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
从大型装货容器到陆地艺术建筑 集装箱当定了明日之星
提到集装箱,相信你的第一反应也会是堆积在港口的一个个大箱子,反正总会联想到运输。搜索百度百科,显示集装箱英文名为container(容器),是指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 不过今天的主角可不是那些硬邦邦的装货箱子,而是各色各样漂亮的集装箱建筑。但是没有前世,何谈今生?补足大脑内存,变形记即将开始。
19世纪有了集装箱运输的鼻祖 1801年,英国人安德森最先提出了集装运输的设想。他提出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以从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交通工具的时候,不需要将货物从箱内取出而直接换装。当时只限于陆地间的运输。 1955年,美国人马克林提出陆路运输走向海陆联运。在1956年,他在“马科斯顿号”上设置了一个甲板平台,并装载58只35ft集装箱试航成功。 1966年美国海陆运输公司以全集装箱船开辟了纽约欧洲集装箱运输航线,开启了全球集装箱运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集装箱运输走向全球化,为了提高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集装箱走向了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规定的20ft,40ft,45ft为现在最常用的三种集装箱规格。
不只是平淡无奇的金属盒子 很多时候,在工厂、公路、港口和码头都能够看到数量众多的颜色各异的铝制或钢制的大箱子,里面装载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货物。你可能无法想象,正是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金属盒子,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乃至全球化进程。 集装箱的出现催生出低廉的运费,同时又产生了一些不可思义的新协作关系。如果你在苏格兰抓到鱼,通过集装箱运到中国加工处理后,再把鱼运回来,其成本也低于在苏格兰本地加工处理。 此前世界银行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沿海到内陆的运输费用,是从中国到美国海运运费的三倍。中国南方从美国进口大豆,比从东北购买大豆还便宜,因为一吨大豆从美国到中国的运费,只有二十美元左右。 业内人士称,毫不夸张地说正是集装箱加速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的集装箱产销量己连续二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优秀性能的废弃品引起关注 如果没有闲置,集装箱的历史也许只能留在前世。 随着国际集装箱贸易的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有大量的集装箱完成了10—15年的使用期限,各地码头储存了大量难以处理的旧集装箱。这时候,这种拥有优秀性能的废弃品开始对引起一些社会学家、艺术家、建筑师的关注,由此产生了最年轻的建筑分支集装箱建筑。 这些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采用ISO标准集装箱为主体,通过一定目的结构改造及装饰,单个或像乐高积木一样搭建组合成合种形态、各种用途的建筑。 最早西方第一个集装箱建筑意在证明一个独立的集装箱足够用来创造一个居住空间,在一个迷你的空间内实现多种功能。早期的发展主要在于单一集装箱的额外空间扩展,接下来的发展是将几个集装箱堆叠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建筑,同时创造更大的开放式室内空间。再后来通过集装箱与其它建筑材料的组合运用,例如木材,覆盖在集装箱外壳表面,使它能够更广泛地被公众接受,并吸引更广泛的客户群。 1990年,荷兰艺术家用集装箱架设了一座拱桥,体现出强烈的个性。到了21世纪,集装箱建筑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实场景中。越南的集装箱青年旅舍、台北五脏俱全的货柜屋、深圳都市里的集装箱健身房、上海曼居998集装箱创意园……用集装箱创造的建筑空间,正在成为一种创新型社会的创意、环保、节能建筑解决方案。
关于用途集装箱
经过不断地创新与实践,集装箱己经证明可以被用于绝大多数建筑,从幼儿园到酒吧,从餐厅到教堂、停车场、剧院、酒店、公寓、办公楼、艺术工作室、商店、公交车站……显然,它的潜在用途是没有极限的。 每个都想要,简直心动得不舍得分享! 艺术活动空间 采用33个海运集装箱构建的艺术馆,以灵活的建筑形式,表现出开放的街头艺术,时尚,音乐和政治活动,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增减或者减建。
在此可以举办不同的活动,如举办展览会、电影之夜、音乐会、多媒体表演、工作坊、小组讨论和特别活动。
品牌商店 城市可移动概念商店面积达1000平方米,由24个70英尺货柜自由装配组合而成,共有三层空间,第一层作为销售门市,第二层是办公室、记者工作区、仓库,第三层是酒吧、休息室以及开放空间。
移动住所 这个住所由一个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改造而成,其实集装箱在使用9年后被淘汰下来,之前曾经运送着货物去过许多的国家,经过了数百万公里的路程。
废弃集装箱摇身一变现代移动住所,房间有落地玻璃窗,竹木地板,沙发,有两张可折叠双人床,厨卫齐全,还能利用太阳能提供用电和热水,可以供4个人生活居住。
咖啡馆 这家咖啡馆是一座小型悬臂式建筑,二楼的结构向外伸出,蓝色集装箱的金属立面非常醒目。室内装潢工业感很强,金属灯管、桌椅、房梁与集装箱风格相称,地面则是朴实、粗糙的水泥质地。
因为金属材料导热性好,在太阳照射下容易温度过高。
所以这里的墙壁进行了特殊隔热处理,涂上了厚厚的聚氨酯泡沫塑料,这样也使得冬天时室内的暖空气不至于流失太快。
幼儿园 34台不同尺寸的集装箱模块组建成集装箱幼儿园,设有保育室、办公室、更衣室、卫生间、茶水间、仓库等功能区。 幼儿园主体结构保留了集装箱工业化的外表,内部使用了大量木材,使整个建筑显得格外温馨。 幼儿园还与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让孩子们快乐的拥抱自然,释放天性。
青年旅舍 这是一座为背包客创建的青年旅舍,项目致力于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设计一个大家庭。 功能上像一个家庭的房子与船舱内的卧室,公共区为厨房和客厅,露台屋顶作为娱乐室,洗手间作为厕所和浴室。 因此,床的空间被减小到刚好可以满足睡觉的最小值,相比之下,共享空间被扩大到最大,以增加背包客之间的交流,洗涤区域同样为共享空间。
体育馆 眼前的这个令人惊奇的多功能集装箱体育馆,是一个非常简单且符合成本效益的建筑,体育馆的工业化形象被巨大的窗洞口削弱,更像是大型温室。 设计旨在整合集装箱体育馆的工业美学和郊区环境,激发出参与体育的兴奋感。
公交车站 用集装箱构建的巴士站,旨在减少旅客紧张的压力和让等候时间变得更为舒适。 整个小站分为多个区域,有小卖部、休息区、免费和自助的自行车修理站,以及连通着塔顶时钟与风向标的洗手间。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集装箱建筑项目,就找集装箱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