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公众号ID:non-standardstudio),作者:解安妮,本站经授权转载。
What's themost resilient parasite? An Idea. 最具有可塑性的寄生生物是什么? 是人的想法。 《盗梦空间》
如何委婉的评价一个建筑师幼稚? “你好中二哦~“ 如何不太委婉的评价一个建筑师固执? “你这人太轴~“
这个又中二又轴的性格其实是个标准漫画男主角的人设。灵魂代言人是樱木花道、海贼王路飞以及漩涡鸣人,职业都不是建筑师。
换句话说,也就是这种性格在现实的建筑世界里不太好混。 失去了主角光环和出场bgm, 再天真再幼稚,也吃不下领导随手一画的饼; 再燃再热血,也捂不热甲方冷酷无情的心; 再一根筋钻牛角尖,也戳不破条件苛刻的合同。
在漫画书里,中二男主的拿手绝技就是逆袭。他们的剧本十分固定,低开高走,草根英雄。 然而现实哪有那么多有逆风翻盘,哪有那么多先抑后扬。更多的是人生滑铁卢,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惨烈。
好在一根筋中二建筑师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他们不care逆袭,他们只想拥有超能力直接拯救全世界。
所以,我要讲的不是一个励志故事, 而是一个科幻故事。
从前,有一个甲方找到了一个建筑师。 因为他想建一座学校, 一座大学校。
大学嘛,讲堂,科研实验室,办公室,教室,图书馆,会议室都是标配,剧院、电影院、会展中心、食堂餐厅也不能马虎,还要有各种拉拉手散散步的小树林小广场才好。
建筑师点点头,就是做一个校园规划呗。 一般有中轴对称知书达理型的、中心分布花开富贵型的,还有曲径通幽自由灵魂型的,反正现在的大学校园都越做越大,上学像流放不是梦想。
“不不不,您好像误会了,我们的地没有那么大……” “对对对,我也觉得现在的大学校园都太浪费,地小一点咱们做紧凑一点,更方便实用。“ “不不不,您还是看一下地形图吧……”
“就这一块地?“ “对……” “这有多大面积?“ “不到四千平米吧……” “等一下,可能我刚刚听错了,您是要建一个教学楼吧?“ “不,您没听错,我要建一所大学……” “……” “使用面积大概有五万平米吧,花园广场啥的我倒无所谓,但学生们要求必须有……” “……” “我知道这有点为难,我已经找过很多建筑师了,他们都说不可能……“ “我也不可能啊~“ “不不不,您一定有办法,我打听过了,他们都说您有超能力……”
好吧,朋友们,让我们燥起来! 开局无所谓,后续操作猛如虎,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你关注科幻界,大概会记得有一本叫《北京折叠》的书,记录过这么一种城市设计方法:
“折叠城市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十点到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郝景芳《北京折叠》“
我们现在要进行的也是同样的操作—— 用地不够,就把空间折叠起来用。
这种操作,大概只有每晚看《灌篮高手》的中二建筑师才能想到。 因为樱木说过“在天才的世界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
正式折叠之前,我们先根据地形摞出体块和交通。
第一步 折出垂直小花园
这个方法其实不是什么小秘密,先选一个朝阳的面。
然后层层退台,创造出教室外丰富的室外绿化空间。
去掉几个功能块,营造入口空间和服务社区。
就像校园小情侣爱去的小花园绝对不可能是几何规整的,这个退台花园也不完全是均分的,结合六层的咖啡厅,创造出绿地和花园的放大节点。
最后加入活动楼梯和辅助空间,便于小情侣们手拉手撒狗粮。
阶梯状的教学空间和景观独自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环境,为会议及休息提供了舒适的空间。
第二步 叠出垂直的小广场
小花园算有了,但是还缺小广场。 大家的日常活动都在校园里,你总得有一些公共空间来交流和偶遇呀。
让我们把视角转到临街这一面。
把教室摆好后,能用来当公共空间的面积是真的敲紧张啊~ 搞个通高中庭都像个扁豆,别说还要用来活动了。
所以,我们要叠——也就是让空间连续。
A 消减楼板,营造围合的小中庭 加入各层的楼板后,挖出围合的小中庭。
错动,使得小中庭的空间更富有变化。
原本狭长的活动空间被分解,使尺度适合停留和交流。
B连续交通,聚合人流 所谓校园广场,是每天上课下课必须路过连接各个教学楼的集散枢纽。 咱们现在这个广场,虽然被折叠了,但作用不能缩水。 建筑小中庭内加入便捷直达的楼梯。
活动空间不够多,那就把边缘疏散楼梯的平台局部放大,这些平台被用于师生之间的各种交流,同时用于举办学校集体活动。
结合连续的小中庭营造出了多重转折、连绵不断的公共空间贯穿这个垂直折叠的校园。
就像我们回忆起大学生活,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下课后不经意路过的转角和跑过楼梯时那个抬眼的对望。
C丰富边界,通透开放 学校的广场,还是城市和校园间的过渡和连接。 所以建筑沿街的界面并没有被封起来,而是把活动空间完全对城市开放,就像那些平面的校园一样。
再加入适当的绿化。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三步 撑起折叠校园的支架
在沿街面加入结构片墙,起支撑作用。
同时也使整个构图统一了起来。
这就是Grafton Architects设计的 秘鲁利马工程技术大学 UTEC 的新校园。 虽然只有一栋楼,但却是一个折叠的校园。
最后再看一遍完整过程:
但不得不说,这个学校估计真的是没啥地位。 就算找到了个中二建筑师用超现实的idea锤扁了现实的枷锁,稀里糊涂成为了地标—— 然而依然没有钱搞装修。 真的,这个楼也长得也太糙了吧,怎么看怎么像个废弃水泥厂或者施工未完成。 里面也是怎么省钱怎么来,能凑活就凑活。
Whatever, 一根筋的中二建筑师终于拯救了世界,可以脱下斗篷制服换回t恤人字拖,继续滚回去画施工图了。
有些项目就是可遇不可求。 如果一旦遇到了,希望你也能燃烧小宇宙,用超现实的能力锤扁冷酷的现实。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案撰写和指导 图片【2】【3】【4】【5】【6】【7】【8】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