:只要有一条方舟幸免遇难,在水面上飘荡,鸟雀就会在这条船上歇脚,与它一起浮游。” ——巴黎圣母院
2.印刷术将杀死大建筑 几张纸、一点笔墨,就能将思想变为文字。印刷术发明后,思想就不会投入到建筑术上去,建筑术变成了“古典艺术”。建筑不再是宗教艺术、暴君艺术,就不再是总体艺术(我是唯一)。民主与自由使得其他艺术分离,并平等。建筑再也不是艺术之首、艺术总和。 石匠成为独立的雕塑家;
漆匠变成崇高的画家;
乐工蜕变为尊敬的音乐家;
唱诗班改行成为诗人。 原本他们都叫“建筑”。 “所以我们看到,印刷术发明以后,建筑术就逐渐干涸,萎缩、贫乏。我们感到水位降低,汁液流失,各时代和各民族的思想纷纷离它而去。在十五世纪,这一冷落过程几乎没被察觉,当时印刷机处于雏形,最多只能从建筑术里抽走一点它过剩的生命力。可是,从十六世纪起,建筑术的病症就显而易见了;它不再是社会的根本表达方式,它可怜兮兮变成古典艺术;从高卢艺术、欧洲艺术、本地艺术,它变成希腊-罗马艺术;从真实的、现代的,它变成伪古代。”——巴黎圣母院 所以: 能量获得的两种方式: 宗教——聚变(哥特建筑艺术) 民主——裂变(文艺复兴艺术) 裂变后建筑术的赢弱病症:
它不再是社会的根本表达方式——它可怜兮兮的变成风格艺术;
它不再是某个民族一个时代的集体表达——成为某个艺术天才风格嫁接的奇思妙想; 米开朗琪罗意识到建筑的死亡,绝望之际最后一个想法:这位艺术巨子把万神庙垒在帕提侬神庙之上。(其实是波拉蒙特) 后来只能模仿复制米开朗琪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圣彼得大教堂,每个国家都有,都是模仿,成为了风格。 “米开朗基罗死后,建筑艺术名存实亡,成为孤魂野鬼,它还能做些什么?它赖上了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模仿复制却又不得体。这样做成为一种癖好,委实令人可怜。每个时代有自己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十七世纪有圣恩谷教堂,十八世纪有圣热纳维也芙教堂。每个国家也有其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伦敦有一座,彼得堡亦有。巴黎有两三座。 这是最后的絮叨。”——巴黎圣母院 风格嫁接就是建筑术最初的衰落, 人们正把这衰落叫做复兴。 石头上的圣经(建筑术):坚固、持久、匿名 纸上的圣经(印刷术:轻薄/扩散/显名
文学将杀死建筑——以文学的风格之剑。 “从建筑术那里流失的生命力都归它所有,随着建筑术的衰落,印刷术开始扩张壮大。到了18世纪,它重新握住路德的旧剑,把它递给伏尔泰,然后它开始荡平一切古老的欧洲文化。” 文学的风格之剑: “后来一切风格的复兴无论是古典复兴还是哥特复兴都是由支持文学的印刷术所提供。文艺复兴的建筑,复兴的是那些印刷的考古图片,哥特复兴的建筑,复兴的是那些印刷的传奇小说,前者将异时异地的古典风格样式带入建筑,后者将风景如画的浪漫观念带入建筑构图。 从今往后,谁要是不能用文学去表达他的建筑观念,谁就难以成为伟大的建筑师,谁的建筑如果不服从文学的描述它要么消逝无痕,要么就成为文学日后的挖掘品。”——巴黎圣母院 建筑从集体的时代象征瓦解为个人时尚的风格表现。
3.这些会摧毁那些,而小将战胜大。 ①人民将杀死贵族 路易十一: 假借民众杀死封建地主; 路易十四: 假借贵族弑神; 路易十六: 贵族假借民众弑君; 法国大革命: 资本假借民众弑贵; ? ②资本将杀死人民 埃居变枯叶 ③银行将杀死教堂 其后的两百年来,资本家用经济取代皇权,其后的两百年间,建筑发生了九十度的转向:从前建筑都是山墙朝向街道,而今,建筑物以其长向面对街道。
穹窿的转向 国家大剧院-安德鲁(太贵了) 鸟巢的顶取消了 这些都是因为钱
在上帝面前——在金钱面前 文学的转向: 雨果借助游吟诗人格兰古瓦提出这样的问题: 是圣迹剧还是鬼脸剧获胜? 现在——鬼脸战胜圣迹,胡闹战胜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