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本站经授权转载。
我们总指望一个人的态度始终如一, 我们容不得情绪变化无常。 阿加莎·克里斯蒂 《东方快车谋杀案》 拆房:娄严墅 盖岑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投标界也是有鄙视链的。来头大的看不上投资大的,投资大的看不上面积大的,面积大的看不上面积不大的——且来头不大的、投资不大的等等99%的投标。
投标天天有,靠谱的没多少。强烈怀疑甲方已将组织招投标的数量纳入了KPI考核。
所以,你能想象当一个来头大、投资大、面积大的——大大大竞赛横空出世的时候,全世界建筑狗眼冒绿光的迫不及待吗?
更何况,这个声名显赫、人帅钱多的甲方都已经惊世骇俗的捧红了两个殿堂级的建筑大师。
“古根海姆”这四个字在画图狗眼里基本就意味着“一战成名”。
有生之年能设计一座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够任何一个建筑师吹一辈子牛B的了。就算立马封笔从此混吃等死,你的名字都会和弗兰克·赖特以及弗兰克·盖里出现在一个百度百科里——改名弗兰克·某某某。
现在,机会来了!古根海姆基金会希望在赫尔辛基建立一座新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要求一如既往的直冲云天:成为21世纪的典范博物馆!让古根海姆四个大字在北欧的天空发光发热!
基地就选在赫尔辛基的海港边,四周360度环绕绿地,还有一堆批发不要钱似的城市重要建筑。
地球人都知道古根海姆的野心。但很遗憾,这里不是充满欲望的大都市纽约,也不是当时百废待兴的毕尔巴鄂——这里是波罗的海的女儿,建城超过500年的设计之国首都,全球最具幸福感的地方,欧洲九大文化城市之一的赫尔辛基。
说白了,这里不缺艺术感,更不缺博物馆;也没有日渐萧条的衰落亟待拯救。最糟心的是,财大气粗的古根海姆基金会还自我感觉特别良好的把基地选在了市中心的中心,周围不是意义重大的古董,就是意义更重大的老古董。
有句话叫:文学将杀死建筑。意思就是不管你建筑盖得多好看多奇葩多高科技,都比不过对面老房子曾经扛过枪打过仗的光辉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具体可参见雨果大大的巴黎圣母院。
那么,问题来了:赫尔辛基的新晋练习生古根海姆怎么能在一堆故事会里脱颖而出呢?想靠奇装异服出圈的成功率太低,而且芬兰人民的品位不俗也没那么容易讨好。
来自曼哈顿的UOA事务所想到了另一种解题思路:如果不能为人民群众讲故事,那就给听故事的人民群众送个板凳。
历史建筑太多的麻烦就是气氛太严肃,到哪儿都想站军姿。UOA毕竟来自纸醉金迷的大纽约,转了一圈基地就发现这里的群众娱乐生活太匮乏,街上连个跳广场舞的都没有——应该说连个跳广场舞的广场都没有。
虽说大教堂、参议院前面都有大广场,但那是给你搞娱乐生活的吗?那是给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只有一个公园气质还挺轻松,可惜还是个小山丘。
于是,UOA忽然就知道给赫尔辛基人民送一个什么样的板凳了,就是一个——广场综合体。在这里想观景周边全有,想休息不用爬山,想看展不用排队;各种广场规格齐全,功能丰富,唱歌跳舞做游戏样样精通。
广场并不是一块简单的空地。我们以芦原义信提出的20-25米为基本模数,以基础宽度与基础长度2:3的适宜比例来控制广场,可以简单得出几种广场规格。而UOA想要综合的就是各种小群体活动的广场。
STEP1:一个大广场
首先看一下任务书规定的面积要求,基地面积为18520平米,而要求建筑面积只有12100㎡。平铺都铺不满,所以不可避免的需要选定基地内建筑位置。考虑到主要人流方向,UOA空出北部广场和海边前广场,让建筑位于场地西北部与旁边的公园呼应。
要想拥有足够大的场地去做多种方式结合的广场综合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整个建筑都做成广场。
要么将体块平摊,做成屋顶广场。阳光充足风景好,就是下雨受不了。
要么将建筑底层架空,做一个有顶棚的室外广场。刮风下雨都不怕,但不见天日心慌慌。
小孩子才做选择,建筑师全都要。UOA灵机一动,决定把有棚和没棚的相互结合,搞成一个风雨无阻阳光灿烂的——夹心广场。
STEP 2:广场功能细分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有棚的室外大广场。面积很大,但没用。
正所谓广场遍地是,人流避开走。人在大尺度空间中缺乏归属感,所以缺乏设计的大广场并不能起到聚集人流的效果。
敲黑板:关键操作是将广场功能细分。将现有广场一分为二,一个继续有棚另一个则变成露天的。同时也缩小了广场尺度,使之更适合小群体的休闲活动。
