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据统计,2019年,建筑业的数字化水平远远低于ICT、媒体、金融行业,属于数字化水平较低行业,是少数GDP占比较高但数字化较低的行业。不难看出,建筑业的智能化水平还处于萌芽阶段。
那么,目前建筑行业是怎样的一个流程呢?按照项目所处阶段简单概括如下:
一般情况下,开发商(甲方)在拿地之后,由设计院给出初步方案设计,在经历多次方案调整之后,报审审图中心,进入施工图深化设计阶段。在经历了甩图板到CAD转变之后,当前行业主要的绘图工具依旧是CAD,部分使用BIM软件完成。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环境、规划7大专业,完成之后进入施工阶段。 当前的施工大部分仍属于粗放式,施工队依照施工图纸施工,经常会遇到设计不合理、墙墙打架的现象。加上设计变是常有的事情,这些都给施工项目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在各专业具体施工中工序开展、资源管理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外加施工安全一直是头等项目管理要素。可以说,一个项目的最终落地,都是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考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根本原因在于建筑行业数字化落后,不能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统筹协调管理。
而最近在建筑领域,硬科技的渗透也在崭露头角。从施工阶段的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到设计阶段的小库科技、众图互联。未来会出现类似的“跨界打劫”吗?从建筑机器人到智能画图、审图工具,设计师、建筑工人会被AI取代吗?
除了施工阶段的机器人之外,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算法也是近几年崛起的技术“新秀”,它们不仅能在施工层面与机器人等智能硬件结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项目成本,也已然悄悄“渗透”入建筑设计层面,担当项目的“大脑”。
比如众图互联的AI结构师,他们通过AI技术、系统优化方法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快速实现精细、经济和安全的建筑结构设计,在创新技术及专业维度上,助力企业合理降低建筑工程中40元-120元/㎡成本。
在不久前,众图互联的《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超大规模结构优化与设计技术及软件研究》获得2020年省设协科技奖建筑工程类一等奖,里面提到人工智能与结构设计的结合,可以从效率、安全、精细、成本三大方面大大优于人工结构设计。的确,随着5G、边缘计算、云计算、物联网等更前沿的技术走入应用阶段,谁也说不准以后是否会出现成功颠覆传统人工设计、建造方式的革命性创新。
不过新技术在未来会为建筑行业带来变革,这几乎是行业认可的潮流趋势,只是目前为止还难以预判具体的程度和变革的时间节点。对于从业者而言,难免会担心自己会被AI和机器人所替代。那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
落到建筑领域,当前,确实有很多的技术可以在设计、生产和施工环节中帮助到我们,比如自动翻模、焊接机器人等等,但它们本质上是通过编程来缩短某项工作的时间,提升效率,并不是人工智能。
所以,总体而言,无论是纵观全局看新技术在实践中的落地,还是横向对比建筑+AI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比重,建筑领域新技术的研发和落地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要想实现革命性突破可能依然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