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欢迎关注。
你不是什么特别的人物, 你不是美丽的、独一无二的雪花, 你跟其他生物是同样的有机物。 《搏击俱乐部》 拆房:娄严墅 盖岑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建筑学是个迷人的专业,建筑师却是个迷茫的职业。 或许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就像我们耗尽了整个青春去追逐的这个迷人专业和那个迷人的姑娘,最终只落得满目疮痍和一地心伤。
热闹都是别人的,你只有陪你加班到半夜的热水壶。
普通建筑师的尴尬在于,我们没有资源、没有机会、甚至没有才华去支撑起独立表达设计理想的精英人设;但接受了至少五年的高等建筑学教育,又让我们无法抛弃学历和已经开阔的眼界,真正落回产业链的末端,完全封闭创作欲望只为别人打工。 当然,尴尬不过是你的独角戏。全社会对你的期待只有:能养活自己,别给国家添麻烦。
从没有哪个手机贴膜的靠贴的又多又快成为乔布斯;所以,也不会有哪个画图狗靠画的又多又快成为库哈斯。 在平凡中找意义,是普通人的英雄主义。很明显,只有快和多,就没有意义。
丹麦人为了避免像《信条》中一样被来自未来的自家子孙穿越回来杀死祖先,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在2050年全面告别化石燃料的绿色伟大愿景。
时间走到了2019年,为了让后代子孙看到爷爷们的努力,正在建设的丹麦南港新区发起了一个停车楼竞赛。你努力就好好努力,不去和化工厂较劲盯着停车楼有什么用?
严格来说,和停车楼确实没啥关系——但和停的车有关系。
绿色愿景的重要一步就是用新能源汽车完全代替原有的汽油车,所以这个新停车楼将是丹麦第一座纯木质停车楼。不用汽油,不起火嘛~
基地选的很是奇葩,正中央被高架线Kulkransporet穿越而过,同时周边现存多个露天停车场。这么多碎片化的停车场所将南港本来生态环境优越的城市肌理分裂开来,再绿的条件也折腾没了。
因此,甲方要求在基地做个多层停车楼满足周围场地的停车需求,取代零零散散的小停车场。同时,为了显示新能源汽车的无污染小清新,甲方不嫌事儿多的要求停车楼具有商业文化功能,最好还能在基地中再搞出个公园来。
于是正好够用的场地只好根据周围路径去掉一半,在基地内部搞出个公园。
我们根据面积需求置入六层的停车楼。但这样一来,做一个简单的木质停车场的愿望开始变得艰难起来。
为什么?本来木质停车楼就只是个噱头,反正现在防火涂料那么多,就算全停上汽油车,也不会一点就爆。但现在甲方好死不死的还要什么公园和文化功能,摆明了就是一丁点儿汽车尾气不能有——难不成还打算是吸着pm2.5吃饭更香吗?
更重要的是,既然甲方爸爸摆明了态度要为可持续发展鞠躬尽瘁,那建筑师那点儿投机取巧的小心思,比如底层商业顶层停车神马的肯定就糊弄不过去了。
除非你就是铁了心去当分母。
丹麦事务所JAJA Architects联合Open Platform Architects不打算当分母。
他们觉得自己想明白了公园和停车楼关系的巨大转变,也get到了甲方怕被未来人追杀的满满求生欲,于是打算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摆脱化石燃料”写在建筑脸上。也就是将公共开放空间渗透到停车楼当中。
由于公园在地坪上,如果横向渗透,那么匀质的停车楼上层仍旧没有实现开放。
因此将公共空间进行竖向延续,使其渗透进每层停车楼内部。将停车楼中人流交通的部分提取出来,置于公园场地与停车楼之间,让交通立面成为两者之间的媒介从而实现停车楼的开放。
所以,下面就是放一个“立体表皮”的高级技能去设计垂直开放立面吗?倒也不是不可以——主要我估计你不会。 人性的弱点就是得不到的才最好。在建筑师这里就是不会的技能最高级。
只要参加竞赛就和脑子进浆糊了似的——特别想不开,非得用点儿自己不会或者现学现卖的技能去赌一把,也不知道是自己瞎还是觉得评委瞎。
熟悉的武器才最具杀伤力。
想想你平时最擅长干的是什么?别不好意思,大声说出来——不就是排排房和画楼梯吗?那就用啊~不舍得是要留着过年吗?
