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随风3286 于 2018-3-30 16:26 编辑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韩的日志(公众号ID:hanshilin_com)授权在本站发布。 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本文是王浩的投稿
转载请联系本站或原作者
编者按:非常感谢王浩同学的投稿,这张照片的临摹过程很有启发性,首先是复杂材质贴图的制作,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另外就是在临摹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构图审美,明暗对比等等知识,很多图你只有亲手画过,才能有自己的领悟。感谢王浩的分享。
孟加拉国民议会大厦
黑白摄影作品临摹
文/王浩
使用软件:SketchUp ,3ds Max,V-Ray for 3ds Max,Photoshop
机缘巧合,在知乎回答了一个问题:(老韩:大家可以顺着这个链接去关注一下原作者,微信推文链接无法跳转外站,需要自己复制,见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18377/answer/138492284
然后就被老韩点赞了……然后就有一种被钦(硬)点的感觉。
这张图是几个月前刚学VFM的时候的一张练习,当时正好看到了老韩网站上张天宇同学的一篇稿子,点击跳转:孟加拉国会大厦临摹一例
我就把模型下下来自己换个角度做了一张(投稿已获得张天宇模型授权),临摹的是一张摄影作品,原图如下:
(摄影师: Naquib Hossain 来源:Flickr,但网站目前暂时上不去了)
以经典的九宫格构图:
由于表现角度在另一面,先在SU里完善一下原模型,把水上的通道建出来:
再到3Dwarehouse找一种长得差不多的路灯栽上来,模型在SU中的部分到此为止:
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材质和打光了,这个场景打光很简单,白天的一个太阳就可以,主要的工作量集中在了材质,材质主体是建筑墙体的混凝土,做法比较特殊,所以没什么现成的材质可以直接用,得自己稍微加工一下:
参考资料是最近刚好看到的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比较详细的构造做法: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行走中的建筑学,题目为《静读 | 建造达卡:路易·康的南亚混凝土之梦》,链接如下:
http://mp.weixin.qq.com/s/pr26nN76trtZ75K6wlcQLQ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张看起来差不多的混凝土贴图:
拖进PS,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分缝的尺度,没有很详细的资料,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把模型正立面截到PS,把贴图贴上去大致得出尺度,这张图已经是好几张原图的拼合了,原图极大,可操作空间也就比较大了,所以拼合的时候上下左右都错开一些,降低了重复感:
材质直接堆出一片之后进行细节上的处理:
- 对分缝进行填充,这里的一个细节是横向大理石条尺度是有变化的,宽的对应内部楼板线,一层两次浇筑,中间加一道细条(后来看到数据后发现当时做的夸张了,分别是6英寸和4英寸),做到这一步材质貌似差不多了,重复感不是很明显,但是依然比较均一;
- 再次观察一个细节:水渍的痕迹集中在细的大理石条下(只有6英寸的大理石条上做了滴水?存疑),这时材质的重复感进一步降低;
- 最后再做一点微小的工作,由于浇筑的误差,每块混凝土也不会是完全相同的灰度,再贴一次,这次尺度稍大,整体把dirty贴图贴到一个分缝的尺度内:
最终材质成图如下:
最复杂的一个贴图就到此为止了,进入3ds Max渲染,首先打光,只加一个太阳,然后贴材质(比较久远,地面混凝土贴图丢了),混凝土材质调的很简单……
渲染底图弄了这么几张:漫反射,材质通道,Z深度
(高光和阴影等一系列通道图也做了的,但是你看材质通道也看出来了,出了一些问题,因为个人认为圆柱体上的混凝土和方形筒体上的尺度是不一样的,做了两套材质,最后可能弄混了,好在影响不大)
加了配景之后直接黑白大法:
下图叠的是Z-Depth(反色后滤色),可以看到明显的景深效果,特别是远方的植被:
接下来就直接用材质通道对着把每部分和整体的明暗协调处理:
总结反思这张图其实问题还是很多的,从建筑上来说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混凝土的凹凸竟然做反了,做反了……(阳模和阴模)……可能是初次使用置换不太熟悉出了一些问题,而且用了置换之后参数没调好,凹凸有点太剧烈了,实际还是比较平整的;贴图出了一点问题,上下错位了一个分缝的尺度,没有找到很高清的鸟瞰照片,应该是整体再浇筑一次作女儿墙了;近景圆柱的段数没有调整,所以可以看到很大的瑕疵;在开洞的尺度和对缝上还是出了一些误差;水面的效果被吐槽了,所以上面就不放水的材质了;另外就是这是一张临摹的图,如果没有原图的话显然明暗是调不到这个程度的,即使成图和原图差距依然很大。所以还是要多看多思考,提高审美水平……
最后还是衷心感谢老韩作为我们建筑表现的启蒙一直以来所做的贡献。
源文件链接:http://pan.baidu.com/s/1dFsrsfn 密码:zczg
王浩
2017.01.10
|