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本站经授权转载。
虽然喷了高级的古龙水, 可还是掩盖不了天生的混蛋味。 《失恋33天》 拆房:解安妮 文案:林雅楠 拆房指导:林雅楠 总指导:赵劲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建筑师开始嫌弃功能。
大概从1972年查尔斯·詹克斯说“现代建筑已死”的时候,所谓“功能”就被所谓“人性”、所谓“精神”、所谓“文脉”等等所谓暗戳戳的踩了一脚。绕过验证,强制降级。 50年过去了。现代建筑依然活蹦乱跳,但追求功能的建筑师却已然寥寥无几。准确的说,应该是敢于承认自己追求功能的建筑师已然寥寥无几:每个人都在画完平面图后硬凑一堆理论理念分析图,然后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
反正功能就等于刻板僵化就等于机械思维就等于缺失人性没有感情就等于不高级。 但刻薄点儿讲,其实我们做方案除了排功能基本也不会别的什么了——毕竟建筑学课本已经几百年没变过了;毕竟,没有功能的建筑也不算个建筑了。
所以,不高级的不是功能;不高级的是你以为的那个功能——那个只在任务书里规定的功能。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发起了一项建筑竞赛,设计目标是贝尔格莱德的Beton Hala滨水中心。基地位置不能说是优越,而是相~当~优越:滨水中心肯定是要靠着水,这条水就是萨瓦河,并且紧挨着河滨公园;重要的是人家还有人文景观,旁边就是历史保护建筑贝尔格莱德要塞和博物馆。
但是,这个人文景观却不太好合作,中间不仅和基地隔着条大马路还有约20米的高差。
不好合作就别合作了,反正“滨河中心”听起来也不像一个爱学习的样子。
然而,又但是!河滨公园和基地依然有高差,且甲方还打算在场地里解决一个大型停车库。
这特么就尴尬了——原来“位置优越”是指上不来下不去的遗世独立啊~
果然甲方的嘴,骗人的鬼。
可甲方依然振振有词:就是要解决这个“遗世独立”才举办竞赛的嘛,任务书上写的很明白啊↓设计旨在将历史文化建筑与河流景观完美融合。(要塞和公园给我连起来)功能包括商业和展览两大部分。(随便写两个吧)容纳各式各样的河边城市活动。(这句纯凑数的)
既然没什么板上钉钉的功能,反正功能本来也不算拔份,那这个设计就只剩下两件事:一件为甲方:处理高差连接文物要塞和河滨公园;另一件为自己:做一个漂亮的房子求全世界点赞。 所以竞赛收到的方案大概也就分这么两种:要么主要处理高差顺便求赞↓
要么主要求赞随便连连地形↓
如果不出意外,在以上两者之间和甲方有眼缘的某个方案会成为winner。然而,意外出现了。 有一个建筑师考虑了第三种可能,让所有可预期都变成了不及格。这个第三种可能就是功。能。
我们觉得功能简单,是因为任务书上只写明了展览和商业这种需要具体空间的功能。
但这个建筑名字叫“滨水中心”,不叫“滨水展览馆”也不叫“滨水大卖场”。起了这么个含含糊糊的名字就说明其实甲方心中也很含糊,勉强在任务书里写了一句“容纳各式各样的河边城市活动”,但又不知道这个各式各样的河边活动是什么。其实也不是不知道,主要是不知道该怎么描述。
我们普通群众到河边主要想干什么?聊天,不花钱干聊那种;谈恋爱,不花钱纯谈那种;散步遛弯,不花钱发朋友圈那种;再或者就是放空、发呆、想静静。总结:有闲没钱,坚决抵制购物看展这种烧钱烧脑的高级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矫情个色还吝啬的闲功能需要什么样的承载空间?