首先根据停车位要求置入柱网。
再置入停车坡道和人流竖向交通,保证正常通行。
然后各层正常排列停车位。
下面根据高架线将建筑下三层部分架空。
随之将靠近公园的建筑体块与公共开放立面结合,和后方停车部分形成开放与封闭空间之间的过渡。
确定好功能融合部分后,根据要求面积将底部三层设为公共开放空间置入文创功能。
四层和六层错位置入部分文创开放空间,保证停车位的数量足够。
确定好公共开放空间位置,下面根据我们熟悉的楼梯和排排房对公共空间外立面进行设计。
首先根据楼层和柱网关系划分楼梯网格。
然后根据四层和六层文创空间的位置,将其外立面打开。
为了使交通立面更加美观,在立面端部和二层增加开放的公共空间模块,使得楼梯关系更加统一。别紧张,你就当成阳台画就行。
同时将开放的空间模块利用统一方向的斜向楼梯相连。
开放立面探出阳台后为一层至屋顶设置连续的交通楼梯,将建筑外部人流引入各层,同时保证斜向楼梯线条交叉对称,各层之间增加休息平台。
这样你的小楼梯和小阳台就形成一个交叉对称的具有形式美的交通立面了。
然后将公共开放空间渗透到停车楼的内部空间,根据阳台位置将外立面与内部文创及停车功能融合。
一层与二层都是文创空间,没有停车功能,因此公共空间完全打开,设置通高空间并置入楼梯,使内外空间流线更加流动。
四层探出的阳台与下方三层公共空间及五层停车空间联系,因此将文创空间置入,设置上下扶梯,阳台成为内部文创空间的延伸。
六层是顶层,人流较少,因此可以将文创功能打开,端部阳台设置为文创空间的专门停车位。
这样包括健身房、画廊、咖啡馆等等在内的文创功能就渗透到停车空间并被设计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与立面交通结合。
最后将充电站、货运自行车租赁、拼车站和共享汽车专用停车位等绿色运输和共享设施置入公园内部,与立面交通及公园内部路径结合。同时将建筑基地与高架线Kulkransporet相连。
至此,JAJA Architects和Open Platform Architects就用画图狗熟悉的小楼梯+小阳台生成了好看的三维立面,并直接中标了丹麦奥胡斯南港新停车场竞赛。
让我们再看一遍停车楼变身过程。
不是你画的楼梯没用,主要是你没用。
熟练使用小楼梯不仅能ko个停车楼,秒杀个大剧院都没问题。
荷兰登博施政府希望能够改造位于市中心的“剧院街”,再新建一座剧院。通常市中心这种地方,如果没有大拆大改基本不会有什么空地。
果然,新剧院的基地就选在著名哥特教堂南侧,中心公园对面一块只有3200平米的小方块,但甲方要求能够容纳两个剧场。
按理说,两个剧院也不是特别多,但奈何基地实在太小。除去交通服务大厅等功能空间,光两个剧场就占据了基地的全部空间。
而由于基地限高25米,也没办法在高度上找齐。换句话说,您的公共空间及附属功能很遗憾的没有抢到座位票。
通常在做剧院建筑设计时,公共活动空间及附属功能要么直接围绕在剧院空间外侧;
要么就穿插在剧院之间。
但现在的情况是,不管你是外包还是内插都——没地儿!
