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欢迎关注。
We may be evolved, but deep down we are still animals. 我们是进化了,可是本质还是有野性的。 《疯狂动物城》 拆房:翟飞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路是走出来的,走着走着就野了; 胆是练出来的,练着练着就肥了。
当然,胆儿大路子野不算什么坏事, 毕竟你贝爷已郑重声明: 这叫荒野求生技能。
只是, 鸡肉味的嘎嘣脆容易上头上瘾上贼船 ——上了就下不来的那种。
大起来的胆子就像长起来的肉, 肥了容易,再想瘦就很难了。
为什么有些建筑师满脑子都是搞事情? 正正经经做个方案不香么?
当然—— 不!香! 满脑子都是火锅烧烤小龙虾、奶茶蛋糕冰激凌;水煮白菜怎么能香? 不吃饱了又怎么减肥?
2004年,韩国政府决定在光州启动 亚洲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并发起了一场国际竞赛。 反正泡菜国的项目,只要没上升到宇宙太阳系的level,就都算低调了。
基地选在了全罗南道原光州市政府所在地,面积将近12万平米。场地里包含了韩国历史上著名的“5.18光州事件”遗址,也就是5.18事件当日游行群众集会演讲的喷泉水池。
拆房部队小贴士:“5.18光州事件”也称为光州民主化运动。1980年5月18日至27日,发生在韩国光州,是一次由市民自发的要求民主运动,当时掌握军权的全斗焕将军下令武力镇压这次运动,造成大量平民和学生死亡和受伤,光州事件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来。反正就是这个重要的纪念喷泉是必须保留的,同时还需要保留的是原全罗南道道厅主楼,将改造成民主和平纪念馆使用。 除此之外, 基地上的所有建筑均可拆除。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占地12万平米、计划建15万平米,连历史遗址都能覆盖,title吓死人的亚洲文化中心到底是个神马东东啊?
别问。问我也不知道。
按照任务书的说法,这个亚洲文化中心主要包括: (1)亚洲文化交流中心(4000㎡),利用保留主楼,主要是文化交流中心、民主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2)亚洲文化院(33000㎡),主要设施包括亚洲文化研究所、亚洲文化学院和亚洲文化资源中心等;(3)亚洲艺术中心(12540㎡),提供各类文化表演活动(1120个席位);(4)儿童文化院(18000㎡),包括儿童体验馆、儿童教育和儿童图书馆;(5)文化创意院(33000㎡),主要为以人文/艺术/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内容创作与制作空间及各类展览空间;(6)配套设施(12000㎡),艺术店/电影院/亚洲文化书咖/美食广场等。
总结一下,就是在牛A和牛C之间BBBBBB……个不停。 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标准地标配置, 所以一堆地标凑在一起是要打麻将吗?
要不要打麻将,不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是一个策略问题。
换句话说, 这么一堆地标,又有这么大一块地, 你是打算坐庄做一个大建筑呢, 还是摸风先做一个小规划?
基地面积很大,内部已有的现状道路甲方说可拆可不拆。 那么,是拆还是不拆呢?
正经的建筑师大概会选择不拆已有道路本本分分做个小规划; 胆大的建筑师可能会拆了所有道路直接做一个巨无霸大房子。
而对于某些人狠话又多的建筑师来说, 路不能拆,还得越走越野; 胆也要大,巨无霸必须有。
说白了, 就是在保留原有道路的前提下做一个比巨无霸还霸的大房子!
将各个功能体块置入场地,就会发现保留的喷泉和市政厅瞬间被挡了信号 ——体量根本就不在一个吨位上。
建筑师师子二话不说, 直接把所有新建筑放到了地下! 所!有!
不是怕影响保留建筑吗? 天上地下,这回想影响都影响不了。
甲方爸爸风中凌乱…… 说好的亚洲地标呢? 难道就当是一场梦, 醒来还是很感动吗?
建筑师师子觉得甲方爸爸的这个认识很肤浅。光要地标有什么用? 没有人气就是个地址。
关键的关键还是要能吸引人来。 按照甲方的设想,亚洲文化中心的人流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周围的市民,建筑作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二是全世界的游客,建筑作为亚洲文化的复合体促进交流; 三是5.18事件纪念活动的参加人群,每年都会在遗址地举办纪念活动。
以上三种人群功能目标不同、行为轨迹不同,使用时间也不同;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会需要同一种空间形式—— 广!场!
所以,建筑师师子决定做广场。 反正现在建筑都放置在了地下,整个地面层都可以用来做广场。不同人群的行为活动决定了广场会分为多种功能;不同数量的人群活动又决定了需要多种不同尺度的广场。
而现有道路划分的地块尺度仍旧过大,无法满足小尺度广场需求,所以建筑师在原有道路基础上对广场进行细分。划分原则就是顺应原有道路的方向进行细分,细分以后调整局部形状使之更加适应城市传统肌理。
一番刀工操作后,基地被切分成n个大大小小的广场。 但是新的问题又又又出现了,就是—— 迷。路。
在12万平的土地上, 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广场, 所以我在哪儿?我是谁?我要干什么?
