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本站经授权转载。
在这个可怕的世界, 我们唯一所拥有的, 就是彼此之间的联系。 《马男波杰克》 拆房:陈天骄 刘思佳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建筑师的生活就是一部撕x多角恋最后渣男孤独终老的狗血剧。上午被甲方苦苦相逼,中午与结构相爱相杀,下午陪领导挥斥方遒;没想到结构一句话,甲方就从了;晚上领导又和甲方把酒言欢——只剩下建筑师一个人在漫漫长夜里画着寂寞的图。
我们画的是图吗?对,我们画的就是图——而且快画不完了。
日复一日、纠缠不休的生活榨干了建筑师最后一丝创作灵感。 想摆脱,没有别的出路; 不摆脱,就更没有出路。
路在脚下。 唐长老不打诳语。
你想摆脱生活的纠缠,可纠缠就像那个不死心的前任—— 最好的办法不是拉黑, 而是给ta介绍个新对象。
比如平田晃久先生, 心态就很好。
既然杂务缠身没有灵感,那就搞个概念叫 “缠绕建筑”,好不啦? 即让人流与人流、建筑与建筑、空间与空间相互缠绕交融,形成自然的状态。这里的“缠绕”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流线与功能互相缠绕,功能与流线本身也可以自己缠绕,多向缠绕形成的交接就是新的空间活力点。
一句话: 剪不断理还乱,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 重点就是要有—— 小疙瘩(交接空间)。
日本群马县太田市火车站北侧有一块空地,打算建一个文化综合体。 其实就是一个社区美术馆加一个社区图书馆。
虽然基地只有3000多平米,可考虑到霓虹国的整体国土面积,这已经值得上级规划部门出面来规划一下了。
规划一条线,建筑对半砍。 规划后加了一条内街,建筑用地直接缩到2300㎡。 尽管如此,但做个只有3200㎡的小综合体还是很宽裕的。
前面说了,平田先生的概念叫“缠绕”。 那么,问题来了: 谁来缠?谁来被缠?
先根据功能面积需求将美术馆和图书馆分割成5个方盒子。
至于为什么是5个,不是6个或者4个? 别问,问就是: 奇数个盒子体现动态,而偶数个盒子体现静态(场地不大,偶数个盒子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对位关系),再结合一下功能面积,5个盒子刚刚好。
然后通过风环境计算来调整盒子朝向,保证形成一个适宜的建筑热环境。 反正就是为转动形体找个理由,随便听听就好。
下面大招来啦!要开始缠绕了哦~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最简单的是流线缠绕。 用图书馆流线将来自场地东南角的人流绕场地一周回到图书馆。 美术馆流线8字形缠绕两个盒子。
接下来根据需求整理具体功能体块,以确定缠绕流线在三维空间上的位置。
把整理好的功能体块结合尺度和流线需求放在5个盒子里。
首层在主入口处放置咖啡厅。同时根据车流来向放置展品库,在西南角里放一个具有独立出入口的工作坊。按照两条流线前进的方向布置阅读区和展厅。
二层南侧布置读书区,北侧布置一个小展厅。为增加交通的便捷,读书流线在此处分岔向东单独缠绕3个阅读区。
别忘了平田君所谓的“缠绕建筑”可不仅仅是流线缠绕功能。流线之间、功能之间也是可以缠绕交叉的。将一个小展厅放置在西南角阅览的第三层,引导美术馆流线在此分叉继续缠绕,也使图书馆和美术馆两大功能自然融汇。
随后,两条流线绕着各自的功能块做进一步缠绕。基本原则就是让每一个缝隙都被缠绕占领。
但流线缠绕不是目的,毕竟搞一个外挂楼梯缠绕更简单,线性空间和盒子空间的交接碰撞才是重点——就是那些解不开的小疙瘩。 加宽流线空间成为功能空间,也获得更大面积的交接。
交接处形成各种功能。
将不同高度的坡道用楼梯连接,使空间更加连贯,也使整个缠绕体系仿佛无穷无尽。
交接处的墙体开洞,使流线空间与盒子内部空间融合,形成两组大的线状空间。
两组大的线性空间也使图书馆和美术馆两个功能完全融合在一起。
两条流线的端点和盒子交接产生的尖角空间用作纯交通空间,通过删减墙体和开窗来消除压抑感。流线之间的缝隙也自然形成了颇具趣味的小天井。
在两条流线交汇的地方,同时也是观展流线向上转折的地方插入一组旋转楼梯,将两条流线在建筑中心连接。
最后,给坡道加上围护结构,彻底搞成室内空间,那么坡道的屋顶也就自然又形成了一个室外屋顶平台。简直不要太机智了~
至此,这个建筑已经从平面上让人彻底迷惑了。江湖大忌就是搞了个空间创新,然后给甲方先看了平面——如果你没被打死一定是因为甲方害怕坐牢。
最后的最后,给整个建筑统一模式的格栅表皮。
这就是平田晃久设计的太田美术馆&图书馆。一个纠缠不清乱成一团麻的建筑。
再来看一遍完整过程:
任何困扰我们生活的纠缠其实都不是在纠缠你,而是在纠缠你的习惯。 你是想摆脱纠缠还摆脱习惯。 摆脱纠缠,习惯还是习惯。 摆脱习惯,纠缠可能就是灵感。
你要知道地球是个球,纠缠是常态。 我们正在创造的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既非由自然伟力也非由科学逻辑统治,而是由此二者纠缠的魔力所支配的“美丽新世界”。
这个新世界的美 不是自然的结果、不是人工的结论, 而是在二者纠缠过程中 ——萌现。
图片来源:
图[1][4][5][8][9][10][11][12]来自https://www.floornature.de/akihisa-hirata-art-museum-and-library-ota-japan-14037/
图[2][3][6][7]来自https://www.archdaily.com/897778/art-museum-and-library-in-ota-akihisa-hirata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