如果非要找,也就只有两个剧场因为宽度不一致而产生的那条缝还有点儿面积。
这种缝儿做个边庭都勉强,还指望开放包容成为门面担当吗?能!当然能!只要你有小楼梯。
先按照场地限高和要求面积拉起体块。
由于场地限高25m,将两个剧场置入后发现大剧院本身的高度超出限高,所以将大剧院屋顶降至25米,观众席部分下沉。
这样一来,小剧院与大剧院上空的大面积空间以及竖向的窄条空间可以生成连续公共空间。但此时主要的活动发生场所在建筑上层,空间活跃度和公共空间使用的连续性都不高。
于是将小剧院抬至顶层与大剧院平齐,底层架空。
这样,小剧院下方就形成了一个较小通高的公共空间,与大剧院观众席上空的公共空间通过竖向公共空间连接,形成完整连续的集合效果。
将建筑体块分为地下两层,地上五层。
地上五层立面打开,置入竖向开放空间。
随后对建筑各层进行功能分区,并在剧院外围设置竖向疏散交通。
确定了内部功能分区后,下面就该小楼梯出场了。现在的建筑立面已经被功能体块分割成了不规则形状。
所以先将立面根据内部功能分层,再将剧院大体块投影至立面确定为封闭空间。同时依据封闭空间边缘生成竖向分割网格。
也就将主要立面设计区域分为底部横向设计空间和中部竖向设计空间。
再根据两个剧院之间的缝隙空间宽度,将两部分立面设计空间横向等分生成楼梯网格。
首层及大剧院与小剧院底部交汇处生成大平台便于人流疏散,随后各层之间的平台错落分布形成大小有序的变换节奏,楼梯随之形成交叉对称和上下错位的形式。
规定好楼梯位置后,将竖向开放空间根据每层的功能流线向内部空间渗透,形成公共空间经过立面交通统领内部空间的效果。 一层小剧院下方为封闭展览空间,外部包围前台服务、门厅、休闲活动等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在基地外围设置广场,使外部人流汇入底层公共空间内部。
二层空间同时存在两个剧院,将剧院外围全部设置为开放空间应对演出时较大的瞬时人流。再设置楼梯将人流直接从广场引入二层。
三层与二层一样内部空间较小,但大剧院外围可以将公共空间延伸形成屋顶平台,有利于疏散。同时将公共空间内推,加入楼梯将人流从二层引向三层。
来到四层,在大剧院观众席上方置入办公空间,公共空间分为两部分服务大小剧院不同使用人群。同时延续三层楼梯的退台做法,将休息平台变宽,适应内部空间的同时使人流在更高的视角可以停留,在楼梯外立面上也形成变化。
五层将附属功能横向布置,增加公共开放空间的宽度,同时楼梯继续向上延伸。
顶层将两个剧院之间的屋顶作为广场,延续退台楼梯,将楼梯加宽形成阶梯广场,提供休闲空间的同时将人流引向建筑顶层。
随后在缝隙空间增加折线楼梯和通高空间丰富内部活动,使窄小的竖向缝隙延展开来。
将垂直楼梯延伸至整个屋顶。至此,楼梯系统在空中形成一个折叠的广场。
最后,将建筑附上本地木材。完成后的立面楼梯系统面向城市完全开放,降低了剧院门槛的同时给游客更好的视角,周边景色一览无余。
这就是NL architects设计的荷兰登博施游行剧院。小楼梯再次拯救了大建筑。
我们再来看一遍完整过程。
设计没有对错,但设计的机会却可能被生生错过。 我们大多数人注定会成为平凡的普通人,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在这样的前提下,褪散掉初出茅庐时的激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却还是想要在理性的、自己能够掌握的范围内前进,哪怕只前进一分一毫。或许,才是一个正常的成熟建筑师。
撕掉标签,就像撕掉伤口上的创可贴,说不定下面早已痊愈新生。
图片来源:
图片[1]-[4]来源于http://www.nlarchitects.nl/slideshow/313?slide=53
图片[5]-[9]来源于https://www.archdaily.com/office/opa-open-platform-for-architect
其余动图和图片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