然后根据基地日照方向调整室外场地围合角度,为外部活动场地营造更好的光照条件,同时达成斜向的大台阶,给露天广场加载剧场舞台的技能。
STEP 3 :组织建筑内部空间
建筑内部功能除去任务书规定的4000㎡展览空间以及相应的办公和后勤空间外,余下大约三分之二的空间都允许建筑师们自由发挥。也就是说可以尽情的来造作啦~
由于建筑体块主要分为上下两部分的横向体块和垂直向的三个条形体块,所以将底部和顶部面积充裕的横向体块作为展览及演讲功能的formal空间,而竖向体块则主要作为垂直交通空间。
插入楼板,首层以7m层高作为入口门厅使用,二层至四层5m层高作为主要展厅空间使用。
首层在建筑入口处退让,按照功能要求置入服务门厅、活动大厅及演讲厅。
但看起来好用的矩形空间却在公共空间内形成了多个破环连续性的窄墙,于是将三个体块切成连续斜向空间。
同样在二层置入斜向的展厅空间。
此时,公共空间内有一个难以使用且感受消极的锐角空间。
因此将露天广场的阶梯部分旋转至适应场地边线,消解内部锐角空间的同时也扩大了露天广场的面积。
将走廊外墙与入口台阶结合,缩小走廊的空间体量,同时阶梯广场体块在台阶处面向城市开放。
此外,又向居民区探出架空体块,加设一个小广场作为室外临时展场,吸引来往路人的注意力。
下面来到广场平台层。首先将建筑入口插入左侧竖向体块内,中间体块为避让入口进行扭转。右侧竖向体块在三层形成独立展厅。
退让后的尖角体块在广场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窄边的视觉效果对广场的开放空间并不积极,因此消解入口台阶处的尖角体块,增大一层体块面积,使内部展厅空间的实用性更强也使广场空间更加积极。
随后向一层延展中央结构的外墙,与展览及会展空间内墙结合,营造内外一致的流线形态,斜向墙面也更利于自由布展。在一二层公共空间内布置活动节点,将大厅、咖啡厅、餐厅、商店等休闲功能置于其间,引导游客行进和停留。
将内部墙体与外部墙体整合,在公共空间外墙处开大面积的折线形窗户,使得内部的公共空间具有膨胀感,让人置身其中也有更宽阔的视野。
在顶层布置展厅和办公空间。
将顶层小面积的独立展厅塑造成起伏的坡面,有利于布展的同时增强了顶部展览空间的流动性。
至此,必备的formal功能空间分区基本形成。接下来将垂直交通和卫生间插入。
随后处理剩下的左侧竖向体块,将其设置为环状折跑楼梯交通空间。同时将左侧体块顶部扩大,增加通高空间以扩大与顶层展厅的接触面积,消解外部视觉感受不积极的窄小体块。
调整顶层楼板形态使其与下方通高空间连通,延伸展厅空间将其与楼板结合的更加紧密。同时为通高的交通空间开启大面积三角窗,加强内部光线的同时与底部公共空间形态保持一致。
通过连廊将三个竖向体块串联形成空中走廊,同时在独立展厅上部加入通往连廊的折线楼梯完成展厅的回形流线。
随后,调整连廊与阶梯广场的关系。将广场内凹,适应连廊角度的同时被正立面墙体遮挡,使外部广场空间也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调整平台,在独立展厅及二层入口空间楼板处设置小面积的通高空间,加强公共空间与formal空间之间的联系。
最后,为展厅空间引入自然光。选择面积较小的观景窗插入下部实墙,同时为顶层展厅开设天窗。
至此,整个建筑基本成型。
总结一下,以上这堆乱七八糟眼花缭乱的操作其实就一个原则——由内而外,指哪儿打哪儿。 很多奇奇怪怪无法用语言描述的N多面体建筑造型其实都是这样搞出来的,需要什么形状的空间就做个什么形状的空间,最后建筑成个什么形状就算什么形状。
最后覆盖木质板材,使建筑融入场地环境和芬兰建筑形象特点。打图收工去投标啦~
这就是Urban office architects设计的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竞赛方案。
最后,再来看一遍全过程。
然而,打脸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竞赛共收到来自全世界的1714份参赛方案,组委会最终选出了6个获胜方案进入决赛掰头。而UOA并不属于这6/1714。
也不知道甲方是失忆了还是转型了,总之是画风突变:也不要惊世骇俗了,也不要再造传奇了,就选了6个特别朴实、特别低调、特别不古根海姆的正常方案。
或许真的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江湖险恶,还是认怂保平安。
图片来源:
[1]、[7]、[8]、[9]、[10]、[11]来源于Guggenheim Helsinki DesignCompetition Competition Conditions-Competition.Conditions.LR
[2]、[3]、[4]、[5] 、[6]来源于http://urbanofficearchitecture.com/
其余分析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