而且能在广场上进行的活动不出意外都会很吵吵闹闹,那么一堆吵吵闹闹的广场在一起无疑于大型露天蹦迪现场—— 交流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
稳住别慌,先冷静下来思考一下: 又开放又私密,露天还隔音的广场空间它存在吗? 必须存在。
野路子的狠操作来啦! 划重点: 把广场变成院落。 院落空间通过围合产生,开放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而且当围合程度不同时开放程度也会不同,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将广场变成院落意味着需要有实体空间对广场进行围合。
最简单就是保留广场位置不变,将其余部分(也就是道路)整体抬升一层。 但这样抬升以后,之前费尽心思消解的大体量又出现了,保留的喷泉池和市政厅就又彻底淹没了。
所以,再次划重点: 广场变院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在纯广场和纯院落之间的各种过渡露天空间。
基地位于光州市东区的中心位置,是城市主要道路的汇聚中心点,所以沿着基地中轴线进行操作:采用中间低,两边高的抬升做法。 这样既不会淹没保留喷泉和建筑,也没有打断城市视线,而且还自然而然地形成两个方向的入口。
通过抬升两边,站在场地中心的人可以很立体地看到各个广场的位置,目标更明确。
将变成立体的道路系统与一层地面的广场连接形成实体院落空间。
经过这样一番狠操作后,广场系统形成了两个互不干扰的空间层次: 交通空间和院落空间。
此外,因为院落广场下凹的深浅程度不同,开放性也不尽相同(下凹越深则开放性越弱);而且因为深浅不同形成的缓坡陡坡又可以适应不同的广场功能。
但现在的广场标高都还在地面层,和地下功能空间的关系是完全脱离的。所以建筑师将广场的下凹深浅与建筑的功能设计统一考虑,形成上下两种关系,使二者互相依存,互为图底。
建筑功能面积要求15万㎡,基地总占地12万㎡,也就是说功能排进去将是一层不够两层不满的状态。 熟悉套路的你应该能猜到了,下面要进行功能重组了。
在开放度上:剧院、文化交流中心、儿童博物馆、展览空间、休闲空间都较开放,而亚洲文化研究所、亚洲文化学院和亚洲文化资源中心以及儿童教育空间等空间开放性较低。 在空间高度需求上:剧院、文化交流中心、儿童博物馆、展览等空间都需要特殊层高;而亚洲文化研究所、亚洲文化学院和亚洲文化资源中心以及儿童教育空间等基本都符合标准层高。
将相同层高的开放度较低的功能重组为一层(标准高度层);层高不相同且开放度较高的重组为一层(不标准高度层)。
开放度较高的不标准层最好放在距离入口最近的地下一层。
而标准高度层如果放置在不标准层下方,因为不标准层地下标高不同会导致标准高度层的空间也坑坑洼洼不好用。
那标准高度层该放哪里呢? 建筑师想到了屋顶。 屋顶在向上抬升后最高处近30m,屋顶下面的空间还没有利用起来。所以将屋顶向下offset 6m形成标准高度层,并通过地上的广场空间进行分隔。
确定了整体关系后来具体摆放功能。
由于建筑占地过大,所以对场地进行分区规划:按照左中右分为三个区,我们分别称为A区、B区、C区。
先看上部为保留建筑的B区。基地中心的保留建筑兼具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也是地下建筑的主入口,所以在保留建筑的底部设置文化交流中心;并在其北侧设剧院、南侧设休闲空间。
A区部分广场将会下沉与建筑发生关系,所以首先预留出广场的位置。A区最北侧人流量较多,所以在北侧起翘最高处的地面层设为亚洲文化广场,成为场地的另一个主入口;剩余沿街一侧设置零售商业;在靠近B区文化交流中心的部分布置儿童博物馆以及大型展览空间。 同时,将地下车库布置在北侧,与上方立体街道位置对应。
C区依旧是预留广场的位置,剩余部分沿街面布置零售商业、在内部设休闲空间。
至此,形成最终的功能布局。
再根据广场位置调整建筑各功能形状。
根据不同功能高度要求对各功能空间进行下沉,B区部分因为屋顶下的附属标准层已经下降6m,所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下沉。
现在院落广场的活动平台还都是在地面层,需要继续向下延伸与建筑产生关系,这些院落旁边的空间多为走道或公共休闲空间。边缘位置的广场不再下沉,部分形成天窗,部分广场平台向上抬升,避免空间过深无法使用。
加入楼梯台阶及自然形态梯段连接各功能空间,并加入廊道连接不同空间,增强通达性形成完整的使用流线。
盖上原本的屋顶,在南侧下沉大台阶处开天窗。
再来看屋顶底下的附属标准高度空间。 此时,院落广场的最终形态已形成,所以只能在附属层见缝插针地布置各功能。
还是分片区考虑: B区空间也在地下一层,在中间部分设置儿童教育空间、文化交流的附属空间等与下面功能联系紧密的空间;A区C区则设置办公空间、创意工作室、研究院、配套展示等功能。
最后加入亿点细节。 加入垂直交通核。
建筑主体使用桁架结构来支撑,剩余的大空间位置加入密柱。在保留建筑外部罩一个玻璃外壳,内部用桁架结构支撑。
沿街面加入玻璃立面。
最后结合建筑功能,对各个广场进行使用细化,如绿化广场、城市边缘广场、未来花园、历史花园、多媒体花园、大树广场、文化交流广场、创意广场、水广场、表演广场等等。
赋予木质表皮。 打完收工。
这就是 UnSangDong事务所 设计的 韩国光州 亚洲文化中心竞赛方案。
最后再来看一遍完整过程。
这世上本没有路, 第一个走的人都是野路子。
重要的是通往目的地, 而不是有路没路,人多人少。 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你不一定想去罗马。
图片来源:图[1]、[3]、[4]来源于图[2]来源于https://www.hkcnews.com 图[5、[6]、[7]、[8]、[9]来源于https://www.archdaily.com/198772/asian-culture-complex-unsangdong-architects-kim-woo-il?ad_medium=gallery 其余分析图及动图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