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欢迎关注。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欺负人还得靠自己。 《余罪》 拆房:徐豪 韩英卓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建筑师绝对是凭实力单身的注孤生小能手。 女建筑师就甭说了。肩能扛,手能提;没有拧不开的瓶盖,没有抬不动的模型;熬夜自己能煮方便面,蓝屏亲自下场拆机箱。一个人何止活成了一支队伍,还是支全工种复合型梯队。
人在三米外,气势先到场。任何雄性生物的靠近都会造成——岗位重叠。
至于男建筑师,那就——更甭说了。
大概是把所有的热情激情顺水人情,都给了甲方。别人撩妹,他撩甲方;别人送花,他送甲方;别人约会,他约甲方;别人求婚,他求甲方。 就连小学生都能熟练掌握的上课传纸条暧昧小技能,建筑师也只想把纸条传给甲方当方案。
正常人收到纸条都关心里面写的什么,但某个宇宙钢铁建筑师——我们就叫他钢钢吧——看到纸条就和按了电门一样,整个人都在SU上蹦迪。你看这个纸,它又长又宽;你看这个条,它还有两个面呢——一面写了字,另一面字就反了呢~好神奇~
把纸条绕一绕,是不是就很像一个房子? 围观群众:怎么觉得你像个傻子~
简单解释一下钢钢童鞋的思路。就是一张纸,两个面,可以天然地划分出两个空间。
然并卵。这玩意儿不用传纸条很多人也会做。说白了不就是两个边庭掰头吗?我们不但会做,还能变着花样儿的掰头:一会儿此消彼长,一会儿此起彼伏,十分嘚瑟。
好!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钢钢童鞋并不是来掰头的,而是来劝架的。
划重点:一张纸,正反两个面——是“两”个面。两个面分别限定两个空间,也是“两”个“独立”的空间。
钢钢同学真正脑回路蹦迪的地方在于把本为一体的正反两个面互相割裂开,同时独立限定两个独立空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当一个空间发生变化时另一个空间不再随之变动。
更重要的一点是,一旦正反两个面从原来的互为一体变为各自独立的关系后,每个面又会分别多出一个新面。换句话说,当两个空间单独进行变化时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缝隙空间。
当然,纸上谈兵没意思。钢钢同学迫不及待的就把小纸条传给了甲方。
钢钢看中的这个甲方不是很靠谱,是一个叫做EYEBEAM工作室的非盈利性学术机构。他们举办了一个主要展示新媒体艺术的博物馆竞赛,项目基地位于曼哈顿chelsea区西21街540号。
功能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创作空间部分,包括各种艺术工作室以及教室和办公室;另一个是展览空间部分,包括新媒体艺术展厅以及餐厅、影院等休闲功能。
废话不多说。钢钢上来就把小纸条先传了上去。
然后可以得到两个交错排布的限定空间,分别设置为创作空间和展览空间。
钢钢表示很满意。因为小纸条传到这里很自然,一点儿也没有勉强做作的痕迹。证据就是这是一个涉及新媒体艺术的工作室+博物馆。 啥叫新媒体艺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要通电。如果你不是吴亦凡且无法随身携带皮卡丘的话,那么建议你的展示空间和创作空间不要隔得太远,否则来回调试设备就能把你逼疯。另外,新媒体艺术一般占地儿都比较大。给我一束光,就能照亮整个宇宙。 所以,钢钢这个交错布置的空间不但让创作和展示紧密结合,还最大程度的提供了单个展厅的宽度。
接着给小纸条套上外壳。然后,小纸条就果断牺牲了。
外壳“吃”掉了纸条空间本身的连续感,只剩下死气沉沉的体块堆叠。
怎么办?不让吃那就吐出来呗~
在纸的边缘和外壳之间留出缝隙,保留纸条本身的连续骨架。
同时把直角转折软化为弧形,进一步强调出空间的流动和连续。
然后按照任务书进行具体的功能设置。
再针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对纸条限定的两面空间进行拓展变形。
影院部分增大层高,并设置于地下。
入口大厅通高两层,将二层的媒体中心向后收缩,然后在纸条尾部向上卷起折叠,划分出门厅、书店和影院的设备室。
屋顶位置打造一个屋顶影院,需要抬升折板,但楼下餐厅的屋顶对于这种抬升空间并不是刚需。此时就可以展示出正反两面分裂后的优越性,可以只调整纸条的一个面,并会围合出一个新的缝隙空间:将其一部分作为室内就餐区,一部分作为室外平台。
餐厅部分需要厨房,需要引入新的空间。因此继续分裂,只调整纸条的一个面,限定出的缝隙空间作为厨房使用。
展厅部分考虑到有的新媒体艺术可能需要高一点的空间作为展示区,而创作工作室的使用只需要普通层高,所以同时调整两个面,压缩创作空间来拉高展厅层高。
接下来这一步比较重要。新媒体艺术需要艺术家和参观者进行交流互动,因而选择在展厅区域的端部进行上下错位处理。
并延长门厅上方的折板,增加创作空间和展览空间的互动接触面积。
同时把其中一层展览空间的斜坡调整为平面楼板,进一步增加两者间的接触互动。
不仅如此,再在门厅处设置一个玻璃连廊,参观者和艺术家都可以通过这个连廊直接到达媒体中心——也就是可以各种邂逅偶遇聊聊天。
至此,原本的一个纸条就被从中间局部剪开了一点儿,也就是展览空间端部上下交错处理的那一块。
这个操作可以为展厅留出更多的大空间,有利于艺术品的展示;同时大空间可以吸引参观者驻足,去感受缝隙空间以及整个空间的纸条连续感。
整个空间现在看起来都还不错。但别忘了,这是一个新媒体艺术博物馆。除了创作和展示空间,还需要遍布整个建筑的设备空间给展品们通电。
正反面分裂的优越性再次体现,调整纸条的一个面,创造出缝隙空间,作为控制室贯穿整个建筑。
再在水平方向上,单独对纸条的一个面进行拉伸,创造小的缝隙空间,埋藏数据线导线等等。
最后来梳理交通。首先在内部设置直跑楼梯联系上下层。
然后在两侧设置交通核和洗手间,并加设平台连接交通和建筑主体部分。
最后局部切割形体,营造室外平台。
打完收工。
这就是Diller Scofidio + Renfro设计的eyebeam艺术博物馆竞赛方案。也是最后打败了MVRDV的优胜方案。
最后看一下完整过程。
D的小纸条战胜了M的小城镇。而这一切都发生在20年前。 篮球界有个说法叫“篮球智商”。和技术、体能都没关系,就是阅读比赛的能力。可以把一个人的比赛变成五个人的胜利。 那么,我们的建筑智商呢?我们能把一个人的想法变成一个建筑的胜利吗? 或许很多年以来,我们努力增长的都只有知识,而没有智慧。
图片来源:
图[1][2][3][4][5][6][7][8][9][10][11][12]来源于:https://dsrny.com/project/eyebeam
其余动图及分析图皆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