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再大神的设计师也有掉坑的时候?
这当然是真的。
很多设计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过度设计。
比如,用户想要A,他却给了用户ABCDE,结果BCDE全部用不上,既让用户选择困难,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很多设计小白刚开始接项目的时候,因为各方面经验的不足,不断地吸收知识、尝试新的东西,觉得所有的东西似乎都是越多越好、越细致越好、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
担心自己的设计方案看起来太普通,所以想方设法地向其注入最新趋势、视觉惊喜以及与众不同的元素,力求让用户满意。
但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其实不只是设计小白会中招,有经验的设计师,由于受职业训练的影响,对形式有着异常的敏感性。
一厢情愿地以为:设计所赋予的外在形式会成为人们感受的中心,忽略了人对环境正常的感知。 在设计时,过度追求一些体验的完美、或者需求的满足,也就是所谓的过度设计,导致最终的实际使用体验下降,或者偏离设计初衷的悲剧结果。 设计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曾经直截了当地断言废弃物都是被过度装饰的,他还说到,”奢华的物品是制作精良,整洁干净,纯洁和健康的,从外表就能揭示它的制造质量。是工业的发展导致了这样一个颠倒的现象:一个装饰华丽的铸铁炉成本要低于一个朴实的铸铁炉,因为起伏的叶纹掩盖了制作的缺陷。” 设计需要分寸感。
如同一个故事或是一首歌,不可能从头至尾都是高潮,总有开端、铺垫和结尾。因为人的情绪是有变动的,需要一定的起起落落。
人是空间的主角,我们应该以人为中心,为人们在同一环境中的不同的活动留有有余地,让他们在空间中自在。 当设计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形式,环境对人们活动就会过多的干预与限制,空间形式规定性的情境太多,会使人们感受到不稳定性,从而引起厌倦与憎恶。 另外,用户简单化的审美要求,许多狂热的设计竞赛,室内建筑师的自恋情节以及一味模仿其他公司的效果图集中的设计方案不去深究设计背后的设计故事都是过度设计的元凶,导致了设计当中对形式的关切盛过了对人的关心。 反对过度设计,强调任何时候都将设计当中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去考虑,将室内设计与建筑、城市、区域因素相关联去考虑,这才能回到人们想通过设计改善人们活动环境的初衷。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