基本上有路能走,有地儿能坐就行。
划重点↓思维转换:从有墙有屋顶有目的的建筑思维转换成自由来去无目的的景观思维。在建筑思维里是由功能空间引发人类行为,而在景观思维里是由人类行为赋予空间功能。说白了,博物馆里的一块石头只能被欣赏;而公园角落的那块石头可以被坐被踩被踢,还可以是隔壁小王的恋爱纪念石或者邻居王大妈的晨练压腿石。
但按照这个思路,那直接搞一个连接周边的高差公园好不好?
当然不好。人家基地周围有的是公园,不需要你再来添乱了。想要让人溜达的更有趣,还是得找我天朝的传统园林。
延长的路径,曲折的流线,没有建筑与边界,连接不同地点,承载各种各样的活动,也让各种各样的活动相互作用。
至此,你应该已经觉察到那个承载闲功能的空间要素了吧?就是路!径!原材料有了,下面就可以开火上灶了。这波操作就是:怎么把路径搞成一个河边的标志物?需要通过几何完形在三维空间里找点秩序。
你可以画方块↓
画三角↓
或者画圆圈↓
我们的意外建筑师选了圆圈。
Step1:在场地中画圈圈,连接不同的高差点
先画两个圈,联系城市和水岸,用坡道化解20米的高差。
再画第三个圈联系场地的内部和外部广场,活化内部空间。
最后把这三个圈交汇到场地中。
Step2:增加圈与圈的联系
三个圈连接不同目的点,引入人流,在不同层级上加入联系,增加可达性。
水平层级上在层高接近的地方通过连廊将三个圈彼此相连。垂直层级上加入楼梯,使得不同高程的圈与圈之间可以彼此相连。最后再加入两部电梯,提供快捷通道。万一走着走着不想走了就坐电梯吧。
Step3:给圈里加上要求功能
布置任务书要求的商业和展览空间。基本原则就是顺应路径走势按线性空间布置,不好用就凑活着用,反正这里闲人是主角。
把展览放在连接历史要塞的部分,沿马路一面做商铺,把咖啡餐厅放在景观较好的临湖部分。
当然除了任务书要求的这些功能,意外选手还把闲人们喜欢的各种功能都加了进去——遛弯聊天谈恋爱,放空发呆想静静——其实就是加了几个露天家具。
加一个家具等于加了十几种功能,想想都觉得好划算呢~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扩展了沿河步道的长度。
Step4:给圈里加结构
最后再加上结构柱子。
这个看起来像个毛线球,其实真的就是个毛线球的建筑就完成了。鬼知道为了理清这个毛线球,拆房部队建模时经历了什么。实名举报有人拿草图当方案!
这就是藤本壮介设计的Beton Hala滨水中心。也是最终的第一名方案。
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其实这也是藤本惯用的处理方法,不去人为的限定空间功能,使空间更具暧昧性格。使得在空间中走动时,经由视点的改变,空间的各个角落看起来模糊了远近宽窄以及透视关系。由连廊和楼梯割裂出的空间既分离又有联系,以此产生的动态的秩序丰富了人们的建筑体验。 但以上这段念起来都拗口的空间手法不会成为甲方选择藤本的理由。精明到家的甲方们只会消费建筑师的名气,却不会投资建筑师的才气。 洞察到建筑真正的功能需求而不是任务书上的功能要求才是关键。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建筑功能也是为人设定的,只要人类还没进化成钢铁侠,这点大概就不会改变。
但人类没进化不代表没变化。原来上街串门儿的普通人已经变成现在上网吐槽的普通人了。原来看电视的普通人已经变成现在自己直播的普通人了。真正高级的是为当下的人和事服务的功能,你假装嫌弃又固步自封的是任务书上列的功能、课本上教的功能。 建筑没有分别心,人才有。你觉得功能不高级,不过是害怕别人觉得你不高级。
本文图片[1]、[2]、[3]、 [5]、[6]来源于https www.archdaily.com
[4]、[7]来源于https://www.pinterest.com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